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郭迪康画展
开幕时间:2016-03-18 15:00
开展时间:2016-03-18
结束时间:2016-03-24
展览地址:保利艺术博物馆(新保利大厦云楼10层)
参展艺术家:郭迪康
主办单位:保利艺术博物馆
绵延千载的丝路荣光
公元前138年,即汉武帝建元三年,郎官张骞肩负着找寻盟友抗击匈奴的使命,从长安出发,踏上了前往西域的征程。张骞之通使西域,开创了自春秋时期未有之局面,第一次使中国的影响直达葱岭东西。从此以后,不仅现今中国新疆一带同内地的联系日益加强,而且中国与中亚、西亚乃至南欧也建起了密切的直接交往。后世的使节,或曰探险家,如班超、甘英等,正是沿着张骞的足迹,走出了誉满全球的“丝绸之路”。
不过“丝绸之路”一词,还要等到1877年才首次见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出版的《中国--我的旅行成果》一书。而广义的丝绸之路也并不仅仅指向张骞的西行之路,还包括了大约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的草原丝绸之路;与西北丝路同时出现,后在宋代取而代之的南方丝绸之路;在唐宋时期达到繁盛,特别是在宋代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丝绸之路。
广义上的丝路作为贯通亚、欧、非三大洲的交通动脉,是人类文明史上跨越时空、文化进行交流的里程碑,被誉为“世界史发展的中心”、“世界主要文化的母胎”,是“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丝绸之路史研究》前言)。随着丝路的开通,中国的丝绸、陶瓷、茶叶等物品陆续传向中亚、西亚、地中海东岸乃至非洲,而其他国家的奇珍异宝和风物人情也随之传入中国,为中华文化所包容、吸收。千百年来,丝绸之路在我国留下了大量的印记,许多学者、艺术家试图描绘那条神奇之旅的过去、今天和未来。但是一直以来,以丝路为主题的当代绘画艺术展却甚为稀少,本次画展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憾。这次画展的大部分作品均围绕丝绸之路而展开,画家郭迪康试图通过精心绘写的人物、场景,引领读者重回丝路现场,领略这一人类壮举的胜况以及旅途中的种种艰辛、各个人类族群的生活习俗,感受其丝路世界的艺术魅力。
郭迪康与他的丝路世界
郭迪康是当代著名的画家、雕塑家、艺术设计师。他出身科班,曾跟随多位名师学习,广泛涉猎中西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移居香港,艰辛创业,逐渐对生活、艺术、人生产生了深刻的感悟,并将之投射到作品之中,凡有所作,无不深具神韵。郭迪康早年便以雕塑创作和工艺设计广受推崇,并缘此游历四方,多年来,他广增见闻,积累素材,又将之反哺给其艺术创作,创作上日益精进。近年来,他潜心创作中国人物画,将其在雕塑、西画创作和工艺设计等方面所积累的经验及艺术理念转注于传统笔墨之中,完成了许多传神写照的艺术精品。
郭迪康擅写大画,如本次展出的《黑奴恨》、《恒河圣浴》和《海上丝路之郑和七下西洋》,都是长达十多米的巨幅长卷。这些作品人物众多,场景浩繁,但人物、景物的位置安排却非常自然妥帖。以单个人物而论,无论是容貌、神情抑或动作,均刻画得栩栩如生,极为传神;而以整体而言,则各具特征,互不混淆,堪称大家手笔。
其较小幅的作品,则多写少数民族的人物或僧侣。前者侧重表现丝路上的风俗人情和少数民族的生活场景,如《唱往事》、《话当年》、《丝路夜话》等作品,画家以敏感的艺术观察力捕捉到了生活中闪光的片段,继而通过个人风格鲜明的艺术手法将其重现,看似逸笔草草,实则富含韵味,且多富有动感。后者则注重表现高僧大德的慈悲之心,营造出富有禅意的意境,如《面壁图》、《似月心常净,如麻事不知》、《达摩渡江图》等,笔墨收放自如,劲健爽利,人物形象虽庄严肃穆却并不刻板,处处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郭迪康自青年时代起便注重总结经验,积累素材。每次开展与人物有关的创作,或到达一个新的地方,他总要广泛地接触当地的民众,了解风土人情,并留下许多人物、场景的写生、速写,数十年来,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素材和创作经验。事先上,无论写生还是创作,郭迪康始终虔诚严谨相对,未尝有一丝松懈,特别是进行创作,他还曾将之喻为“进入战场”,其态度之严肃慎重可见一斑。而对于人物画特别是巨型画作的创作,他还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首先是将脑海中的大致想法用草图画出,而后再根据画面需要,设计人物、动作、透视变化、道具器物等,再根据基本设定的内容查阅资料、收集素材,进一步加以细化,至此,才正式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创作。此外,他还特别强调作品的整体效果,尤其是巨幅作品,更是不惮于反复修改,总要修改到满意才肯停笔。
