米高•孔德(Michel Comte),又名: 米克尔‧孔德、米高·孔泰。
1954年出生于瑞士苏黎世,世界级摄影大师。孔德的作品题材极为丰富,无论是展现顶尖的时尚服装产品所带出的风度和魅力,还是记录战争的暴行对人性的蹂躏,或是捕捉大自然中纯真的瞬间印象,米高•孔德的作品都保持着一种纯粹的个性,充满真诚,从不妥协。出于对摄影虔诚的热爱和对品质执著的追求,孔德在每次拍摄之前,总要对拍摄对象进行细致的研究,用心体会个中奥妙,以求在作品中能融入自己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Michel Comte在时尚界已经25年,是当代全球四大最富盛名的摄影师之一。他被世人誉为“一个在视觉与心灵间行走的智者,一个以美的名义创造美的真实的人”。其作品常在Vogue, Vanity Fair, Interview, GQ等出现,摄影的对象都是全球著名的美女和时尚奢侈品牌,例如Armani、Lancome Dolce & Gabbana、Ferrari和Jaguar。他为Julian Schanbel、Carla Bruni、Jeremy Irons、Demi Moore以及Mike Tyson所拍摄的人物肖像受到广泛好评。同时,Michel Comte为红十字联合委员会所做的影像报告为他赢得更多的尊敬和关注。
摄影作品的空间是无限的,它在当代的文化领域中经常同时担负着多重的角色。同一张图片,今天可能是一个单纯的广告讯息,但数年后它可能会被收藏到艺术馆里,表达的已是另一个层面的内涵。孔德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身处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极为斑驳复杂的文化背景中却总能与发展中的世界产生强烈的共鸣,并以他敏锐的触觉、丰富的创意和高超的表现手法,表达出他对世界的独特理解,正是这一切为他的作品在世界上赢得了崇高的地位。
米高•孔德早年从事古代艺术品的修复工作,从中学会了对事物的精微细节进行精确估算和准确把握的能力,以及一丝不苟的做事态度。25岁那年,孔德把自己的摄影作品集投到巴黎,立刻受到国际顶尖时装设计师卡尔拉格斐(Karl Lagerfeld)的赏识,并推荐他为服装品牌Chloe进行摄影工作。1979年,孔德移居巴黎,2年后再移居美国,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他已成为在世界品牌、贵族名流、影视及娱乐界首屈一指的摄影大师。
孔德为美国最权威出版社Conde Nast集团所出版之“名利场”(Vanity Fair)及“Vogue”时装杂志进行拍摄,并为著名影视巨星,名流出版个人专辑,这些人包括:名导演朱利安.萧贝尔 (Julian Schnabel),著名影星莎朗•斯通(Sharon Stone)、珍妮芙•洛佩兹(Jennifer Lopez)及三届重量极拳王阿里等等,数不胜数。
米高•孔德的作品曾在多国国际著名艺术馆及博物馆展出,包括威尼斯佩吉•古真海姆美术馆(Peggy Guggenheim Collection)、维罗纳Centro Internazionale diFotografia博物馆及慕尼黑现代美术馆(Pinakothek der Moderne)等。2006年5月,孔德将在中国深圳何香凝美术馆举办其圣莫丽斯恩加丁作品系列在全球的首次展出,之后将巡展至深圳圣•莫丽斯花园会所,最后此系列作品将会被存放到瑞士圣•莫丽斯博物馆。
瑞士的雄伟山峰向来为人们所赞嘆和折服。在圣•莫丽斯恩加丁作品系列中,孔德充分利用了这些自然山体的优美景致,配合以纯净的蓝天和云层,表达出对时间与永恒的隐喻。同时,孔德巧妙地将美丽的人体与无尽的大自然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他对文艺复兴时期的缅想与追慕。当我们面对这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天真情趣,我们仿佛看到了悠远的艺术的历史,看到了艺术的悠远的未来。
