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thétique美学
开幕时间:2015-09-05 15:00:00
开展时间:2015-09-05
结束时间:2015-11-06
展览地址:上海—C14画廊
策展人:姜纬
参展艺术家:付羽,路泞,邹盛武,魏来,卢恒,马永强,张玉明
上海—C14画廊荣幸推出“L'esthétique美学”群展,呈现艺术家的最新系列艺术作品。开幕酒会于2015年9月5日(星期六)下午3:00到7:00在C14画廊举办,艺术家付羽,路泞,邹盛武,魏来,卢恒,马永强,张玉明和策展人姜纬莅临。
“就人类学的意义而言,我再重复一遍,人首先是一种美学的生物,其次才是伦理的生物。” 这是约瑟夫·布罗茨基1987年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演讲中的一句话。基于他的个人经历,这句话,对于他,对于我们,都有着意味深长的内涵,也正是展览命名为《美学》的理由之一。
《美学》展出的是摄影作品,所谓“作品”,并非指一个摄影师拍出来的所有东西,作品是指在美学目的中,一段长时间工作所获致的成就。长时间不仅是指年月日,也是指酝酿、学习、考量、转折和尝试。了不起的作品通常不因为想标榜了不起而拍摄,作品有自身更可贵的具体理由和目标。某种程度上讲,真正的作品不存在于其确定的形式,而存在于一连串试图逼近它的努力。
这样的努力,显现于摄影师及其作品,就是人与世界相互关联的具体性,其旨趣足以定义什么是摄影、为何摄影、怎样去摄影。付羽、路泞、邹盛武、魏来、卢恒、马永强、张玉明对于传统经典摄影的尊从和借鉴,既取决于重新开启的历史语境,比如对线性历史观的反思,同时也是传统经典摄影所提供的各种表达和美学形式,依然能够对我们的感官与视觉经验进行有效的整理和建构。美学不是空洞干枯的理论,不是装腔作势的矫饰,而关乎摄影师的情感和信念,关乎摄影的自主性、合理性和可能性。
在摄影的创作、传播、观看和解读中,对实用工具功能的过度索求,往往使得我们把摄影之美忽略了。摄影的形式,本身就可以是内容,而对形式的解读,往往是艰巨的任务,只有深入形式的“深处”,以及了解何以摄影师赋予作品这样的“深处”,我们才能领悟作品里真正的微妙之处。他们的尊从和借鉴,并不盲目和机械,而具有深远的目标,途中有时还会绕过简单的、已伸手可取的成果,视之为不当的诱引和障碍好像尤利西斯听塞壬的歌声,所以,我一直把他们的实践视为主动的选择,视为重新出发。
在笛卡尔梦想给科学寻找根基的时候,这一过程实际已具有了审美的特征。里尔克的作品以其人生体验为主题,描绘了自身与外界环境的融合,也始终带有强烈的审美印记。人们需要对此进行视察与分析,看其究竟属于主观臆想,还是确实如此,但无论何时何地,一旦离开了美学思维,人们将很难找到更好的出路。审美蕴蓄着自由和创造,其强烈持久的内趋动因的作用与渗透,使得审美成为理性与感性的交叉点和结合点,并承担起与社会存在不断加剧的异化现象相对立的职责,就如同理查德·舒斯特曼在其《生活即审美》中深刻指出的:“在一个其它各个方面都是冷冰冰的物质主义和法则规定的世界里,审美成了一个自由、美和理想意义的孤岛,它不但是最高愉快的惟一所在,而且是精神皈依和超越的一种方式。”付羽、路泞、邹盛武、魏来、卢恒、马永强和张玉明摄影作品的美学价值,就确立在如此范畴之中。
站在我的角度看,“成为另一些人”,不是因为付羽、路泞、邹盛武、魏来、卢恒、马永强和张玉明太不寻常——在当下,不寻常的反而最寻常,因为不寻常本来就会从众里跳出来进入我们眼中;毋宁是他们内心深处仅有的、那一点点微小的、不愿意被席卷的声音,很有可能会被整并入时代的大合唱里去,而我要做的,是尽力把他们的声音过滤出来、分离出来,不让时代的解释中止它们。还记得博尔赫斯叮嘱的吗?要像一个作家那样写,而不要像一个时代那样写。
要像一个摄影师那样拍照片,而不要像一个时代那样拍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