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建国个展“触手可及”
开幕时间:2015-07-09 16:00:00
开展时间:2015-07-09
结束时间:2015-08-22
展览地址:佩斯北京
参展艺术家:隋建国
7月9日,隋建国在佩斯北京的个展“触手可及”即将开幕,展出他近年来的最新创作,这也是艺术家继2012年佩斯北京个展“隋建国”以后在中国的首次个展。
隋建国一直是中国当代雕塑的领军人物。21年前,他与展望、张永见、姜杰、傅中望五人在中央美院举行了“雕塑1994”展,该展览被视为“中国雕塑领域的一个‘实质性转折’,‘雕塑观念变革的里程碑’”。其后的二十年间,隋建国个人的创作历程在一定程度上也映射出了中国雕塑界如何在这样一个巨变的时代背景下寻求突破。
纵观隋建国二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会发现他的作品虽然每个阶段都能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时代背景特征,但这些特征变化的背后一直可以感受到一种一以贯之的精神:像许多杰出的艺术家一样,他希望找到一种自我支撑的艺术方法。
从早期的“材料”时期作品如《地罣》,到后来的“符号”时期作品如《衣钵》、《中国制造》,再到现在的“物”系列,隋建国的创作正在不断触及对物本身的哲学性思考。从某种层面上说,雕塑家在观念上寻求突破,必然会走向对“物”的认识,以及与“物”对应的自身身体与世界关系的反思。
艺术家的近年创作可溯源至《盲人肖像》。该作品刚刚结束在纽约多丽丝·弗里德曼广场的展览,该广场曾展出过多位世界艺术大师的作品,而隋建国也成为了37年来在此展出的第一位中国艺术家。
艺术家在创作时蒙住双眼,仅凭身体直接触摸材料所反馈的触觉和体量信息来把握作品的形状,在控制力和随机性之间保持了完美的平衡。雕塑在完成后被等比例放大,并最终用青铜的材料来将“泥”的状态和质感固定下来,并精确还原了被泥记录下来的艺术家之手的痕迹。
将《盲人肖像》作为隋建国近期创作的源头可以看出诸多线索,雕塑的外观形似“文人石”,古代文人寄情于山水,将“石”当作了自然的缩影。但隋建国却将“石”视为了有独立自主性的对象,它同雕塑家手中的泥一样,是一个具体且独立的存在,并不是任何事物的投射。当对象被赋予了这种独立性后,作品将不再需要模仿现实世界中的任何事物,“人造物”与“天造物”的界限也因此变得模糊。
了解了这种“物”的独立性,我们就可以明白,《盲人肖像》中近似表现主义的扭曲面孔下,其实并非是艺术家自我情绪的释放。同样地,被艺术家“拳打”而成的作品《无题》中颇具爆发力的动作本身也并不包含愤怒等附加内涵。
这些动作被艺术家单纯地视为人体与泥塑之间的物理互动,泥土以柔软的方式适应外力改变形状,最终被强调的还是其自身属性。这种物质与外界之间的关系正映射出人自身与世界的关系——即艺术家长期以来的思考。
在隋建国正在筹备的新作展中,他将挑战更大尺度的创作,新作将同时在空间以及时间维度上开放更多的可能性。隋建国对材料的熟悉程度有了更天然的运用技巧,无论是石膏、青铜、大理石,还是近年开始尝试的聚氨酯等新型材料,都被艺术家视为了独立且自由的对象。因此,将在此次个展亮相的新作品将是艺术家与材料共同创作的“合作之作”:同《盲人肖像》一样,作品创作的过程均被如实记录在了表面的肌理细节上,而材料带来的偶然性与作品的整体感之间如何达到微妙的平衡,也给艺术家带来新的思考角度。
展览将持续展出至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