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介绍
A+ Contemporary 亚洲当代艺术空间荣幸地宣布我们将于2019年3月22日举办由韩馨逸策划的群展“挽歌:有关怀旧的五种欲望机制”,参展艺术家包括陈呈毓、冯山、胡伟、廖逸君和闫欣悦。“挽歌”的目的并非在于撩拨悲观情绪,而在于观察及回应当下怀旧热潮的兴起及其缘由。策展人选取摄影、绘画、影像、雕塑、装置、档案等媒介,构造一个多重时间线索并存的展览空间。 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5月19日。
怀旧作为一种面向过去的绵延的情绪,并非明确对应于时空中的某一具体的坐标点,它指向混沌的过往经验碎片,而最终汇集为斑驳的集体记忆。通常情况下,从更为广阔的文化意义上来看,怀旧作为螺旋上升型的历史回环中不可避免的情绪,往往反映着历史思想的回潮、动荡变化的现实状况以及保守停滞的文化形态。可以说,怀旧相对于激进,成为了自恋的以及腐朽的象征。但今天的人类文明正在不断接近自互联网诞生以来的下一个技术奇点,曾经出现于科幻作品中的缥缈幻象已经如同幽灵般与我们共存。
面对爆炸式发展的技术突进,怀旧也因此成为了回溯自身历史、留存及重塑个人及集体文化身份的有效途径,也对当下技术碾压式的优先地位形成了某种尖锐激烈的批判意味。本次参展的五位艺术家将怀旧化作一种具有修复功能的创造工具,他们从个体经验出发,同时也共同显示出了对于具有“失忆”特质的当代文化现状的反思与焦虑。试想,当人类的记忆被电子化的记录方式变为失去线性时间线索的断片,我们将如何自处?怀旧又将意味着什么?本次展览将尝试为这些问题提供开放式的答案。
关于策展人
韩馨逸 (1988 年出生)是一位策展人,2015 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获硕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文化产业管理系,获学士学位。于2016年联合创立Salt Projects,现生活工作于北京。她的策展及写作实践专注于回应及刺穿现实生活中的虚伪共识或流行观念。她参与策划的项目包括:“挽歌:有关怀旧的五种欲望机制”(A+ Contemporary 亚洲当代艺术空间,上海,2019) (即将展出)、“游戏的终结”(鸿坤美术馆,北京,2018) 、“日落将至”(泰康空间,北京,2017)、“自我批评: 适当的教导”(中间美术馆,北京,2017)、“密室”(上午艺术空间,上海,2016)。
关于艺术家
陈呈毓
1984年生于台北,2015年毕业于芝加哥艺术学院,获学士学位。现生活和工作于台北。群展包括:“挽歌:有关怀旧的五种欲望机制”(亚洲当代艺术空间,上海,2019)(即将展出)、“回声像”(C-lab台湾当代文化实验场,台北,2019)、“台北美术奖”(台北市立美术馆,台北,2018)、“离线浏览:2018台湾国际录像展”(凤甲美术馆,台北,2018)、“Back to Marginality”(衿川艺术空间,首尔,2017)、“Aspirations of Flights”(香港艺术中心,香港,2017)、“The New Normal”(Ashkal Alwan,黎巴嫩造型艺术协会,贝鲁特,2017)、“台北美术奖”(台北市立美术馆,台北,2016)、“PRESS-REPEAT >< In/habit Art Series”(Tritriangle画廊,芝加哥,2016)、“From The Ground Up”(芝加哥艺术学院尼曼艺术中心,芝加哥,2015)、“Time Art Festival”(芝加哥艺术学院BFA与MFA学生展,Gene Siskel影像中心,芝加哥,2015)、“Inside/Outside”(David Weinberg画廊,芝加哥,2015)、“THIS EVENT WILL BE LIVE STREAMED!!!”(Bains Connective,布鲁塞尔,2014)、“千夜与一夜,天方夜谭的不眠夜”(水磨坊艺术中心,纽约,2014)、“STUFF ON STUFF ON STUFF”(Tritriangle画廊,芝加哥,2014)、“Re/modeled + Re/leased”(一间艺廊,北京,2014)。