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我”王晖·个人作品展
开展时间:2015-06-25
结束时间:2015-07-16
展览地址:中国北京国贸银泰中心A座6层 天堂书屋
参展艺术家:王晖
主办单位:天堂书屋
艺术家简介:
王晖、生于大连,现居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重彩画研究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重彩画会会员、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先后进修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李魁正花鸟画工作室,中央美术学院蒋采苹重彩画工作室。
“梵我”为何?
文\王晖
选择兔子作为我的绘画主体,源于我喜爱它的矫健、聪颖、谨慎、不宜驯服且充满野性,甚至爱它的些许邪恶。它的某些特质与我的性格不谋而合,画得时候我常常觉得它就是我的化身,化在纸里,化在笔尖上延续了自由的灵魂和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梦想。
印度宗教认为梵是大我,我是小我。梵我大意与中国古代所说的天人合一在思想上不谋而合,精神和肉体的合二为一。印度哲学思想有:“我源自于梵,也必复归于梵”,最终达到“梵我合一”。而中国古代思想和印度古代思想有其共同点。《庄子?齐物论》说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都是一种与自然无所违的思想哲学。
这里“梵我”团扇小品系列,不仅仅是表面看到的兔子,而是源于我对现实生活的某种视角和态度,没有可爱也没有萝卜白菜,只有充满坚毅而坎坷的石,有象征圆满而欢愉的花,有深邃而无边的海,也许你们会喜欢这样的兔吧。
对于绘画属于什么概念,我并不想给自己下定义。支持与反对某个流派,某个新概念,某种新风格都是轻率的,我们最终会回到我们的出发点。艺术,根本是艺术家本身,我们作为其中一份子,具有或多或少的惊人天赋,,善于平衡形状和色彩达到了“合适”的效果,通过我们的情感,冷漠,关心,成见,理解决定了最终的画面结局。这往往是无价之宝,是最终的梵我之心。
2015年6月仲夏夜随笔
有意与无意
文\刘梓封
王晖对兔子与石头的热衷不知因何而起,原以为这只是她对新图式的尝试与体验,以期借由两种物象之间的关联来表达某些思考或情感。未曾想这却成了她一年多时间里的唯一课题,以至于她所展示出来的这一系列作品显得如此庞大,那不同画面所演化出来的无限种可能,也着实令我为之惊讶。
兔子与石头,在传统文化体系中时常出现,既带有民俗文化符号性特征,亦具有代指美好寓意的引申特质。而当二者同时出现在她的画中,这种特定表征却不复存在,反倒被更多可作表述的实质内容所取代。这些画面所呈现出来的结果因而充满意图性与指向性,观念与意识层面上的表述功能得以凸显,无关紧要的素材被她一再削减,超现实的情境化设置被其一再加强,这原本中式传统题材的画中便越发具有了艺术现代性
她本无意于此,只想于构成中对传统符号进行关联并探寻新的语境空间,但反叛精神与现代意识却怂恿她朝向这种思想性的表述进发。以野兔为题材进行表现便具有这种反叛精神。但其所能呈现出的形态特征却总会遭致经验审美环境下的美感不足之诟病。那兔子不再温顺可驯,缺少静态画面中恬静温柔、天真可爱的一面,当它们被置入画中,便会与观者之间形成审美上的落差。既然如此,反不如就取其生猛之势,化形象美为形态美,于动势与静态之间去构建平衡。同时也可因了这“形”与“势”的表现之需,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将传统绘画的笔墨特质予以展现。
石头在她的语义中名为“云石”,当是停在非凡世界里的被意象化了的石头。这与现实世界里的园景点缀、赏玩之石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可以因境象形,也可以应势而形,可千变万化、无根无界,成为构成画面现代语境的主体。显然,这也是打破固有传统画面格局的关键之所在,是平衡于画面美感的重点。石之坚以衬托兔子皮毛所应有的柔软质感;石之静以烘托兔子动势之中的形态美感;石之淡墨皴染以衬托兔子形体的线条表现。同时石头的形与位置上的巧妙营设,也使得原本仅是鲜活的景物画面里暗藏玄机,成为可作语意倾注的空间载体有意与无意,本质在于过程,一切思想观念的萌发皆在于未做提前设定。所以这种艺术化的表现源于意识而非想法,故而她所要表述的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你意欲窥探之时已然给出的自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