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五月》群展

开展时间:2024-05-18

结束时间:2024-06-18

展览地点: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 - A&B展厅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798艺术区中二街D07号

参展艺术家:袁运生、马可鲁、李津、吴杉、赵刚、刘港顺、王音、张慧、王兴伟、秦琦、肖江、廖国核、龚剑、邱瑞祥、张业兴、陈柏豪、谢堃、劳大伦、任诒春

主办单位: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

展览介绍


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将以《五月》为题,选择十九位不同代际艺术家的作品,在纷繁的当下呈现我们观看绘画的一个视角。

艺术家介绍

袁运生

袁运生,1937年生于江苏南通,196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董希文工作室。1979年创建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同年以云南西双版纳的线描和首都机场《泼水节——生命的赞歌》大型壁画引起美术界与思想界的轰动。1982年应邀访美,任教于塔夫茨大学、哈佛大学等高校,期间创作大量以水墨为媒介的作品,激活了水墨固有的流动性和渗透性,以强劲的能量进行着绘画的书写。1996年应邀回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晚年回到了大风景的油画创作中,至今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状态。

袁运生的艺术探索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时代变迁,与当下面临的文化语境相互回应,由此构成了其各时期尤为丰富多元的图景。他以传统为根基,几十年中持续进行着现代性的个人化实践,在与时代的强烈对撞中呈现出纯粹的强度和力量。袁运生的创作持续不变地在讨论生命,对他来说,生命不是同外在之物对抗的力量,相反,生命是自身内在的力与力冲突的舞台剧场。

马可鲁

⻢可鲁,1954 年出生于上海,后迁居北京。作为197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团体“无名画会”的成员之一,马可鲁一直致力实践“艺术回归本体”的理念,旨在令其艺术创作达至完全自由的原则。他参加了 1974 年的地下艺术展和 1979 年无名画会的公开展,80 年代初开始成为北京抽象艺术实验小组的一员。其早期的风景作品超出了一般性的写生意义,其实践本身具有着鲜明的艺术主张、研究意识和工作方法。他曾早年移居纽约并在斯古海根绘画雕塑学校就读。直至2006年,马可鲁回到家乡,以更开阔的视野延续他的抽象主义风格。

李津

李津,1958 年生于天津,1983 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天津。李津的画充满了对俗世的热爱,也充满了无法扼止其必死的悲伤。他揭示了通过对俗世飨宴最深刻的快感触及到不朽的神光。他的画张开感官的毛孔,并通过毛孔敞开通向宗教的大⻔。李津的笔墨是去诗意化的,甚至是反智的。它们大多指向饮⻝男女,是仿日记,记录私生活的流水账,是穿衣服或不穿衣服的自画像。他所谓的家常主义,貌似不属于普罗大众,是“我自己的家常”。仔细看,李津所有作品中最精彩的,都是“我自己”的形象。对李津而言,日常生活不是在画中显现,而是通过画画来度过,画画本身就是生活。

吴杉

吴杉,1960年生于中国杭州,现生活和工作于杭州。198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1983年赴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研究院学习后获硕士学位。2006年回到杭州生活与工作,任中国美术学院中德学院教授。吴杉的作品中,是艺术家日复一日的日课,也是其面对自我,观察自我时的叠加与收集。没有人的线条比吴杉画的线条更纤细了。也可以说,没有人的线条比吴杉的线条更轻逸了。它就是纯粹的线本身,是线的痕迹本身。即使它如此地平静,我们还是能感受到它内在而隐秘的激荡和争执。它正是连接艺术家私人精神层面的通道,在无形的内在世界中编织有形,形成对外在周遭极为简略而紧密的复现。

赵刚

赵刚,1961年生于北京,现生活和工作于北京和纽约两地。他18岁时作为最年轻的成员加入首次在中国掀起现代运动浪潮的先锋艺术家群体“星星画会”, 以笔名“晨诚”参加了第二次“星星美展”,追求自我表现与艺术自由,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铺设了重要基石。赵刚关注流动的个体身份、冲突的文化,以及断裂的历史事件间的关联。他的作品连接着庞大繁杂的文化根系,受到古典与现代、西方与中国的多重影响,将图案和理念呈现在解构式的画面语境之中。他大胆夸张的叙事风格和笔触是对自身存在的反复印证,也是他反对艺术中的“精致化”趋势,崇尚绘画的自由与本真。