可以说,在艺术创作上,郭迪康是一个非常较真的人。他曾经受邀创作一件马的雕塑,为此,他特地向委托方要求了几个月的时间,用以观察马的形态,查阅相关的资料,还因缘际会参与了对一匹死马的解剖。正因为有着这样一股认真钻研探索的精神,他笔下的骏马也显得格外真实。如《丝路行》中的多匹骏马,毛色各异,形态有别,或动或静,均工整而不拘谨,细腻而不零碎,线条流利,赋色自然,形神俱足。而他另外一些画马的作品,线条都极富动感,充满了速度和力量,通过凝练的笔墨,使马儿那种激情奔放的形貌跃然于纸上。
统观本次展览的作品,可以发现郭迪康对于题材的选择与画面的构思都有着独得之秘。如《恒河圣浴》,便通过绘写印度各个阶层,乃至外籍人士围绕着恒河展开的各种活动,表现出恒河对于不同人群的意义,进而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或如《郑和七下西洋》,画家并没有刻意描绘郑和船队的强大威武,而是着眼于船队与异域国家的友好交流,故其画面主体着重表现了郑和船队受到异域王室贵族的热烈欢迎,双方友好接洽的场面。再如《丝路行》,画家并没有去表现大漠之荒凉雄壮,路途上的艰难险阻,或者贸易者携带物产之丰富,而是选取了丝路旅人在慢慢征途中休憩的场景,借以反映在这艰难旅程中人们的友好互助,赞颂了人性的美好。归根结底,郭迪康通过他所创造的丝路世界所表现的,是对于和平、友好、交流、和谐的赞美,同时,也是对侵掠、欺凌、奴役、不公的无声反抗。而后者的代表,则是他另一件巨作《黑奴恨》,在这件作品中,他通过还原西方强权者对非洲黑人惨无人道的掠夺,对这种极之野蛮的行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在创作技法上,郭迪康在尽量发挥中国传统笔墨精神的前提下,大胆地对传统人物画进行改革创新。特别是在人物形象的体面造型上,他积极汲取了西画中的结构、空间、透视、光影等元素,行笔则偏锋中锋兼用,通过虚实、粗细、浓淡、枯润、轻重的巧妙变化,在完成准确造型的前提下,完美地使人物外形与体面融为一体,既解决了传统人物画缺乏造型的问题,又兼顾了西画元素与国画笔墨兼容的问题,使其创造出来的人物既传神又富有活力。他还特别重视通过对人物脸部的细致刻画,营造出富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在这一点上,他果断抛开了传统中国画勾写脸部轮廓再填写五官的套路,融合了西画的块面、光影等元素,通过对笔墨、色彩的巧妙处理,整体上达成了有如油画一般富有质感的艺术效果。
赏读郭迪康的作品,可知他不论是对于笔墨、色彩、造型等技法,还是对画作整体内涵的把握,对于中国人物画的探索,都有自己的创造,相信读者从中也可体味到他对于创作的执着追求和自信,以及洋溢其间的那种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艺术大师徐悲鸿曾在他的《画范序》中提出了现代绘画的“新七法”,其内容是:一,位置得宜;二,比例准确;三,黑白分明;四,动作或姿态天然;五,轻重和谐;六,性格毕现;七,传神阿睹。以之观照郭迪康的画作,可以说,郭氏的人物画已尽得“七法”精义。
结语
两千余年来,丝绸之路承载着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与对话,中国以包容、平等、互惠的恢弘气度与世界通好,同时在开放与交流中创造了不朽的辉煌。今天,丝绸之路早已超越其作为交通线的定义,成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与合作的精神象征,为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提供了价值典范。
郭迪康正以其洞彻艺术精神的睿智和自信,以独特的艺术视角,以孜孜不倦的笔耕,构筑着一个雄伟浩繁的丝路世界。在此,谨祝本次展览获得圆满成功!祝郭迪康先生艺术长青!
