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 is Holden?(谁是霍尔顿?)
开幕时间:2015-05-16 20:00:00
开展时间:2015-05-16
结束时间:2015-05-25
展览地址:云南昆明金鼎山北路15号金鼎1919艺术园A区苔画廊
策展人:管韶爽
参展艺术家:管韶爽(绘画\面具),李旻遥(摄影),李若寒(绘画),李彦锦(设计),霍尔顿小组作品(影像)[走马灯]
2015年5月16日晚8时,一个名叫“谁是霍尔顿?”的艺术展在昆明金鼎苔画廊拉开帷幕。和其它艺术展览不同的是,“谁是霍尔顿?”除了有绘画、摄影、设计等媒介形式外,这个展览是几名中学生自己策划、组织的,展览的主题表现了正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的这些95后少年在人生十字路口面临的彷徨、痛苦和追求。
“霍尔顿小组(Holden Studio)”得名于美国小说家塞林格(Jerome David Salinger)的成长型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Holden Caulfield),霍尔顿是一个“自卑、自负又自我的年轻人”。组织这次展览的这群95后少年,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发现自己了感情和情绪的影子,在霍尔顿·考尔菲德(Holden Caulfield)身上找到了共鸣。共同的兴趣爱好和共同的情绪、心境促使这群来自不同的学校与家庭的背景的少年在2014年12月20日成立了自己的“霍尔顿小组(Holden Studio)”。小组的成员都出生于1995年以后,最大的19岁,最小的16岁,与中国互联网兴起和飞速发展几乎同步。他们从一出生就命中注定与网络相伴,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多角度的思维使得他们在面对社会、家庭、学校,亲情、友情、爱情时有着更加多样的视角和思考,他们渴望用自己的方式传递自己的情感、宣泄青春期躁动不安的情绪、表达他们对世界与众不同的看法。不甘心平庸、希望与众不同,“Who is Holden?(谁是霍尔顿?)”或许,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作品和行动做出回答。
管韶爽,17岁的花季少女,因脸圆被小组伙伴呼为“圆神”。现就读于昆明云南师大附中美华国际高中,明年将去美国求学。她是“霍尔顿小组”的发起人、组织者,也是这次展览的策划人和参加者,喜欢动漫、COSPLAY和写作,爱读书、多思。她画自己想画的东西,哪怕动摇了一点就难以继续。将绘画作为一种宣泄,倾倒内心的苦水。彷徨脆弱而又神经质。 喜欢上了一个少年,就想要以画笔去描绘心中的爱慕与苦涩,少女细腻的心思融在了画中。她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除根”的时代,一切坚固可靠的东西都烟销云散。所以一切都表现为文本和符号的编码,生活、艺术莫不如此。所以,管韶爽可以将若干个分裂出去的“自我”通过角色扮演而招回原形。她的绘画和写作,体现了这种自我游戏编码的过程:一半是因为与生俱来的想象力;另外一半,则是对这种想象力的怀疑。“面具”作为一种隐喻,其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不是要隐藏,而是想表现,尽管这是一种古老的、躲闪的技艺。“爽爽觉得自己是为艺术、写作而生的人,整天沉湎于白日梦中,有理想,很浪漫,很纯情,但又有一种行动的现实感。她虽然成长的环境艺术氛围很浓,却没有做艺术家的野心,一切都是在玩和游戏。与我们这代人完全不同了。” 管韶爽的父亲,艺术评论家、策展人,云南大学教授管郁达先生这样说。
