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介绍
宋人丘壑 元人笔墨
—— 王小椿中国画作品印象记
文/ 陈松长(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所谓“宋人丘壑,元人笔墨”,乃是古人区分中国古代绘画的时代风格时所常用的习用语,意思是宋代的山水画以丘壑之壮观见长,所谓“大山堂堂”,是其画风的形象描绘;而元代的山水画则以笔墨取胜,所谓“逸笔草草”,是其画风的经典写照。 我这里之所以将这两种风格截然不同的评语放在一起来作标题,是因为小椿的中国画作品中,既有“宋人丘壑”的气象,又有“元人笔墨”的情致,总给人一种浓郁的宋元山水画的视觉冲击。
宋元山水画给人的最大印象,也许就是有古人所特别强调的一种“云烟之气”,即以云烟之缥缈朦胧来表现山水中特有的苍茫野趣和自然情怀。宋代米芾曾说:“山水有无穷之趣,尤是烟云雾景为佳。”(《画史》)而郭熙、郭思父子的《林泉高致》中也说:“山无烟云,如春无花草。山无云则不秀,无水则不媚。”
小椿的山水画,可以说是相当准确地把握住了这个宋元山水画的关键,故他所创作的山水画,无论是数米长卷还是斗方小品,无不充盈着这种“云烟之气”。如其2012年所创作的《山雨琐清秋》图,他自己在题记中就说是“拟宋人笔意作秋山云雾之趣”。画中云烟缭绕,与山峦林木、水草屋舍浑然一体,其意趣和笔墨可以说是直追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古人说,画为心声,小椿的山水画多取宋元人笔意,其构思布局既来源于生活观察所得,也直接源自宋元人的经营取舍,虽多取一丘一壑,但其表现的主旨总是围绕着一个文人,或者说一个读书人的心结展开,其所绘的山水画中,不是溪山读书,就是清江舟读,不是渔舟访友,就是寒夜拂琴,可以说全是一种读书人对山泉林下读书生活的向往,这种画面的反复呈现,显然是作者心声的一种艺术表现,这种心性的表达和艺术的追求无疑给时下城市的喧嚣输入了一种让人安静的清凉。
小椿不仅在山水画方面善用宋人笔意,而且在人物画创作方面,也直承唐宋人的笔意和趣味。其所画的白描人物,基本不需背景点缀,而是以精准的线条和独特的造型来表现特定的人物和主题,如他2012年所画的《蛙趣图》就是代表作之一。画中人物的神态、步履、服饰和所携带的道具等,都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宋代李嵩的《市担婴戏图》,但稍加比较,就发现两者的构图取景和情趣的表达又完全不同。
在小椿的笔下,这位肩扛条帚、腰系畚箕的老者显然不是《市担婴戏图》中的市担者,而应是一位给家里的小孙子买了拨浪鼓的老爷子,他在经过一天的劳累后,用微薄的所得给家里的小孙子买了一个手摇拨浪鼓,自得其乐地摇着拨浪鼓往家走,其神态和那摇得正欢的拨浪鼓让箩筐中的青蛙都睁大了眼睛,仿佛在说,这东西多好玩,给我多好呀。画的题目虽说是《蛙趣》,其实是“娃趣”,也就是童趣,但这童趣的表现却是如此独具匠心,耐人寻味。
古人在品鉴绘画艺术的优劣和格调时,常用“品级”来区分,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就有三品九级之品评。元代的夏文彦在《图绘宝鉴》中更指出:“气韵生动,出于天成,人莫能窥其巧者谓之神品。笔墨超绝,传染得宜,意趣有余者,谓之妙品。得其形似,不失规矩者,谓之能品。”大家知道,这里所说的“神、妙、能”品,都已是绘画艺术中的上乘之作,用以衡量小椿的绘画艺术,平心而论,虽尚没达到“神品”的境界,但称之为“妙品”,应该也不是溢美之词。
小椿祖籍江苏邳州,但出生于黑龙江尚志市;1998年进修于西安美术学院,2003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原来曾任教于南工院艺术系,现在北京宋庄潜心从事绘画艺术的创作。这简历非常有意思,无论是其祖籍出生地还是其所研修的学校和创作地,都是一个在南方,一个在北方,也许正是这种南北的地域差异,成就了小椿所特具的南北兼融的秉性和气质。
初识小椿,他是那种豪爽洒脱的北方人形象,喝酒爽快,笑声爽朗;稍加交往,发觉他更有南方人的温婉细致,待人诚恳厚道,处事周全细致,给人一种特靠谱的印象。我想,小椿能有今天在绘画艺术上的成就,也许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秉性和气质。
小椿的中国画创作取法高古,这种从宋元笔意中寻找灵感的艺术创作之路也许与当下中国画坛的时风有些距离,但我相信,浸淫于古人笔墨中的艺术创作,必将有流行画风不可比拟的长久生命力,其艺术成就的未来也将是最值得期待的,至少我一直这么认为。
2015年8月30日记于长沙斯是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