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
开幕时间:2021-03-18
开展时间:2021-03-18
结束时间:2021-05-09
展览地点:山中天艺术中心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798艺术区南门万红里甲31号
策展人:廖雯
参展艺术家:白雪娟 | 丁世伟 | 邓玉峰 | 顾雪 | 洪磊 | 靳卫红 | 李博 | 廖建华 | 罗明君 | 熊文韵 | 王钰清 | 张伟 | 张咏 | 张震宇
主办单位:山中天艺术中心
协办单位:十点睡觉艺术空间
存在 就是亲自生活 / 廖雯
五百多年前的一天,中国年轻人王守仁和朋友游山,朋友指着岩中的花树问,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有何相关?不久前,王守仁经过多年思索,终于大彻大悟出“心外无物”的道理,朋友这一问,正对此悟。王守仁于是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王守仁的意思是说,因为“有心”,方能“看见”万物,因为和万物“共情”,方能感受到“你”的存在,生而为人才有价值。 一百年多前的一天,丹麦年轻人索伦·齐克果坐在咖啡馆里抽雪茄,雪茄是个好东西,特别有助于人的思考。齐克果在抽掉两根雪茄之后,忽然想通了一直以来困惑他的问题。人类获益于想方设法让生活越来越容易,而当所有人联合起来使每件事都变得更容易时,却系统地精简了人类的思想,人类存在就会产生危机。 其实,王守仁和齐克果说的是一回事儿,就是人类存在的价值取决于人的精神特质。只是,中国人认为精神源于心,称之为“心智”,西方人认为精神源于脑,称之为“意识”。不同的是王守仁和齐克果所处的时代,王守仁生活的中国古代社会,存在处境诸多艰难,人需要被迫花心思去应付,所以王守仁认为,“我心澄明”是保持判断力的关键,“世上炼”是培养感受力的根本。齐克果生活的西方现代社会,当人们得益于简化生活方式的便捷时,齐克果却看到了人类生活过度简化的潜在危险。所以,齐克果想到,也许需要有人使事物变得再度困难起来,他把“寻找困难”当作了自己的使命。 当今时代,政权、资本、媒体这三大自以为造福人类的恩主,已经把现代生活便捷化到几乎不用动脑子的地步。一机在手,天下我有,存在变成了各种技巧处理后的可视性图像和数字,可谓“世人多巧而心茫茫然(王守仁语)”。那么,真实的“人”在哪里? 有一个古老传说,说祖先在逃难的大迁徙中,人群脚步匆匆,只有一个老人时时停下来,人们问他为什么,老人说“等等灵魂”。走过口传时代,书写时代,印刷时代,传媒时代,到如今的网络时代,人类在纷繁的信息中越走越匆忙。 2020,一场铺天盖地的疫情,毫不留情地阻断了人类的脚步。突如其来地面临生死,隔离打破了习以为常的便捷的生活方式,一切都变得艰难起来,全世界一时束手无策了。疫情发生后,有个网络用语非常有意思,叫“亲自生活”,代表了很多人的切身体验。亲自生活的基本方式,就是能自己做的事儿尽量自己做。只有亲力亲为,你与万事万物的关系才是实实在在的、细腻的、个人的、真实的,那些无法以标准化衡量的人类精神特质,诸如爱、选择、创造力、价值判断、自我觉察、潜能发展等等,才能不退化。人的存在是精神的,也就注定是自由的,会因心境不同而不同,会因处境改变而改变,一如田园,没有亲耕亲种,没有不间断的关爱,一样会荒芜。所以,亲自生活无疑是挽救人类存在的良方。其实,人类只需要想想自己真实的存在处境,就能体验到种种压力,疫情只不过是上天的当头棒喝而已。 策展人 廖雯,当代艺术批评家、独立策展人、女性艺术研究者。 1961年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7年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中国美术报》编辑、记者,1993年开始作为当代艺术批评家和独立策划人活动至今。 与栗宪庭共同创办《艺术潮流》(1991),策划《后八九中国新艺术展》(1993),《跨世纪彩虹》(1999)等展览。 独立策划《女性方式》(1995)、《性殇》(2005)《花非花》(2006)《娱乐不死》(2009),《心纠手结》(2009),《心血匠器》(2010),《春寒》(2011),《占地一平方米》(2013),《新写生运动)(2014),《假园》(2016),《极限自由》(2016)等专题展览和活动。 主要著述:《中青年艺术家百人传》(1991),《女性主义作为方式》(1907),《绿肥红瘦(2005),《不再有好女孩》(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