展映包括:“Resident Video 11:The Fall”(Facets.org,2016)、“西班牙国际疾病电影节II FICAE-Diseases International Short Film and Art Fest”(瓦伦西亚,西班牙,2016)、“里斯本国际电影节”(里斯本,2016)、“卡塞尔纪录片电影节” (卡塞尔,2016)、“纽约经典电影资料馆新导演系列NewFilmmakers Film Festival”(纽约,2015)、“第38届丹佛电影节”(丹佛,2015)、“高雄短片电影节”,(高雄,2015)。曾参与2018年台北市立美术馆“春之当代论坛X 2018台湾国际录像展”、台北在地实验“在地聊计划:无情众生”、2017年台北凤甲美术馆“艺术家座谈:2018台湾国际录像展”、湖北美术学院“艺术家座谈:无情众生”、2016年芝加哥圆桌“视(适)性:影像的日常实践及数字的摇勒摇勒”, 2015年芝加哥艺术学院“到访艺术家座谈,Media Practice with Snow Yunxue Fu”等讲座。2018年入围“台北美术奖”、2016年获得“台北美术奖”优选奖、2015年获得“罗彻斯特国际电影节”优选奖以及芝加哥艺术学院“James Nelson Raymond Fellowship ”、2011年获得芝加哥艺术学院“Merit Scholarship ”。
冯山
1985年生于石家庄,2012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201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获硕士学位。现生活及工作于北京。群展包括:“挽歌:有关怀旧的五种欲望机制”(亚洲当代艺术空间,上海,2019)(即将展出)、“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展”(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天津,2016)、“‘覆调’中国当代雕塑作品展”(中央美术学院陶溪川美术馆,景德镇,2016)、“青年艺术100”(北京农业展览馆,北京,2016)、“大展鸿图”(C+空间,北京,2016)、“‘钢铁之夏’金属雕塑创作营”(太原化学工业园区,太原,2015)、“2012之舟——富隆杯当代艺术院校大学生年度提名展”(今日美术馆,北京,2012)、“天津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优秀作品展”(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天津,2008)。
胡伟
1989年生于大连,201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6年毕业于荷兰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生活及工作于北京。他的作品试图在外部现实(非艺术化的表达)与“艺术叙述”之间建立起可思辨的联系。结合对个体特性以及社会现实的观察,他感兴趣于劳动(体力和脑力)和资本的权力关系,试图探讨技术与人状态的调解或不可调的现象以及其中的政治、经济、道德关系问题。个展包括:“集美阿尔勒发现奖展览”,(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厦门,2018)、“父亲:‘明天不要再去跟老板叫板,先想想他到底要什么。’”(怀俄明计划,北京,2018)、“‘间’全球化愿景”(TJINCHINA项目空间,蒂华纳,墨西哥,2014)。群展包括:“挽歌:有关怀旧的五种欲望机制”(亚洲当代艺术空间,上海,2019)(即将展出)、“此地有狮”(798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9)(即将展出)、“睡眠复仇,梦见生命”(激发研究所,北京,2018)、“游戏的终结”(鸿坤美术馆,北京,2018)、“超时空”(多伦美术馆,上海,2018)、“土地、导灵、科学、政治”(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北京,2017)、“抵抗的涌现”(泰康空间,北京,2016)、“集体失调/演说之后”(Greylight Projects,布鲁塞尔,2016)、“上海种子——奇点”(喜马拉雅美术馆,上海,2016)、“对牛弹琴”(Dutch Art Institute,安纳姆,荷兰,2016)、“破土”(Rabbithole,纽约,2016)、“‘对话的开始’DAI的漫游学院项目”(Sazmanab当代艺术中心,德黑兰,伊朗,2015)、“布鲁斯的邀请”(Punt WG Space,阿姆斯特丹,2015)、“第八届Estandartes双年展”(蒂华纳文化中心,蒂华纳,墨西哥,2014)。
