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介绍
前程似锦
王灭
年青时代仰慕老画家,他们学养深厚,艺术创作经验丰富,选材精准,构思巧妙,布局稳妥,技艺高超,制作精良,作品格调高雅,十分诱人。
步入老年又特别喜爱青年画家的作品,他们接受新事物敏捷,创作上选题新颖,构思别致,布势奇绝,表现手法多样,给人一种很新的审美感受。在时代快速变革的今天,艺术上确乎是后浪推前浪。
近日经画友引荐认识了青年画家康以维,他拿了一些作品照片给我欣赏,我一一读后加上他的自我介绍,使我惊奇和敬佩。这位26岁的青年在陈承基、张晓宁先生的特别关爱下,十分刻苦的画出这么精良的作品,在一些展览中还获得奖项,倘若今后一生持之以恒,励志丹青,苦其心力,广揽博纳,不断进取,在画界必将大有作为。
以维这批花鸟画作品有工笔,工写结合和水墨写意几种。工笔方面又以动物给人以美感,对大人特别是小孩极富吸引了,千姿百态他画动物掌握了喻意和拟人化的特点,很容易符合人们的民族文化艺术欣赏习惯,能激起大家对动物生存命运的关心,对大自然的更加热爱和保护。
他画动物品种比较多,犹以猿猴、松鼠、狐狸、兔子等工笔画惹人喜欢。笔下的猿与猴子为人似的或静坐深思,或四处觅食,或窃窃私语,彼此亲爱,或嬉戏打闹,或愤怒咆哮,极为活泼可爱。而机灵乖巧的松鼠在林间活蹦乱跳,更是逗人心欢。画家常以真情在动物园观察写生,或看电视《动物世界》和摄影照片,在思想上与动物亲切交流,熟悉动物的一切习性,从动物上得到生趣和灵感。他的工笔动物画大多是兼工带写,动物用工笔表现,环境是写意手法,两者巧妙安排,设色和谐协调,机趣横生。
他的花卉画,打破真形原色的束缚,在传统的基础上,以现在的审美意识放胆创造,比如画棕榈树、芭蕉、在画面上的结构疏密、虚实。色彩完全凭自己意趣有机地处理,同时吸收一些西画的优长,画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有一种格外清新鲜活、艳丽的感觉。
姜威的“木马计”
早在多年前就有西方的理论家惊呼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一个“读图时代”,影像以它在认知和接受上的直接性、便捷性正在逐渐取代以往文字的主导地位。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影视、网络等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如今,铺天盖地的影像更是充斥着我们的周遭世界,蚕食着我们生存的每一寸空间。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们的生活世界被淹没在影像的海洋之中,使得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个体皆无处可逃。无尽的影像在现实之上给大众构造了一个奇异的美妙世界,满足他们漫泛的想象与欲望,而大众在这个虚幻的世界中流连忘返尽情狂欢,逐渐忘却了真实的世界而堕落、委身于虚幻的影像世界。
对于这一现象,已故的法国著名后现代思想家让.鲍德里亚用他创造的“拟像与拟真”的理论进行了深刻的剖析。鲍德里亚认为,我们今天身处的这个世界是由现代科技媒介建构起来的“拟像世界”,这是一个谋杀本真实在的“数码世界”,在这样一个世界中生活的我们所面对的真实实际上都是“拟真”,即在拟真中衍生出的真实,在鲍德里亚看来,“拟真”是一种显得比真实还真实的“超真实”,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别无选择,只有借助传播媒介来了解世界,真正的真实已经隐遁了,我们所见的是由媒体提供的、已经被操控和编码而建构的“超真实”世界。这一现象也正如鲍德里亚在其经典名著《消费社会》中总结的那样,电影、广告、肥皂剧、时尚杂志和形形色色的生活指南不仅不需要模仿现实,而且可以生产出现实:它们塑造着人类的审美趣味、饮食与衣着习惯乃至整个生活方式。而另一位法国思想大师居伊.德波在其影响深远的著作《景观社会》中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了鲍德里亚的这一思想。他在书中指出:在今天,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了影像物品生产与物品影像消费为主导的景观社会时代,景观已成为一种物化了的世界观。居伊.德波还指出,在这样的景观社会中,资本成为影像不过是商品的最好变形,通过这种变形,交换价值将使用价值吞噬殆尽,并在篡改了全部社会生产之后,终于达到支配全部生命的最高绝对主权的地位。
面对这样一种严峻而残酷的生存境遇,我们该何去何从?是选择麻木的顺从,还是选择勇敢的抵抗,从这个由数码、网络等媒介编织的虚幻之网和荒诞之城中突围出去?作为一名有良知的青年艺术家,姜威以自己特具的机智和过人的策略,在创作中表现了自己的果敢和勇气,承担起作为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和精英应有的责任和担当精神。
作为一名八零后艺术家,姜威这一代青年艺术家对于 “拟像世界” 对人的欺骗和宰制尤为感同身受,但要找到一个恰当的突破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姜威做过很多尝试但最终还是无功而返。姜威自嘲的形容那个时期的自己就像一头困兽在无形的大笼子里左冲右突,就是不得其门而出,后来,在一次观看《特洛伊》电影时受到启发而茅塞顿开,既然自己在正面久攻不下,何不换一种战略,从内部去瓦解战胜敌人。无处不在的影像是我们必须接受的现实,那就从影像本身下手寻找突破口,领受“神启”后的姜威在创作上获得了全新的方法,姜威的这次个展正是这一独特方法的汇报和展示。
姜威创作的素材基本上都是网络中下载的现成的影像图片资料,选中的图片首先在电脑上用看图软件进行第一步的编辑处理,一般包括把图片负片化,弱化色度,尽量把色度控制在黑白灰三个较为单纯的范围,最后把处理过的图片用手写板进行涂抹,这个过程中艺术家充分展开自己的自由想象和表达的激情,在涂抹的同时对原有图片进行“解码”,这一过程非常类似德里达在其解构主义经典文本《论文字学》中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擦抹”,即对原有摹本或系统采取某种程度上的否定和改写,同时在否定、改写的过程中对原有摹本或系统给予一定程度的保留,擦抹并不是完全彻底的擦除,而是改写。第一阶段的工作相当于内部渗透,是通过策略和计谋成功的在敌人的城里放入“木马”,也好比是在敌人的程序里植入“木马”;接下来的阶段艺术家把解码改写过的小样用投影仪在画布上放大,在非常理性的计算画面的各种要素后,开始有条不紊的绘制,整个过程艺术家仅仅是纯粹的技术性制作,艺术家刻意滤掉了情感等其他因素,为得是能以及其清醒的反观能力守住自身的自觉性和本真性,这一阶段是在前一阶段基础上的重新“编码”,也是艺术家实施“木马计”的真正目的所在。
经过“编码”后的图像使得原有的图片(摹本)变得陌生化,对于已经深深浸没在“拟像世界”而不能自拔和无力挣脱的人们会显得冰冷而有距离,因为这远远的脱离了他们被安装和灌输的视觉经验。不过,在姜威的作品面前,观者只要尝试着去思考,尽管这思考会显得很艰难,也许他们会获得与艺术家类似的“神启”,在解读艺术家“解码”与“编码”的奥义后,明白我们身处的世界的真实境况,挣脱“拟像世界”的支配与控制,从而走上觉醒之途,找回自己的本真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姜威的作品无疑是我们从梦靥的虚幻世界苏醒而回归本真世界的一副解毒剂。
朱亚军于蓝顶艺术村
2015.10.16
(朱亚军 独立批评家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