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机游戏”——张婧个展
开幕时间:2016-03-18 15:00
开展时间:2016-03-18
结束时间:2016-03-27
展览地址:朱屺瞻艺术馆(上海市虹口区欧阳路580号)
参展艺术家:张婧
主办单位:朱屺瞻艺术馆
“单机游戏”张婧个展将于2016年3月18日在上海市朱屺瞻艺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将展出她在2016年创作的20余件新作品,包括她的最新的布面铅笔和木炭作品。张婧的作品简化了油画的语言,她去掉了那些 “多余”的色彩,形成了一种单纯的图像,从而成功地转换为一种独特的个人绘画语言。
“单机游戏”作为这次张婧个人展览的主题,并不只是作为一种日常现象的“游戏活动”,而是一种属于她自己的“自由境界”。单机游戏,即单人游戏,指只需要一台电脑就能完成的电子游戏。“吃豆人”是张婧最爱玩的“单机游戏”之一。张婧的“吃豆人”系列的造型和游戏中的造型不同,它完全来自她自己的想象。对于绘画而言,张婧认为,“这就是我的生活”。她的画就是某种“陈列”的游戏,“它绝对不是靠盲目、侥幸、随意可以完成的。它们是一段段故事,有意无意间组合在了一起”。
如果以传统的观念为出发点,张婧的作品无疑是难以理解的,甚至是“荒谬”的。在张婧自己的“单机游戏”的世界里,讲述了一个个故事,关于她自己的故事。在“自我游戏”这样的主题故事背景下展开的一系列游戏般的体验中,张婧构建了一条通往她所创造的世界的通道。她的“单机游戏”是一种在往返重复中自我更新的活动。它们是真实的,有着比现实生活更加丰富、生动的剧情。
单机游戏
--张婧的“吃豆人”系列作品
文/赵峥嵘
单机游戏,即单人游戏,指只需要一台电脑就能完成的电子游戏。“吃豆人”是张婧最爱玩的“单机游戏”之一。张婧的“吃豆人”系列的造型和游戏中的造型不同,它完全来自她自己的想象。
在张婧自己的“单机游戏”的世界里,不断对自我加以思考和重织,其目的不是好奇和惊奇,而是来自她的恐惧。这恐惧来自发现自己处在一个比自己更大、更强而且是一个无边巨大的世界之中;这恐惧来自我们循规蹈矩的无味生活和马不停蹄的都市节奏。在画中,“吃豆人”的“上帝”已不存在了,它的信仰完全丧失了。“吃豆人”出离了大地与身体,出离了生命的感性与混沌,变成了无信仰的“行尸”或“走肉”。从迷失和麻木之中,极力去寻找那零星的感觉和记忆。所以,“吃豆人”最基本的欲望就是生存与存在,同时害怕自己所处的世界乃是一个非自己创造的、异类的世界。
(一)
只有欲望,而且永远不会满足。
张婧的“单机游戏”--“吃豆人”的存在方式是自我表现。她的游戏主体就是游戏本身,在“吃豆人”系列中,她极力表现某种欲望。当这些“吃豆人”在欲望的驱使下而行动时,它们沦为了欲望的奴隶,完全丧失了自由。在画中,对于欲望的满足都可以在“吃豆人”嘴的动作上得以体现。“嘴”成为张婧作品中“欲望容纳的器皿,‘吃’成为追逐和释放欲望的动作”。好像不管什么黑漆漆、黏糊糊的脏东西都往自己嘴巴里塞,吞咽之时,它又沉甸甸地堵在喉咙,使人无法吞咽。它们在不停地吃,但无以消化,仿佛患上了某种无法言说的、令人恐怖的病。
在她的画中,几乎是不断在重复唠叨,好像她提供的只是快感,只是欲望。“吃”只是一般人一个无意识的需要,而艺术家不断地重复这个动作,直至让这动作变得毫无意义。在不断重复中,“吃豆人”逐渐放弃了自己所信仰的价值。在张婧的“单人世界”里,这些臃肿的人体、吞咽食物,孤独的“吃豆人”似乎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相。人类对于欲望的满足从无节制,画中人物是社会不断压抑而释放出来的东西。这是一种暧昧,不由自主、无能为力的状态。这样的情景就如同一种自传的欲望。
“吃豆人”的嘴巴似乎一刻不停地咀嚼,同时不断地在运动,似乎有意识地需要证明它不是一个复制品或者仿造品。在那个状态里,艺术家如幽闭于某种臆想空间之中,被自己创造的世界控制。艺术家不断重新描述一个个模糊的印记,扭曲它、压制它,从而为自己创造一个个盲目的自己。在画中,她可以是一切,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从而克隆出无限的自己。她的每一件作品都好像在极认真地讲述一个故事,一个关于人类,或只属于她自己的故事。在这一个个故事里,却又没有具体的所指和上下文关系,没有开始、没有结尾,它们只是破碎的“碎片”。而张婧认为,“这就是我的生活”。她的画就是某种“陈列”的游戏,“它绝对不是靠盲目、侥幸、随意可以完成的。它们是一段段故事,有意无意间组合在了一起”。
(二)
只有游戏,才能自由。
张婧认为,“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是人”,人类惟有在“游戏世界”中才能自由的、诗意的栖居。张婧的“单机游戏”是一种在往返重复中自我更新的活动,“吃豆人”是一种清白、无辜的创造。观者会惊讶这样一个惊悚、廉价、卑微的故事。“孤独无望的小人物在荒诞世界上的坚持与挣扎”,虽然有些荒诞,谁说这不是真相呢,这可能就是真相。这让我们怀疑自己,直到丧失理智抑或接近疯狂。她的这种游戏似乎显得无意识,通过铅笔或油画笔慢慢地滑动,画面逐渐变得越来越晦涩难懂。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借助这些作品的叙事,艺术家向观众提出了自己的迷惑,表达一种无奈和孤独。
这一切都浓缩在了张婧简化了的绘画语言之中,她去掉了那些 “多余”的色彩,形成了一种单一的图像,从而成功地转换为一种独特的个人绘画语言。这是一种游戏般的解构。如果以传统的观念为出发点,张婧的作品无疑是难以理解的,甚至是“荒谬”的。我们从张婧的画中看到,我们所欲望的,是一种不可能,并直面这一难题,这种不可能就是它所包含的世界。张婧拉近了绘画和解构之间的距离,告诉我们如何进入这“不可能性”的经验。我们要感谢张婧,随着她的指引,让我们的生命遭遇这不寻常的经验。这包括了我们希望和欲望的一切。这是人类生存状况的根本现实,是任何人所无法逃遁的。
游戏不只是真实的活动,它更是对于现实生活的模拟。在张婧看来,艺术的本质就是游戏,在她的“自我游戏”中,个体自由才能真正实现。她的生命的意义来自这“虚无”的游戏。某种意义上说,她的“单机游戏”是真实的,有着比现实生活更加丰富、生动的剧情。在“自我游戏”这样的主题的故事背景下展开的一系列游戏体验中,人性才能纯洁、完整地表现出来。
“单机游戏”作为这次张婧上海朱屺瞻艺术馆个人展览的主题,并不只是作为一种日常现象的“游戏活动”,而是一种属于她自己的“自由境界”。她以戏谑的方式反讽着这个时代,反讽着都市人们的生存处境。张婧通过“单机游戏”这样的游戏构建一条通往她所创造世界的通道。张婧的世界是矛盾的、残酷的、孤独的,是一个永远不能自我统一的命题。最后,她告诉我们,之所以认为世界是美好的,就在于这种儿戏般的心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