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不是水墨问题——胆先生作品展

开幕时间:2015-01-18 15:00:00

开展时间:2015-01-18

结束时间:2015-01-30

展览地址:22院街公共空间A一楼(今日美术馆3号馆旁,原君美术馆)

策展人:卢玉胜,董娜

参展艺术家:凌海鹏,卢玉胜,张海超,关岳鹏,黄瑞,李文静,饶桂姝,王成国,杨飞,冯廷祥,张静馨


展览介绍


对自我经验的强调是当代水墨的一种主流表现方式。于艺术家而言,他们的关注点不仅限于水墨,而是如何通过这一媒介传递自己的艺术观念,思考水墨与当下的语境之间的关系,继而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思考方式和角度是作品最终效果的重要决定因素。

“不是水墨问题”内涵里是有水墨这一问题在,但侧重点更多的是放在了人本身这个叙述主体上。涉及到的问题有,做为个体的局限性、文化教育背景、叙述方式的切入(对艺术本体的追求)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问题。时下水墨处在了风头浪尖,于是人们急于给其加上各种各样的概念:从传统到现在、从表面到内里、从材料语言到文化根性等等。所谈皆离不了水墨及其问题。然而如果从艺术本体来看,水墨会成为问题吗?显然它除了作为中国所特有的文化符号外不会具备更多的意义。说到底艺术还是关于人以及人对存在、生活、生命等意识形态上问题的思考。这思考通常需要借助某种形式材料呈现出来,像小说家就需要借助文字,作为熟悉水墨材料的我们利用水墨。它于艺术家来说首先就是方便,但更重要的却是:通过它,如何来实现个体更确切的表达。

因此,水墨的本质在于精神、文化和社会自我经验通过纸笔直接表达的方式,但当代艺术家作品的符号化语言往往在艺术史中以碎片化的方式存在,让我们难以将其放在艺术史原本的叙事体系中去理解;也让观众无法在传统与当代的语境转换中确知其意。因而,这种对于个人主义的过分强调往往容易造成观众与展览作品之间的认知断层。

展览是一个媒介,一方面将艺术家的创作用恰当的逻辑思维来再现,另一方面则是帮助观众理解艺术的内涵,透析当下艺术面对的问题。对于观众来说,艺术家再现其内心感受和经验的过程是不可知的,当我们从一个点切入时,看到的内容总是片段的、碎片式的,而这些片段和碎片,正是当代水墨多元化的原因,也许对这些局部和片面的理解,反倒给我们另一种关于艺术叙事方式的启发,这也是此次展览给观众提出的问题。

第一部分是关于“历史的形状”。历史的形状不一定总是线性的。当我们讲述一段历史或事件的时候,往往会因为主观不同的叙事方式带给听者不同的体验。今日我们在发达的科技中被动进入信息的碎片化时代,但这些支离破碎的信息使我们的主观意愿拥有了更多空间,将原本的历史打破后进行重组,重组意味着与自身的逻辑体系相碰撞,进行着一个新的阐释和存储的过程,伴随的情绪可能是客观逻辑的,可能是主观混乱的,也可能是纯粹真实的。

第二部分是关于“记忆与生成”。记忆是一个人对过去的感受、经验的一种印象。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从内心关注的主体出发,将这些片刻的情绪变成了新的记忆,不论是关于爱、想象,还是关于信仰,或者是某一瞬间特殊的心情。记忆的过程是一个新历史的生成过程,然而,这种记忆依旧可能是碎片式的,因为人们往往偏向于记住那些想要记住的。即便在我们重新还原的过程,也正是依靠这种碎片慢慢窥见主观想要呈现的整体。

第三部分是关于“存在与唤醒”。不论是关于历史还是记忆,都是以此唤醒艺术家丰富内心知觉的过程。我们第一眼看到的与常常被忽略的都是艺术家的内在世界,但它是真正的艺术品唯一可能的来源。艺术创作的内在性,很像艺术家心路历程上的某种冒险,自我完善变成了在这种冒险中唯一用来把握和辨识正确方向的可能,并使我们的个性与艺术的内在性协调起来。当然,自我完善提高的不仅仅是精神世界,也提升与之相应的能量状态。所以,艺术家内在被“唤醒”部分的不同,决定了对待事物角度的不同。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