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在德黑兰与重庆之间”当代艺术展
开幕时间:2015-04-30 19:00:00
开展时间:2015-04-30
结束时间:2015-05-22
展览地址:重庆市渝中区解放碑邹容路50号半岛国际大厦28-A
策展人:当代艺术
参展艺术家:HamidShams(伊朗),陶辉,马占冬
主办单位:LP艺术空间(懒点)
日光,在德黑兰与重庆之间
倪昆
4月30日在LP艺术空间开幕的“日光,在德黑兰与重庆之间”当代艺术展,源于自2014年11月开始的重庆和伊朗艺术家之间的“艺术家交换驻留项目”,艺术家陶辉,纪录片导演马占冬,伊朗艺术家Hamid Shams,共同参加了在德黑兰Rybon Art Center举办的本计划的第一回合。“艺术家交换驻留项目”是当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艺术家驻地项目,意为通过互派艺术家去到对方城市进行实地生活/考察/创作,来拓宽艺术家的视野乃至达到推进艺术家事业发展之目的。今年4月初,Hamid Shams如约来到了重庆,开始了本计划的第二部分,并最终为大家呈现了本次展览。
以“日光”作为本次展览的主题,强调着某种比喻,它是一种象征,有温暖,有温度,有无处不在的包裹,也有无处可逃的纠结抓狂,乃至暴走。同样的作为文明古国,相似和可类比的国家现状,在共同的遭遇下的全球化及城市化运动的冲击之后,我们正面对什么,我们正改变着什么,是我们需要共同思考的。对于当下或未来,艺术不可能提供任何明确的答案,但是艺术家极具个人化的思考乃至表达,最低限度可以提供某种旁证,从这个意义上看,艺术家的工作将关联着未来。
参加本次展览的三位艺术家的作品分为几个部分,其中一个部分为两位中国艺术家去年在德黑兰期间所创作的作品,分别为陶辉的录像作品《德黑兰的黄昏》,马占冬的记录短片《我们都爱过悲伤的》,在《德黑兰的黄昏》中,艺术家邀请了一位德黑兰姑娘作新娘妆,在一个私人轿车的后座扮演并且讲述已故香港女明星梅艳芳在去世之前的最后一场演唱会上的一段和歌迷的对话,对话中呈现了梅艳芳对于爱情与婚姻的自由追逐,艺术家以此为桥梁,来呈现并且关联讨论在不同民族/地域中的某种相同相似的境遇和状态。在艺术家另外展出的录像作品《谈身体》中,艺术家自己扮演了一位伊斯兰女孩,在自己的房间里进行演讲,女孩以极端理性及科学的方式对于自己的身体构造,外形特征,血统基因等客观物质组成进行描述,这种描述在事实上也将剔除情感,身份,宗教等文化塑造的因素,“物质身体”与“精神身体”在此形成对话。
《我们都爱过悲伤的》是一个记录短片,艺术家在此虚拟了一个人物日志,“自述的中文声轨,英文字幕,人物指代(我、角色、城市)与转换。两种经验的互指,产生的矛盾,错位”。短片的自传体形态,既是艺术家在陌生城市的体验,-比如说镜头下的碎片化景观,中文旁白和伊朗情景之间的叠合重置-,更是一次针对自我的反问,“那些过去的,当下的 、未来的苦难、悲伤使我们有勇气向前走,……我试图描述它,因为它使我们成为了现在的自己。”《江·城》则是马占冬特意为本次展览准备的作品,“一条中断的河流 ,一座消失的小城。这是最后的影像,献給我们曾经的故乡,这是最后的挽歌,献給我們曾经的过去。”
Hamid Shams在重庆的工作依旧以他最擅长的摄影作为媒介,“Replacement”是其作品的名称,在艺术家之前的德黑兰艺术创作中,Hamid Shams通过镜头描绘了一些有着私密情感的城市街景,空的街道拐角,夜晚幽暗的路灯,这些场所是他和他的朋友们经常聚会的地方,不过被艺术家以空无一人的状态来表现。夜的场景强化了情绪,分离了叙事,是另外一种远不同于我们惯常所了解到的宏观叙事下的伊朗艺术。“Replacement”意为“替代替换”,是艺术家关于重庆生活的创作,作品有3部分,其一为打印在宣纸上的城市图片,此为他的重庆/中国印象;其二为“夜游动物园”,是关于彼此国家的共同回应-以非法方式进入到夜晚的动物园并且拍摄下笼子里的动物,是针对现实的暗喻;其三为抓拍中的青年生活场景,这也是他所亲身经历中的部分重庆。世界确实在全球化的进程里变得越来越接近,但是同一从来就不是目的,对话和差异,才是本质。
2015年4月30日于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