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蹊径-重访1990年代的四个个案

开幕时间:2015-07-25 15:00:00

开展时间:2015-07-25

结束时间:2015-10-11

展览地址:成都市高新区盛邦街铁像寺水街南广场,千高原艺术空间

参展艺术家:王川,熊文韵,杨述,朱小禾

展览介绍


肇始于1980年代初的中国当代艺术群体中,以四川美术学院为纽带的西南艺术家群体一直是其中的中坚力量之一,自伤痕艺术、85新潮、后89新艺术、直至今天新一代的年轻艺术家群体莫不如是。在大家所熟知的具象艺术探索样式之外,自1980年代中期伊始,即有一些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的艺术家,自觉进行非具象绘画的探索实践,他们是中国当代艺术领域非具象绘画最早的实验者,在创作不断推进并建立自身艺术谱系的过程中,对后来的中国非具象绘画产生诸多的影响,也是最早思考中国化的当代抽象绘画的先驱,其中的一些艺术家的工作被不同的艺术史学者所书写。本案即是对其中的四位杰出代表王川(1953年出生于成都)、杨述(1965年出生于重庆)、熊文韵(1955年出生于重庆)、朱小禾(1956年出生于重庆)1980-1990年代工作的重访。展览亦将同时展出艺术家部分1980年代和2000年以后的作品,既是为了简要地铺陈一个历时性的线索,希望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变与不变的复杂性,也是避免重访成为一种切片式的呈现。
历史不断地被重访,被复写,但在屡屡的擦拭中,总有一些重要的文本和声音被有意或无意地所忽视或回避。就像1980年代以来川渝地区的现代绘画,我们耳熟能详的可能还是凸显了在地经验的那些人,那些作品,而对于另外一些与在地联系更为隐秘甚或说语言上更具"开放性"的重要实践迄今尚未被认真地梳理过,这也是此次展览选择杨述、王川、熊文韵、朱小禾四位艺术家早期作品展开讨论的主要起因。
当然,重访的目的不是为了修正历史,而是为了避免历史被本质化,意在呈现一个多歧的1990年代。不妨将他们这一时期的创作重新植入1990年代的语境,你会发现,无论在川渝或西南,还是在全国,他们的工作恰恰提供了某种异质的声音。他们既没有汇入社会观念的潮流,也没有被身份话语所裹挟,而是始终坚持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语言和方式。譬如杨述,他并不回避德国表现主义包括后来美国涂鸦艺术等对他风格和趣味上的影响,但他更看重的是这些无来由的文化、社会、政治符号与他放肆恣意的书写之间所构成的混沌与模糊,这就像是他和黄桷坪的关系,无法定义,但又充满了焦虑和欲望。朱小禾也是。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他1990年代的作品虽然不多,但从仅有的几件可以看出,他也是通过一种表现主义的线条构成,消解画面中的符号母题。1990年代初的作品中,似乎还隐约残存着一些1980年代"乡土"和"生命流"的痕迹,但到了后期,形式的自足性已经抹掉了这些痕迹。这种表现性和意志力也体现在同时期王川的水墨实验中,只是在王川这个时期的画面中,我们看不到任何符号和观念。或许,他原本就不想彻底驱除笔墨所承载的价值系统,而是试图在抽象表现主义的纯粹形式与传统文人的笔墨意趣之间建立一个可能的语言纽带。熊文韵和王川一样,也是国画专业出身。"错位"是她1990年代比较典型的一个系列,她通过黄宾虹的积墨和日本岩彩画的锤炼两种方式,将从藏族题材中抽离出来的丰富的色彩层次和关系,硬生生压缩在一个极简的形式构成中。于是,在宗教性母题、传统绘画方式与抽象的视觉结果三者之间,她打开了一个新的精神性维度。
或许因为题材的晦涩和风格的高度个人化,他们并没有成为中国当代艺术早期的标志性人物,但随着中国当代艺术的演变,他们的作品愈发显现出宝贵的艺术价值和文献价值。这些作品不仅是中国当代艺术早期追求纯粹的艺术和精神高度的物证,也是中国当代抽象艺术的发端。今天,中国的文化传统逐渐被当代艺术界重新学习和研究,并提示着一种不同于现代主义以来西方抽象绘画脉络的、中国化的、对抽象艺术的新的观看方式。在这样的新艺术背景中,他们的作品中那些富有强烈个人色彩和性格的部分,恰恰反映了今天的艺术家所需要的,对抽象艺术的崭新认识:抽象艺术不仅仅是样式、风格和观念的演变,而是个人修养,品格,和精神高度的呈现。这种认识来自他们共同的文化身份,并且从一个新的观看角度,提示着抽象绘画在未来的可能性。
