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图集——中国当代艺术家处理图像的方法》展
开幕时间:2015-04-26 16:00:00
开展时间:2015-04-26
结束时间:2015-07-13
展览地址:北京市顺义区张喜庄火寺路东
策展人:刘礼宾
参展艺术家:陈丹青,罗中立,张培力,耿建翌,王广义,舒群,展望,张晓刚,祁志龙,王少军,于凡,崔岫闻,李占洋,曹晖,卢征远方力钧,苏新平,杨劲松,秦琦,申亮,蒋华君,罗奇,薛峰,李松松,蒋志,王光乐,康剑飞,陈曦,章燕紫,陈彧君,李青,何晋渭,宋元元,李艺嘉,张业兴,王煜,隋建国,庞茂琨,王华祥,范勃,唐晖,梁硕,吴笛笛,齐鹏,胡庆雁,刁伟,王川,谢南星,杭春晖,王凯,张梦圆,谭天,李琳琳,刘夏,张宇飞,胡晓媛,董媛,谢东明,王克举,刘商英,石煜,裴咏梅,里希特的徒弟们
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摄影术的发明引爆了艺术家或冷静或冒失的"突围",某种程度上,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史可视为一部艺术家突围史。更妄论图像的泛滥对艺术家造成的空前袭击。改革开放之后,艺术界遇到更多的是西方艺术图像的轰炸问题。当时的艺术家们如饥似渴地观看与阅读,在某种程上逐渐改变了对原有艺术作品的模糊认识与形式误读。诚然,在西方异彩纷呈的绘画语言重压下,一部分艺术家选择了模仿或不自觉地撞车。另一部分则在语言自觉的自我追求下,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语言探索之路。
在中国艺术界,"与图像的对话"催生了几个重要事件:1.上世纪80年代初乡土写实主义绘画的诞生;2.与之相对应的杭州"池社"艺术家对四川画派部分艺术家的批判,对平涂技法的选择;3.尽管出发点与"池社"不同,"北方艺术团体"部分艺术家也在风格上选择了忽略激情的冷静笔触;4.上世纪90年代早期"新生代艺术家"以及"政治波普"艺术的出现;5.世纪交接时"里希特式平涂技法"的流行,一直持续至2008年里希特个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6.随之是"李松松式厚涂技法"各种样式的时下流行。伴随着后两者的,是在"解构主义"的名义下,各种"简单挪用方法"的泛滥,"毛头像"、"梦露"成为最多出现在画面中的符号。7.2006年左右,第四代批评家开始在这个问题上发力,并侧面导致了"抽象艺术"的"繁荣"。可是10年不到,我们悲哀地发现,大多数抽象艺术便成为了"装饰画",或者"观念的工具画"。尽管有奥利瓦这个兴奋剂的中国行,但"抽象"正在被市场提前透支。
从1970年代到2015年,时空与技术不停迭代,图像作为视觉的"肉身",业已从单一的维度映入多元的阵列。本次展览中,策展人无意去物化一段完整的中国当代艺术史,更不着眼于某种政治意图的"英雄塑造"。这里没有风格的刻意构造、没有猎奇式的捕捉、没有迫近的逼视、没有重大历史事件的迹象,而是最平常的"看"--从中试图寻找到一种属于我们自己的视觉逻辑,通过反省历史、保存记忆,重塑一种建立在批判与怀疑论维度上的主体。
13个生动直率的主题,62位参展艺术家,240余件作品。昔日少年已成主人,中国当代艺术的语言逻辑如何浸入到艺术家的生命过程和思考抉选中?寺上美术馆"破图集--中国当代艺术家处理图像的方法"展静候来宾,共同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