黎吉亚博士
12/6/2015
郭迪康1942年出生於廣東汕頭,自幼酷愛藝術,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之後即展開了他的藝術道路;他當過教師,做過櫥窗設計師、玉雕創作、陶瓷設計、多次到絲綢之路寫生和考察研究,也曾任責於汕頭市工藝美術廠設計師,經常被委派到全國各地參與大型藝術設計研討會和雕塑製作。一九七六年郭迪康移居香港,又展開了他的藝術生命更新的里程,初到港時,他當過電視廣告演員,之後多年來除了經常到世界各國舉辦國畫和雕塑展覽會之外,也常被邀請往各地作藝朮文化交流及講學,其作品先後被香港藝術館、法國國家博物館、新加坡藝朮博物館、泰國皇宮、柬埔寨吳哥窟民族文化村、加拿大、日本、韓國、印度、馬來西亞、緬甸、巴基斯坦及歐美各國藝術館和個人收藏。
郭迪康現為廣東省嶺東美術館藝術顧問、中國香港美術家協會創會會員、中國佛教書畫院副院長及藝術總監。
郭迪康是一位非常全面的藝術家,他擅長中國畫,精於雕塑,善於藝術設計,對油畫、版畫、水彩等畫種也有多涉獵。其作品曾在全國多個大型美術展覽中展出,並曾在香港、廣州、汕頭、新加坡、馬來西亞、臺北、泰國和韓國等多個城市和國家舉辦個展。作品風格獨特,造型精准,形神具備,立體感極強,所繪製的歷史人物長卷和佛教、少數民族人物形象尤為人所稱道。郭迪康在雕塑創作上的成就亦令人矚目。他曾負責多個大型雕塑項目的設計、製作,1987年,為泰國萬佛慈恩寺設計了全世界最大的彌勒佛像;2002年,受柬埔寨政府委託,為柬埔寨吳哥窟民族文化村製作了包括一百多個人物形象的彩色群雕。他所製作的中國數學家華羅庚、中國畫大師十萬山人、香港慈善家莊靜庵、學術大師饒宗頤等塑像,均唯妙唯肖,傳神之極。
1980年及1984年分別在香港舉辦個人畫展,1982至1999年多次於臺灣泰
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作巡迴個人畫展並與各國藝術家 作 藝術交流,1988年《郭迪康之雕塑藝術》出版。2001年代表香港應邀往甘肅省天水市舉辦個人畫展,並與徐悲鴻作品展同展於天水美術館,同時也與徐悲鴻夫人作小型學術交流。
2002至2010年從事雕塑及玉石設計製作工作, 2011年被邀參加廣州翰藝畫廊、金雅畫廊聯合舉辦之《墨緣》畫展連續三次。同年:獲廣州和?文化有限公司邀請與廣州多位畫家聯展于沙面和?展館。創作十大高僧圖,為廈門大中華國際博物購藏並作永久展出。2012年於廣東省嶺東美朮館舉辦《郭迪康的藝朮世界》藝術展覧,由《汕頭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汕頭市美朮家協會》及《汕頭藝苑文化廣場》主辦》,同時由嶺東美術館出版《郭迪康之藝術世界》。 同年9月應陝西省海外聯誼會之邀參加延安:《筆墨千秋情、同心一家親海內外百名畫家寫意延安創作畫展》,作品《草原雄風》入編精品畫集,並獲發證書。
2013年六月接受大陸雜誌《今日華人》採訪,並有多幅作品刊登於該雜誌之《藝術人生》。出版有《郭迪康雕塑集》、《郭迪康之藝術》、《郭迪康之藝術世界》及《郭迪康雕塑集》等作品專集。
2014年2月扵深圳美術館舉辦《郭迪康陳佳中國畫展》。10月當馬來西亞前首相敦 馬哈迪醫生前來香港作公開演講時,郭迪康代表香港作奔馬圖:《路遙知馬力》贈送敦 馬哈迪首相,並在現場舉行贈送儀式。
近十年郭迪康全力投入巨型歷史題材國畫創作,已完成的有《辛亥革命》(3。5x7米)、《絲綢之路》(2。5x18米)、《黑奴恨》(1。9x20米)、《恒河聖浴》(1。8米x19米)和另外二幅各(2米x5米)絲路題材之:《萬里絲路萬里情》及《絲路雄風》。而最新完成的重點創作是《海上絲路之鄭和七下西洋》(1。9米×16米),為了此創作,郭迪康閱查了大量歷史資料,包括明代時期的船體結構,阿拉伯人的服裝及生活道具,對畫中過千個以上的人物表情、動作和身份都作了細緻生動的刻畫,將當年鄭和到達阿拉伯海岸的歷史場面再現于觀眾的眼前。
在全世界中外畫家中,能夠突破區域界限,把人類歷史上重大題材作如此巨構,活生生再表現出來之畫家,至今為止實屬翏翏可數也。
2015年郭迪康荣获法国北欧大学博士学位,同年9月23日获得第四届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