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抗拒——2014何建新作展
开展时间:2014-12-10
结束时间:2014-12-25
展览地址:19画廊 重庆市九龙坡区黄桷坪正街501艺术基地
参展艺术家:何建
浪漫与反动
何建写意艺术的现代隐喻
文/子丑
何建,他的作品有穿越久远年代后陈酿的乡味,又有掬起一捧凌冽甘泉的回甜。尽管他说,这些作品都是与市场的需求有关,但在敏感的文艺面前,却令人无从感知现实的火气和焦躁。
逾越现实规则的线条,解构世俗风情的意象,何建描绘着一个纯感觉世界,但这个感觉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是曲折的,隐喻的,甚至是反动的。
PART 1
梦境究竟是一种怎样的颜色?
在遇到何建之前,我还没有遇到诸如此类的问题。 他喜欢用红白暖色,同时喜欢将梦境中的人物与景物化为画布中的梦幻。
何建的浪漫与传统的浪漫主义的宏大叙事不同,是发生在不再有浪漫的时代的浪漫,也许我们可以称之为诗意。阿多诺曾经指出,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庆幸的是,何建的浪漫并不野蛮,而是梦幻。
我们在他的作品中,看到一个梦幻的浪漫:徜徉于蔚蓝色天空下,驻足木禾阴凉处,或守望于曲水青巷,又坚守于孤舟同济。无论是色彩的绽放还是线条的布局,亦或是对自然之物的幻象描述,皆是一气呵就,水到渠成,凸显着他作品宁静之中的酣畅,优伤之中轻微的狂欢。
他喜欢用“暖意”和“软抽象”来解释自己的作品,我们看到的是对浪漫的超越而不是批判。在超越现代之后仍然具有现代气息,在超越浪漫之后仍然是一种浪漫。我想这就是何健作品耐人寻味的地方。
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现代绘画的重要一脉,尤其以高更的后印象、卢梭的原始主义风格为代表,艺术家就在现代性的视野下,赋予作品一种质朴、率真的人文气息。何建的作品与这一传统有着天然的亲密关系。不仅如此,从作品闲淡的构图,以及散点式的空间处理的手法上看,何建还有效地纳入了传统文人画的审美观照方式,力图为作品注入一种闲淡、隐逸的文艺。
每次看何建的作品,都会获得一种久违的清新之感。雅致的色彩、闲淡的构图赋予作品浓郁的文人气息;洗练的笔触、质朴的画面与想象力的悄然结合,让作品多少弥散出一股梦幻的审美.
事实上,站在这些作品面前,与其说我是在观看,毋宁说是在阅读,因为那些图像不仅仅只有造型与色彩上的表达,更有情节与内在的匠意情怀,而这情怀正是由作品背后隐匿的信息所呈现的。
PART 2
19画廊,无疑是属于何建的艺术领地。
大多数墙体,悬挂着他的作品。从《闲寂》系列到《断章》系列,这样的布局,充满了电影元素里的蒙太奇,看似无意识的表象描绘,其实他的作品是蕴含个人的深刻思考,对自我主体意识,对大自然给予人类的馈赠方式,以及对人与事物的和谐或冲突所建构的社会关系。
独立自主的精神思考,或许来自于何建曲折的成长之路。从年少求学时的放荡不羁特立独行,到任教时的卓尔不群,再到毅然离校创办画廊。这一条路,何建坦承走得忐忑难安。可喜的是,这些经历给了他许多创作上的探索,也为观者烙下只有何建才有的艺术特质与审美情怀。
何建作为画廊创办者也追求对市场的“有意味的形式”,但他并不希望形成一种像西方现代主义绘画那种完全精英、原创的形式风格。相反,何建要创造的是一种“去精英化”的形式。他认为,形式的极端风格化反而会损伤作品的艺术本质,因此,他需要的是一种通俗的、甚至是具有的形式。
如果说艺术家对东方物象观的重视源于图像学的考虑,那么,对原始风格与“去精英化”的形式追求,反映出的则是艺术家所秉承的一种文化生态学的视野。因拥有川美教师的经验积累,他将绘画主题聚焦在都会人性的温暖和关怀。而得益于画廊的工作,他又对市场反应观察入微,演绎许多鲜明且饶富话题性的作品。
PART 3
暖,本身就是一种浪漫主义,它可以构建一个乌托邦,可以诠释一个桃园梦。
红白的暖,不是现代化的颜色,却是何建心灵里的另一个红尘。这样主题明确的创作初衷,出自他对现代化的忧虑。何建说,自出现艺术品,其商业化的忧虑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从事艺术工作的创作者,很难绕过市场这个庞然大物。哪怕当年的梵高、莫奈,抑或泰斗齐白石、张大千。而随着市场浪潮的发展,艺术生态和创作规则已经受到了现代化的深深侵蚀,一个出众的作品,若没有鼎力的市场支撑,只能湮没在渺如烟海的尘世中。
何建对于现代化的弊端有深刻的认识,但是他没有走向不妥协的硬批判,而是走向更细腻的软反动。他认为,用批判的方式来批判现代化,会陷入现代化的陷阱,图像化的时代让我们的眼睛不再明净和纯然;进而使我们的心灵深感焦虑和不安。与其在挣扎中被市场吞没,不如随波之后乘风破浪,在故土和家园重新耕耘或许能够重新建立起自己精神栖居的家园。
何建创办画廊的目的也正在于此,他希望为那些迷恋于绘画本身,迷恋于绘画语言的广度和密度的艺术者,提供一个可以展示细腻和温暖的平台,来弥补现代化的冷漠与潜规则。他说:做不了批判者,不如潜伏在市场中,伺机反动一把。
与对现实的直接批评和颂扬全然不同,何建从暖的这一面穿过冷的另一面,就是从此岸抵达到彼岸,而彼岸这时枝繁叶茂,花开正浓。在他的笔下,经过感觉浸润或过滤之后的现实,呈现出具有明显个人风格的感性特质或气氛。
丹纳在《艺术哲学》里说,艺术平和心性,但捣乱固有的旧式逻辑思维与大众化的审美习惯,从而走向自我创造的天地独领风骚。此时,何建行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以热爱生活与绘画的脚印雕琢着自己的每一幅作品,它们暖意盎然芬芳余外,却有一颗反动的心潜伏于内。
何建说:我没有不灭的艺术梦想,只懂时孜不倦的绘画创作,我也不愿苦行僧般的执着,只要在广阔的艺术市场作浪漫主义的精神漫游,如果可以帮助转变当代少部分人的文化与社会经验的审视,我觉得,这样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