刘港顺

刘港顺,1963年生于湖北黄石,现工作生活于北京。是国内最早开展行为艺术创作的一批艺术家。1995年至2002年刘港顺在黄石开办了独立书店“后人类书店”,对当时的文艺青年产生了很大的文化影响。从“后人类书店”开始,刘港顺的创作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他深受阅读和知识经验的影响,从中国的艺术流派运动中退出,转向对知识文本,历史图像,艺术事件的个体编译和叙述。收集各种文本,信息、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从中选择图像和母题构成了他绘画语言的一部分。他大多数作品都可以归为"元绘画"实践,在绘画中尝试了多种可见或不可见的自我指涉机制。

王音

王音,1964 年生于济南,成长于青岛。1988 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现在北京工作和生活。王音把个人的情感经验、思想脉络贯穿于自己对近现代绘画史的认识中,把外缘的影响内化为纯粹个人化的生命经验。王音笔下这些色调内敛、沉静的事物往往传达了处于遮蔽下的当代生活之内在精神,画中的题材往往是无名者,无名物,无名处,而越是以无名的状态出现,似乎越趋近我们和世界遭遇的原初状态。

张慧

张慧,1967年生于黑龙江,1991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后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任教,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张慧的绘画不提供内容或观赏性,即使我们在他的画布上能看到具象的物体、场景或清晰的笔触,但它们并不指向一个真实世界的清晰轮廓。绘画在此不急于奔向图像作为结果为绘画行为所规定的责任,反而在经验的流露与固化的图像之间停顿下来,以层层覆盖的手工性呈现出绘画所特有的混沌与清晰共存的状态,—如塞尚所言,“以绘画状态思考”(penseen peinture)。换言之,张慧的绘画总是谨慎地游走在图像深度和笔触快感之间的狭窄地带,其作品魅力也产生于与这两界之间相互躲避、摩擦的生涩之中。

王兴伟

王兴伟1969年生于中国沈阳,目前工作、生活在北京。他在沈阳大学师范学院接受了早期的绘画训练。他的早期作品包含一些与西方艺术史经典的对话,和对中国本土艺术环境的忧虑和批评;在创作中期他开始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并继续探索绘画中的基础问题,包括有意识的转换和图像的重复。

王兴伟对那些晦涩、不相干、荒诞、庸俗、滑稽的场景尤为感兴趣。他编排的场景经常出人意料、不着边际,但又有着迷人的超现实感。王兴伟作品中的主题多元,并在不同绘画风格中进行游刃有余的切换。

秦琦

秦琦,1975年生于陕西,1999年进入鲁迅美院油画系,2002年硕士毕业并留校任教。现生活工作于北京、沈阳。作为7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秦琦的画具有同时代艺术家的一些典型特征:以自我表达为核心,以自我经验为出发点,建立起一种融合现实性、想象性及虚构性的视觉表现体系。秦琦的独特不仅在于他多变的风格,更在于他在其中一直坚持并逐渐成熟的寓言性探索。以大尺幅、超写实的语言方式,将社会历史的叙事和多种图像碎片化地设置在不同的场景之下,呈现出混杂、曲折的语境。而在碎片化之间有着纪实与虚构、移植与混合的视觉修辞,构成了作品中荒诞不经的意味,由此产生了一种不可理喻迷局和悬疑,以及各种可能发生的想象空间。

肖江

肖江,1977 年出生于江⻄省井冈山市,现工作生活于上海。肖江的绘画,总被一种浓烈的氛围感所包围,似是无声却有声,在沉默中传递着力量。其早期绘画描绘的场景大多取材于电影和生活的片段,将其截取和再组合。近些年,其绘画更多落笔于山、空间和人之间的关系,制造出一个个不可知的时空,阻隔着观者的目光,从而将观看与感知拉回心理维度。艺术家所⻅之物被捕捉于绘画中,但图像或影像只是底本,情绪性的虚构才是他的重心。

廖国核

廖国核,1977年出生于加尔各答,2001年结业于圣塔芭芭拉加州大学机械制图专业,现生活和工作于长沙、北京。廖国核当然是爱玩笑和恶作剧的;在当代艺术既依赖体制又试图对之加以批判的游戏已经令人深感疲惫的今天,他似乎打破了意识形态的游戏规则,选择相信图像的自治——“绘画的真理轻轻吹过”自会让人轻轻地产生一种动容。

