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个展:为自己疏漏万物向时间致歉
开展时间:2015-04-11
结束时间:2015-04-21
展览地址:ISGO Gallery上海市长宁区天山西路567号108R
策展人:曾琼
参展艺术家:王波
王波:独自画画
——王波个展《为自己疏漏万物向时间致歉》序言
和科学不一样,艺术这件事从无唯一或确定的标准,艺术家以自己独特的表现存在着,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而作为观者,我们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来自于我们的经验和趣味,喜欢或不喜欢,也没有对错,也是件很个人化的事。就我个人而言,喜欢的作品,常常是那些不断探寻生命意义的作品,是那些冷不丁地触动我的作品。
从外表看,王波是个长着张娃娃脸的普通年轻人,但是当他在工作室里对我展示和讲述他那些日复一日夜复一夜涂抹出来的作品时,我突然意识到,成为艺术家几乎是王波的命运,他是没有选择的,在他看似单纯诚恳的笑容下面,掩藏的是一个敏感到极点的灵魂的自我找寻:“我”是谁,“我”如何存在,“我”和世界的关系,“我”爱,“我”做梦,“我”在时间中......如同一个裸露在外的心,任何的云走风吹,都会刺激着他,或疼,或喜悦,或悲伤,或孤独,这一切属于王波的感受和思考,迫使他不停地画,那是一种独语和呢喃,清洗和治疗,王波用绘画建造了自己的城来阻隔外部世界的喧嚣,他说:“这迷途与悲伤终归有呼天抢地的快乐,我是一个画画的人啊!”。
一个成为终身艺术家的人,往往是不得已的,这里面有无可奈何的命运的东西,艺术创作是他们治疗内伤的方式,只有通过艺术,他们才能在个体和现实的冲突和不平衡中找到一个相处的方式。同时,除了艺术他们也不知道还能干什么。世上有很多艺术家,而最出色的艺术家是这些别无选择的人。
独自画画,是王波的一种工作状态,也是他的一种生活形态。当他在工作室里独自工作的时候,陪伴他的是他那只叫“花卷”的狗。这样的时候,外部环境具体的存在隐去了,王波进入了一个艺术家无限的精神漫游状态,如同白日梦,他在这漫游中不断地审视自己和外部世界的关系,记录个体生命留在时间中痕迹。
王波个展《为自己疏漏万物向时间道歉》是他最近三年多来创作的一个整体呈现,150多张作品分成几个系列,是一次毫无遮掩的精神袒露,是他的视觉日记。
《这些那些》系列作品,源于艺术家的视觉经验,揭示出现世铺天盖地的视觉图片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这么近那么远》系列作品,源于王波对艺术家这个身份的认知,通过以不锈钢镜面为创作载体,他不断观察创作过程中镜面反射出来的自我,审视和挖掘“我”和艺术家,“我”和个体存在之间的关系,这个过程仿佛是分裂出另一个自我,在另一个维度对现实中的“我”进行旁观。《自画像》系列,是治疗“我”的一个系列作品,他对自己面貌的进行自由的涂改和臆想,认为形象只不过是一个表达的载体,潜意识中是对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感受的痛苦的一种回避和逃离,在用图示建立的幻想中自我疗伤。《时间的痕迹》和《我和我的城》,都是在时间轴中以绘画的行为对自己进行的心理治疗,持续性的每天一画,是情感和压力的出口,也是自我梳理和再认知。
面对王波和他的作品,我总是会想起以前写过的一篇文章“艺术家的黑洞”,我写到:“说实话,我其实不太相信有幸福和快乐的艺术家这一说,身心平和幸福的人是不会选择做艺术家的。名利上的成功,也许会在某一时间让那个黑洞暂时隐去,暂时被忽视,但早晚那种阴影和黑暗会再次浮出,让人不得安宁。某日读到一篇关于刘野的报道:“如今,疾病,悲观,焦虑,消极,出世,逃避……,这是49岁的刘野现在内心中最真实的影像画面。”而且,我还很没良心地相信,艺术家和艺术品之间的关系好像是个悖论,当艺术家个体纠结而孤独的时候,也许作品是最深入和有张力的。艺术家都是有病的,好的艺术作品来自于艺术家心里那个孤独的黑洞,艺术家个体的痛苦,也许正是艺术的福音。
王波的作品触动我的,正是他真实地反映出人生虚无和孤独的本质,他的艺术,是对自己的拯救和对孤独的抵抗,在这一点上,我可谓感同身受。
曾琼
2015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