关于艺术家
王川,1953年出生于成都,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北京、深圳、成都。1980年代初即以写实油画作品《再见吧、小路》、《幸存者》成为"伤痕美术"的代表艺术家,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的重要艺术家之一。1980年代中期,王川放弃业已成熟的写实绘画,决断转向新绘画艺术的冒险,并组织发起深圳首次现代艺术展"零",成为1980年代中国大陆"新潮美术"代表人物。"在中国当代"抽象"绘画界,王川是履历最久,投入最深的一位"(黄专)。1990年代伊始,王川一直运用布面油彩、丙烯、纸上水墨为主要媒介进行抽象绘画创作。王川的作品被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旧金山亚洲美术馆、意大利法拉利现代美术馆、芬兰赫尔辛基国家美术馆、香港艺术馆(ArtMuseumofHK)、香港国际会展中心、香港M+博物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上海美术馆、上海龙美术馆、上海民生21现代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深圳美术馆等国际国内重要美术馆、艺术机构和重要私人收藏家广泛收藏。
熊文韵,1955年出生于重庆,198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1985至1987年在中央美院国画系和中国艺术研究院进修,1987年留学日本,1993年在筑波大学日本画专业取得硕士学位,1996年熊文韵个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1998年熊文韵个展"错位"于中国美术馆举办,1999年4月开始进行"流动彩虹"大型实验艺术项目,之后开始了儿童的艺术教育研究和实践。她在本科在读四年内,获得了四川省美展、全国青年美展到全国美展不同展览的奖项,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时,作品已经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杨述,1965年出生于重庆,1988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5年在荷兰AmsterdamRijksakdemie驻留一年。杨述曾参加1988年西南现代艺术展、1989年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现代艺术大展"等重要展览,并在中国、欧洲、澳洲、北美等地美术馆、画廊等艺术机构举办多场重要个展。他的作品被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深圳美术馆、上海余德耀美术馆等机构和国内国际私人收藏家广泛收藏。同时,杨述作为艺术策划人游历世界各地,组织国际艺术交流。2006年同倪昆于重庆合作创办器空间,迄今,器空间已经成为中国西部最为重要和活跃的国际艺术实验场域。
朱小禾,1956生于重庆,1986四川美院硕士毕业,现为四川美院教授。主要展览有:中国新现实主义展览(2014,意大利);未曾呈现的声音--威利斯双年展平行展(2013,威尼斯,意大利);意派,中国抽象30年赴西班牙展(2008,北京文化艺术基金会,西班牙);从西南出发艺术展(2007,广州美术馆,广州,中国);中国极多主义展(2003,纽约大学,美国;2002,北京中华世纪坛,北京,中国);朱小禾艺术展(1994,重庆美术馆,重庆,中国);广州油画双年展(1991,广州美术馆,广州,中国);中国现代艺术文献资料展(1991,广州美术馆,广州,中国);中国前卫艺术选展(1990,美国加州亚太博物馆,加利福利亚,美国);中国现代艺术展(1989,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等。2014年出版学术专著《嘈杂的一:单义书写和单义环境》(复旦大学出版社)。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


作品预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