李若寒,16岁,内心狂野的绘画奇才。现就读于昆明十中高一年级。以画笔来记录生活,将细枝末节的情绪转化为意象。在一次和好友的聊天中顿生的灵感,对筱山纪信所说的“少女傲慢、撒谎、残酷、多变、凶暴、过激、反抗、背叛、坏心肠……那么多的品质只有在少女时期,纯粹无暇而又美丽地体现在同一个生物体上”这段话产生共鸣,《思春期》系列由此诞生。画自己与朋友的身体,画月亮的灵感来源于塔吉克斯坦的电影《LUNA PAPA》,突然做了母亲的少女,避之不及的成长的来临,剧中人命运的跌宕给同龄人予以震撼。而俄罗斯套娃一层一层无穷尽又代表了自己心中包藏着一层一层的黑暗与狡黠。管郁达先生说:“对李若寒来说,一个妄想的世界比起每天必须面对的现实世界来说,无论是异形与色彩,都显得真实可感。相反,我们每天经历的生活,倒更像是虚拟的。她的绘画富于内在的激情和敏感,也有才情和体温。这让我想起电影《潘神的迷宫》中的女孩,李若寒的画映射了她们在现实中的无力与挫折,这样一来她就给想象力装上了翅膀,尽管她也飞不出成人为自己设定的迷宫。”
李旻遥,自称“为人文主义而奋斗终生的世俗摄影人”。毒舌腹黑,敏锐、冷静,气质长相有点像牙科医生。已被美国罗彻斯特理工大学摄影系录取,即将留洋深造的高三毕业生。他的摄影作品通过市井生活与街头片断,来反映人与不同的城市之间的距离或关系。管郁达先生说:“李旻遥的摄影,大多是关于城市游离、飘移的印象。有一种他这个年龄的人少有的、超乎寻常的冷静:既在其中,又仿佛置之度外。这种若即若离的犹豫使他丧失了那种猎手般的攻击能力,却也因此获得了某种对拍摄者来说更为难得的耐心。在一个强调速度和反应的时代,他的这种守株待兔式的安然让我另眼相看。”李旻遥困惑于自我身份的混乱,摄影对他来说是一种不断寻找与确认的过程。他用镜头不断地追问:我到底是谁?一个男生?一个学生?,一个叛逆的学生?一个叛逆的被众人寄予厚望的好学生?一个拍照的人?一个拍照拍得还不错的人?一个拍照拍得还不错但是不太愿意分享的人?
李彦锦,17岁,现就读云南师大附中美华国际高中。为了自己的设计理想而在现实和梦境的对抗中斡旋,因此时常意识漂浮,经常冒出一些玄学般的言论,比如“不做服装的珠宝设计师不是一个好画家”之类,故小组成员们称她为“半仙”。李彦锦的设计,专注于各种相互矛盾的材料物性的转化,坚硬、冰冷的铁器在她眼里也是万物中可延展的“软物”,在无聊时随意把玩。当情感和情绪的压抑感需要寻找一个出口爆发的时候,换个角度看或许也是一种情感和情绪的宣泄。剪贴、拼装、整合,同样的对象,不同的结构与重组,看到的是不同的独一无二的世界。管郁达先生第一次见到这个外表文静、内心有点疯魔女孩时就说:“李彦锦的设计可能会纠缠在不同材料的生命塑造、变形与延展当中,真的有可能是一种物性的自我生长,这种生长也是一种不可理喻的青春冲动。而青春是没有目标的,青春就是力量和权力。李彦锦的设计充满未知的身体冲动。她会做出什么东西?我们都无法知道。而这也正是她设计的有意思之处。”
设计师杨冬冬也是与“霍尔顿小组“的精神相契的朋友,他说,霍尔顿的特点是在实验精神和高出常人的创意和理解能力、还有对世界认知的独特性、我觉得这里决不仅仅是否定、批判或者逻辑简单的看不起,我觉得你们完全有能力表达你们跟大世界的联系,完全有能力在正面碰撞哪些最前卫的手法和思想,你们要体现更高明的思维和逻辑,每次活动都是要你们竭尽全力的思考、定位,表达其实就水到渠成了。
所以,霍尔顿们自称“怪物“。他们在泥泞中咆哮,决定抛弃世界的光明,拿起画笔,拿起相机,背上吉他,奔向不为人知的远方。
“如果我不是安迪·沃霍尔,”
“也无法成为约翰·列侬,”
“那我的孤独感该何去何从呢?”
“你体内的怪物一定可以打动这个世界。”
正如管韶爽在展览的前言中所说:“谁是霍尔顿?谁都是,谁也不是,那只是个未被定义、彷徨的少年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