1954年出生于苏黎世的Michel Comte,早年受训为一位绘画修复师,直至1979年他的人生有了重大改变,那年他受雇为时尚品牌Chloe拍摄平面广告,Karl Lagerfeld正是当时Chloe的创意总监。Michel Comte从未上过正规摄影课程,完全依赖自身天资和实践磨练。1981年,他搬至纽约,很快就找到自己的‘位置’,成为美国的商业广告领域最具才华的摄影师。在过去的5年间,Michel Comte的作品流转于各大博物馆和画廊,成为他们的主要展出对象。2009年8月1日起,比利时布鲁塞尔Young Gallery将为庆祝Michel Comte从业30年举办回顾作品展。
Young Gallery的Michel Comte回顾展,将展出他近年来最佳的时尚图片:1992年为《L’Uomo Vogue》拍摄的祷告中的Jeff Koons,同年,Yves Saint Laurent抱着狗狗出现在门边的俏皮照片被《w》选用;1993年为意大利《Vogue》拍摄了裸体的Helena Christensen。
15年的F1随队摄影师 《名利场》、《纽约客》前主编蒂娜·布朗曾如是评价孔泰,无论他拍摄好莱坞名人还是第三世界孤儿,他总是全身心投入照片之中。 除名人以外,米高·孔泰还拍摄了很多其他类型的照片,他深入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苏丹、波西尼亚等战乱国家,拍摄战争对当地人生活的影响。此外,孔泰还和坚持名人摄影一样坚持了另一种摄影类型:F1运动。 孔泰做了15年法拉利车队的随队摄影师。谈到为什么会选择这么一个消耗体力的摄影工作时,孔泰说:“F1总是让我很着迷,着迷程度远远超过其他汽车。我想发掘出那些参与这项极限运动的人的特点,关于他们喜欢什么,来自何处等等。我想做一点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用胶片和照片,描绘我个人眼中的赛车。” 他的照片充满张力,哪怕是一辆未组装完成的赛车,也能让人感受到箭在弦上、蓄势待发的气势。拍人物是孔泰的特长,“我从人的眼睛发掘内心。完美主义、意志力、团队精神——所有这些都从他们的表情、行动中表现出来。车手一般都是很情绪化的人。已经退役的哈基宁除外——你很难哄他发笑。”他的照片几乎囊括了所有车队工种,从车队老板到车手,从技术人员到车队厨师。“F1是一项综合运动,人人都倾其所有。” 跟随拍摄中,影响孔泰最深的是,巴西车神Ayrton Senna的意外死亡。1994年5月,在生命中最后12.8秒时,求好心切的车神,把车调到极限,导致底盘触地,丧失压力,最终酿成悲剧。 Senna在去世前一个月说,我宁可死在赛道上,也不愿死于医院的轮椅上。 长期的随队拍摄让孔泰和迈克尔·舒马赫从一般的合作关系变成了好朋友。
他和舒马赫的全家一起出去度假,很多照片都是在度假途中拍摄的,有些甚至是舒马赫及其隐秘的私人照片。照片中,舒马赫和妻子科拉十分亲昵,幸福地拥抱在一起甚至相互亲吻。孔泰也拍了很多舒马赫夫妇和儿子米克和女儿杰拉在一起的照片。但是这些照片流传在外的很少,绝大多数都作为朋友间的记忆珍藏着,“我永远不会卖掉或者出版这些照片。” 进入21世纪,米高·孔泰渐渐觉得自己丧失了拍时尚大片的灵感,而把方向转移到新闻摄影上来。他和国际红十字会合作,深入伊拉克、阿富汗、尼泊尔、玻利维亚等贫困国家和地区,拍摄那里穷人的生存状态。 “当你在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待久了,就需要避到一边,做做深呼吸。我周期性地给国际红十字会拍这些照片,照片收录在红十字会出版的书中,在慈善拍卖会上卖出。” 拍照之余,孔泰设立了一个名叫“米高·孔特水基金”的机构。这个基金会的目的是把清洁的饮用水送给每天1美元的生活水平都达不到的穷人。孔特雇了最顶级的律师、科学家和市场专员帮他管理基金会。 米高·孔泰经常会谈到祖父对他的影响。他的祖父阿尔弗雷德·孔泰是瑞士最早的一批飞行员之一,是瑞士第一家飞机的引擎制造者,早期的瑞士产飞机使用的都是孔泰引擎(Comte-engines)。 孔泰是祖父的崇拜者:“我觉得人在有根的同时也要能飞,我的祖父就能飞。”而从祖父那里,孔特遗传了冒险精神。“我总是生活在边缘,”孔泰这样总结他忙碌的人生:“如果我失去了冒险感,就会立刻抽身离去。”
【编辑:马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