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介绍
李晓奇的艺术特别注意偶然性在创作中的作用,这一点不仅表现在艺术语言和形象上,也表现在他对每一幅作品的情节、地点、气氛、人物的安排和叙述上。他的作品具有零碎的图像拼组特征,这种由碎片所构成的景观社会暗示出现代生活的瞬时性与无序性,碎片化使我们的生活变成了“流动的”、“偶然的”和“随意的”,它造就了现代人的多重身份和不断变换的生活角色,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强烈地感觉到一种随意和不可预测。李晓奇之所以如此重视艺术中的偶然性,与他对现代社会中人的生存感受和体验是不可分离的,李晓奇把无常而不是规律和必然性视为艺术的出发点,既表达了当代人漂浮无根的生存特征,同时也使他的艺术具有了现代性的意义和价值。
李晓奇绘画具有浓厚的水墨意味,这并不是指作品中普遍存在的黑白意象,而是一种自然流露出的写意精神,他用看似轻松的书写,将某种沉重的东西表达出来。通过笔触的轻重缓急、线条的粗细组织和力度的分布、大面积平涂中的色阶变化以及渲染、点擦、揉搓等各种手法的运用,使其作品的语言和形式与接受者的视知觉和触觉之间,形成一种有意味的审美。
近年来,李晓奇开始从文学作品中反思中国文化的深层历史,通过中国式的诗意化的文学思维,体现出一种隐逸田园,归于平淡的诗意性。通过流畅的写意与平静叙述,质朴的画出内心的想法,体现出艺术的生命意识,探寻着绘画本体与艺术主体的心象表达和表现。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作品中,正是作者对其艺术创作中面临瓶颈与突破时的一种反省和思考的内心描述。如果说李晓奇之前的作品更多的是对精神诉求的探索,近年来的作品则更多的是为了某种情愫的传达,而作品中更多的动物题材的出现,是他借由动物来传达出人类情感的尝试,通过动物的神情或动作来表达自己对外界环境的感触。在《野麦子》中被夹住腿的小耗子,面对一条想把它变成食物的白蛇而陷入两难,而渐暗的天色和远去的放置铁夹的人,以及无法支撑蛇体重的麦子,又让它有了生的希望……艺术家用动物表达出了一种生活境遇中苦楚与希望并存的矛盾。又如《境》这件作品中作者将鸟窝与旷野中放鸟的人放在一起,一旁驻停的白羊,营造出一个既真实又虚幻的场景,令人泛起一种似曾相识的意会。作品中放飞的不仅是鸟儿,也是希望,是对家的眷恋,也是对精神家园的向往。
无论是风格还是题材的变化,李晓奇的作品始终都表现的是现实的心理真实,对他来说,艺术创作既是一个超越现实的束缚,回到真实自我的通道,又是一种回到现实,直面人生意义和价值的终极追问,正是李晓奇这种对待艺术与人生的态度和方法,使他的作品在超越精神性与直达生命体验的深处之间,获得了一种有效的张力关系。他在作品中表现的苦闷与痛楚、希望与浪漫,都是他本人对当下生存的真实体验,他用那些随意甚至有些涂鸦的表现手法建构的精神世界,对自己和观众都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抚与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