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未知之知:研究之于艺术实践

开展时间:2015-09-24

结束时间:2015-09-26

展览地址:时代美术馆

参展艺术家:亦云

展览介绍


艺术家在创作中介入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领域并非一种新近的现象,但“艺术研究”被确立为一种当代艺术的实践方式及话语,则与北美和欧洲近十年来高等艺术教育设置的调整有关,双年展等大型全球展览机制更是有效地推动了该类作品和项目的展示和流通。“艺术研究”呈现出多样化和机制化的趋势,引发了持续的争议和讨论:一部分人认同艺术实践作为一种知识生产活动应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着同等的合法地位;另一部分人坚信,美学语言与科学语言互不兼容。2015年6月,中国美术学院的首批实践类当代艺术博士诞生,这标志着以实践为基础的艺术研究被学院系统认可,但国内有关“艺术研究”重要性的讨论仍然相当有限。大部分以研究为基础的实践都是艺术家、策展人或研究者的自发项目,他们希望突破正统的艺术自治的桎梏,对周边世界及社会整体进行重新认知。就此而言,“研究之于艺术实践” 仅仅意味着“去了解某事并探求一种重塑‘真’的艺术框架”。不少研究性项目时间跨度长、可见性低,很难满足现行社会的视觉消费主义;而项目本身的成果也不易于物化和商品化,往往被商业和机构系统搁置一旁,又或者成为展示机制的点缀或牺牲品,甚少获得充分的呈现和关注。

研讨会“未知之知:研究之于艺术实践”探寻艺术与研究结合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艺术家、策展人和研究者如何结合他们所关注的社会或科学话题与美学诉求,发展出特定的问题和形式,展示艺术实践的创造性和批判性?由于大部分以研究为基础的项目都回应了其所在的社会语境,因此,研讨会亦以策展的批判视觉为前提,探讨策展的种种模式,如何能更清晰地承载和呈现这些项目,并将它们的过程和结果转介给公众。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界定并讨论问题,时代美术馆的研究团队围绕研讨会进行了一系列访谈,访谈的主要对象是生活和工作在中国的艺术家、策展人及研究者。这些访谈于时代美术馆微信订阅号NBA栏目上陆续发布。研讨会将于2015年9月24日-26日三天期间在时代美术馆举办,届时来自不同地区和领域的演讲者,将发布、分享、演绎和重新思考他们各自开展的研究话题和项目。访谈的部分文本、研讨会的现场发言摘录以及为出版专门委托写作的文本,将集结成书,并与基于研讨会讨论话题所发展出来的展览,于2016年底在时代美术馆发布和展出。

正如知识可能成为一种隔离制度,事实也不过是再现的某一形式。作为时代美术馆泛策展系列之四,“未知之知:研究之于艺术实践”试图通过回到问题的起始来激发对未来的想象:艺术项目和实践,挑战我们对现实和知识的既定感知,而对艺术研究的再想象,将可能进一步推进艺术生产的日常议程。

9月24日 艺术实践作为研究:何为研究?研究为何?

10:00-10:15  欢迎致辞:蔡影茜

10:15-10:30  主题简介:陆思培

10:40-11:25  主题演讲:安塔利克萨“与他人合作:印度尼西亚艺术的知识生产”

11:30-12:10  主题演讲:李消非“若无其事的流水线”

12:10-12:30  问答环节

13:00-14:18  影片放映:毛晨雨《神衍像》

14:30-15:15  主题演讲:毛晨雨“自我的民族志——2003-2015年的稻电影工作”

15:20-16:00  主题演讲:李亚峰“定海桥互助社简史”

16:00-16:30  回应:陈晓阳、陈奕名

16:30-17:00  问答环节

9月25日  跨学科:那么物归何处?

10:00-10:45  主题演讲:梅兰妮·布特鲁“维拉·瓦西列夫简介”

11:00-11:45  主题演讲:胡昀“无往之路”

11:45-12:15  问答环节

12:45-14:30  影片放映:程然 《橙蓝》

14:45-15:15  主题演讲:程然“橙蓝—— 一部进程中的电影”

15:20-16:00  对话:吴超、夏维伦、赵安安、虞容豪 “《植物人视听唤醒》项目介绍与跨学科对话”

16:00-16:30  回应:郑波、陆思培

16:30-17:00  问答环节

9月26日   情感与效应: 知识如何附体?

10:00-10:30  影片放映: 徐坦《关键词实验室“社会植物学”》

10:35-11:20  主题演讲: 格雷姆·沙利文“艺术实践作为研究行为”

11:20-12:00  对话: 李蔼德与何颖雅“ 谁人往,向何处? ——第七部分”

12:00-12:20  问答环节

12:20-12:35  总结:蔡影茜、陆思培

12:45-14:00  闭门讨论:所有演讲者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