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眼观心,“观之——李宝荀绘画作品个展”即将在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罗丹说“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眼睛是我们观看的介质,透过它,我们看到色彩,看到美与丑,看到万千世界的缤纷。当观看的对象从世间万物具化为艺术作品的时候,我们透过眼睛看到的是艺术家用色彩、线条和图像建构的艺术世界。2015年12月11日10:00,“观之——李宝荀绘画作品个展”将在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黄亚奇担任策展人,将展出了艺术家李宝荀的70多幅作品,作品涵盖了色粉、水彩、素描、油画和综合材料五大门类,不同主题、不同门类的作品交叉并置,多元化地呈现出艺术家在艺术语言表现上的独特建构,表达出对于社会世相或批判、或思考的多重情感解读。
据了解,此次展览由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和“青年艺术+”青年艺术家推广计划共同主办。鲁迅美术学院前身是1938年建于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代领导人亲自倡导创建。悠久的办学历史积淀了学院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领先的办学实力。“青年艺术+”青年艺术家推广计划是由北京文创国际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和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联合发起成立的,作为国家艺术基金首批重点支持项目,该项目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依托全国重点艺术园区和美术院校启动作品征集和团队招募,推出在当代艺术领域中最具代表性的青年艺术家加入“英才计划”,并为之艺术创作提供广泛资源和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艺术家李宝荀1983年出生于辽宁,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现继续在该校攻读硕士学位。作为80后青年艺术家,其绘画建立在一种对破坏规则后的秩序之上,有着强烈的中国现当代现实主义情怀,善于以人物来反映内容,题材也往往带有一些批判性意味。他的很多作品中黯淡颜色被人理解成童年幻想及美好向往的泯灭,还有对成年人社会性的担忧,对集体给个体造成压抑的担忧和从个人走向集体社会状况的担忧。策展人黄亚奇评价李宝荀的绘画时说“李宝荀的作品在某种角度上找到了反映当代中国社会的契合点,反映出社会在高速发展中人类人群的生存状态,并对整个社会提出了一种质疑,这是一种个体在挣扎中向群体提出的质疑。”
“观之”,以眼观画,我们看到了艺术家笔下光怪陆离的人物与景物,无论是色粉、水彩、素描还是油画、综合材料,呈现介质的不同,就如同语言的修辞,表达出他在艺术表现语言上的多面性;“观之”,以心观画,让我们透过画面体悟到了艺术家最为真实的情感表达,抛开作品的表现介质,观者会发现艺术家的作品上蒙有一层若即若离的暗色调子,这层调子与其试图想表现的荒芜颓败的生存境遇而契合。灰色沉闷,甚至有点压得人透不过气的色调,制造出一种不满、忧虑的情绪,艺术家通过这种方式把现实铸成一块铁一样硬的壁垒,把所有美好向往阻隔开来,而面对它的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一股来自心灵深处的空虚,和一种期待释放的渴望。
当观看的对象从第三者的我们转换为艺术家自己的时候,眼前的作品其实就是艺术家用画笔定格的所观之景,但这些人物与景物被艺术家以模糊化的手法进行了处理,让作品看起来更像是一个个破碎的记忆片段,虚幻迷离。与画面的“虚”相对应的,是情感表达的“实”,李宝荀通过对人物的解读和对社会生活的感触,将这些形色差异的人与物的情感锐化,呈现画面背后喜怒哀乐的最为真实的情感表达。在“虚”与“实”的对应中, 我们被一种温婉却又强烈的力量带入到艺术家的空间维度中,看到他所看到的事物,悟到他所表达的情感。
“观之”,以澄澈之眼观世间万象,以淡然之心言百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