龚剑

龚剑,1978 年出生,2001 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武汉。龚剑的创作以绘画为主,在他的绘画实践中,“问题意识”始终处于第一优先性的地位,由此出发选择不同的绘画语言,也因此拒绝了在形式层面的所谓个人⻛格。他绘画中的“问题”包含文化景观、地缘政治、艺术机制,同时也涉及纯粹的形式研究和艺术史文本,它们并非纯然是理性选择的“题材”,更像是基于个人兴趣产生的意识流联想,从中探寻历史与当下、艺术与社会、个体与公共之间的内在结构。艺术家试图寻找有关一系列绘画基础性问题的启示。在中国当代绘画系统中,作为一个典型的个案,龚剑始终致力于在社会干涉和体裁进步方面建立自己的道路,并在此实践过程中不断构建着对于艺术史的整体理解。

邱瑞祥

邱瑞祥,1980 年出生于陕⻄,2003 年毕业于⻄安美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安。邱瑞祥在绘画的“内部”工作,基于传统绘画的形式语素和历史性机制展开他的想象。他常常以厚重的颜料和色彩呈现未知空间中的人物形象,而这种形象是自我重复的。这种基于重复的演变需要花费数年的时间,周而复始的在画布中不断追寻、探求,甚至自我角力。放置在作品的时间线中,这是属于主体隐秘而极为缓慢的挣脱。而真正赋予这些人物当代性的是他们所呈现的心理状态,这也是这些作品最宝贵、最具洞察力和表现力的方面。他的探索以人性为基础,让人类的脆弱性和矛盾性暴露无遗。这些作品因此具有了永恒性,亦成为这位专注到极致的艺术家最独特的表达。

张业兴

张业兴,1981年生于沈阳,200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生活工作在北京 。长期以来,他致力于心理空间与视觉叙事的个人化表达以及绘画语言研究。在近年实践中,其作品重构了日常的视觉记忆,描绘私人寓所或公共空间的环境和氛围,以及人们身处其中时的状态。画面呈现出颇具电影感的视觉形式,牵涉了情感关系、生活美学等问题。

陈柏豪

陈柏豪,1982年生于台湾省高雄市,后移居美国犹他州,现生活工作于荷兰鹿特丹。2001年就读于匹兹堡州立大学艺术系,2006年毕业于犹他州大学艺术系。艺术家在北京、英国伦敦、法国巴黎、泰国曼谷、美国纽约、荷兰阿姆斯特丹等地均举办了个展,在国际视野持续活跃并积累了大量关注。

艺术家幼年患有阅读障碍症,绘画是他唯一向世界表达自己的方式。而多重的文化身份既给他带来了困顿和规训,同样也使他在不断的自我拷问与适应中寻找到表达的个人空间。陈柏豪的作品以个人经验为基底,他直面人类面对社会规则的状态,呈现出人类内心深处情感与人际关系的微妙关联。

谢堃

谢堃,1989 年出生于河北,2007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2011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本科,2016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壁画系。现居北京。谢堃的作品中呈现了与身体有关系的图像,也逐步建立起其关于此的独特美学。对于身体性别的模糊化处理使身体抽象为生命的象征,而当其置于互联网图像时代中时,身体变得数据化和虚拟化。这也使得谢堃的作品脱离于古典主义身体的影响,带有鲜明的互联网时代的图像特征。

劳大伦

劳大伦(LODTALAD)是现实人类所塑造的非现实身份,他在充满了偶然性的创世造物假定场景下,依靠自身逻辑开垦了一片想象的疆域,显像于绘画媒介,剥离出事物的基本要素,构建了他所面临的未知世界。“劳”所对应的“LOD”源自一类高效率的渲染运算方式。在LOD状态下,矢量边缘明晰,内在图像则相对模糊。劳大伦创造了一系列可在此基础上演进的绘画元要素,形成了新的视觉造型意识,从而提炼出虚拟世界特有的美学。它们作为元语言,构建了一系列元图像,处理并关切着复杂的审美问题。

劳家辉生于中国广东广州。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广州。

任诒春
任诒春,出生于1994年。2017年毕业于⻄安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202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她的绘画围绕着花卉、静物和空间展开,但并非将其作为画面的主体。艺术家用自己的眼睛重新构建了物的内部、物与物、物与外部之间的关系,让关系成为了画面中真正的主体。一切被还原到了物的本身,他们都平等和民主地沐浴在来自画笔的清冷光线之下,这是一种新的物的导向,是一种对于现象学之主体性的扩展,也是一种来自艺术家的谦卑。艺术家在对于空间关系梳理与研究的同时,也一并消解了连接着空间秩序的有序时间,并将外在的强度内化为一种安静的力量。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