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自述 | 詹翀
展览动机基于对“物体概念的形状”的想象,引子源于特得姜小说《72个字母》。小说开头十分吸引我,是关于粘土模型被一张写有不同字母组合的纸条赋予观念,然后根据这个指令去行动的情境,我想这是一个关于工具如何产生的隐喻。其实也可以相反,是所有工具对我们的催眠,从而让我们服从工具规训的隐喻。
展览由三部分构成,包含了绘画与其他相关作品。而这三部分作品的核心是我对这种被规训的形状的兴趣,即有目的的形状。
第一部分是我对于日常物功能的扭曲、组合,或者说对功能的抽象化。我希望这些形象既逃逸开原有的初始功能,又保留了原有功能性产生的外观,即我们能感知到这个物件的原有社会、功能属性和背后的概念。这种形象让我感兴趣,它更接近一个单纯的“概念”,而离“工具”远一些,是些更为单纯的、概念的形状。
第二部分是我绘制的一些“印记”。这些压制的图像是我将物品或将物品形象做成剖面图样式的亚克力模具压制到粘土上得到的,从而形成一个“概念的纪念碑”的形态。它们更为抽象一些,更加地需要借助我们对功能所赋予物体的形象的共识去观看。简单地说,我们看见一个手机的简易图便能了解它的功能、含义及背后的文化,这是基于我们的经验。同样地,我希望这些形象能产生一些看上去有那么点严肃的外貌,就好像这些形象一直就存在在那里。
第三部分是做图当中产生的一些模板,它们原本是作品的副产品,是用来印记粘土需要用到激光雕刻的亚克力模板,有些没有做成绘画作品,我将它们按系列组合堆叠,形成了一个杂乱的,我想还有些神秘的图像。
关于艺术家
詹翀,1983年生于浙江,200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北京。其个展包括描述了(杨画廊,北京,中国,2014),距离(天线空间,上海,中国,2014),恋物癖(杨画廊,北京,中国,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