廖逸君
1979年生于上海,2008年毕业于美国孟菲斯大学摄影系,获硕士学位。现生活及工作于纽约。个展包括:“Pixy Liao”(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厦门,2018)、“女士们先生们”(Vasli Souza画廊,马尔默,瑞典,2017)、“男孩维纳斯”(Leo Xu Projects,上海,2016)、“有些话就我们两个说说”(初稿画廊,悉尼,2016)、“实验性关系”(迂回继承画廊,孟菲斯,2015)、“我们做爱吧”(纽约摄影俱乐部,纽约,2013)、“两个故事中的第二个故事”(Kips画廊,首尔,2013)、“孟菲斯,田纳西”(美华艺术协会,纽约,2011)、“实验性关系”(Adam Shaw工作室,孟菲斯,2008)。群展包括:“挽歌:有关怀旧的五种欲望机制”(亚洲当代艺术空间,上海,2019)(即将展出)、“缪斯缪斯”(纽约捷克中心,纽约,2018)、“工作不宜:女性目光”(Vice创想计划,性博物馆,纽约,2017)、 “Out Frames”(博洛尼亚现代美术馆,博洛尼亚,意大利,2016)、“忘物志”(胶囊画廊,上海,2016)、“BAGISM包·当代”(chi K11美术馆,上海,2016)、“真家伙”(花画廊,纽约,2016)、“无约束的——中国年轻的当代艺术”(OPEN ART双年展,厄勒布鲁,瑞士,2015)、“重瞳体”(何香凝美术馆,深圳,2014)、“En Foco 新作品展览”(Longwood画廊,纽约,2013)、“普通的疯狂之歌”(跑马艺术中心,贝鲁特,黎巴嫩,2012)、“就是这里:孟菲斯当代摄影”(DIXON画廊,孟菲斯,2012)、“下一站鲲鲤”(鲲鲤国际影廊,上海,2011)、“跨越: 跨越国界”(A.I.R画廊,纽约,2010)、“不相关:本地不做关于亚裔作品的新兴亚裔艺术家”(阿拉里奥画廊,纽约,2010)、“当代摄影”(伍德斯托克摄影中心,伍德斯托克,2009)、“嘿,热照!”(Jen Bekman画廊,纽约,2009)、“第四面墻”(平遥国际摄影节,平遥,中国,2008)。曾获得的奖项包括:纽约艺术基金会奖金、Santo基金会个人艺术家奖、阿尔勒-Madame Figaro女性摄影师奖、En Foco新作品大奖、LensCulture的曝光奖等。
闫欣悦
1992年生于黑龙江,2015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6年毕业于法国艾克斯高等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8年毕业于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生活及工作于安特卫普和上海。个展包括:“午夜信息”(Alain Hens画廊,安特卫普,2018)、“空间自相关”(腾挪空间,广州,2015)。群展包括:“挽歌:有关怀旧的五种欲望机制”(亚洲当代艺术空间,上海,2019)(即将展出)、“绳索”(Showhouse JayJay,安特卫普,2019)、“ABC Klubhuis之夜”(弗拉芒文化中心De Brakke Grond,阿姆斯特丹,2018)、“奇妙的珍珠——巴洛克身体”(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美术馆,安特卫普,2018)、“未知的身份”(8003展厅,巴黎艺术城,巴黎,2017)、“趣味的相聚”(法国尚邦庄园中法文化交流中心,利尼永河畔勒尚邦,法国,2017)、“邂逅实验”(盒子空间,深圳,2015)、“第三周:傻瓜是我们最后的希望吗?”(DigitaLive 广州国际行为艺术节,小洲人民礼堂,广州,2013)、“COW国际设计插画节”(Architect House,第聂伯罗,乌克兰,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