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意大利(归)来——2016中意青年艺术家交流展
开幕时间:2016-04-03 15:00
开展时间:2016-04-03
结束时间:2016-04-18
展览地址:第零空间(798艺术区北门内)
策展人:禾苗
参展艺术家:蔡泽鸿,郭宇剑,CelynBricker(英),NicolaFacchini(意),任如鑫,宋夏腾,张艺立
此次参展的这些年轻艺术家,有分布在意大利主要城市的美术学院在读的中国青年艺术家,也有当地的意大利青年艺术家。虽然他们均为九零后,仍处在探索艺术的过程之中,这个展览特地呈现的却正是处在“进行着”的时态和状态。此次展出的以架上画为主,结合了摄影作品和装置作品。直观地看,各组作品之间并无相同的主题,相同之处却在于:这些作品的创作者是一批同时在意大利这个国度吸取艺术养分、并对艺术真诚而执着的年轻灵魂!不难看出,这些作品以不同媒介和不同表现方式,或者呈现着他们体会的所居住的意大利城市的味道,或者在创作中表达个人化的意大利式体验,它们共同表达着:我从意大利(归)来!
米开朗琪罗的大卫雕像,是你们学校的邻居,
五百年前,文艺复兴人在诸位就学的路上走动。
同学们,知道你们多么幸运吗?
看看你们画的画,或者羞惭,或者骄傲吧。 陈丹青
为此次展览,策展人特地邀请陈丹青先生为年青的参展艺术家写来“寄语”。这些艺术家大部分来自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和威尼斯美术学院,这是意大利最好的美院中的两所;而佛罗伦萨和威尼斯这两座城市分别作为欧洲文艺复兴发源地和意大利文艺复兴重镇,在艺术史上有着永恒的耀眼光辉,成为学习和感受艺术的圣地。这些艺术家在这里长期生活和创作,作品中自然地流露着意大利元素对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
蔡泽鸿是威尼斯美院绘画系的在校生。二十一岁的他有感于威尼斯的朝晖夕阴,以油画、水彩和色粉为媒介,表现的大多是亚得里亚海和综合了拜占庭和基督教风格的建筑。
Celyn Bricker是英国人,在爱丁堡大学完成硕士学习后,在米兰和佛罗伦萨进修,现居北京。他专注于与社会焦点紧密联系的主题,作品多为装置作品。这次的《建于一日》出于对“罗马不是一日之内建成的”这个谚语的质疑,给观众展示他在一日内完成的“罗马帝国”。
郭宇剑2015年毕业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油画系。他在意大利时在艺术家Massimo Bargagli的工作室创作,并且已在意大利和中国数次参展。他主要创作的是人物肖像,此次他展出的作品是一组他自己风格的典型作品,充满了神秘和幻象。
Nicola Facchini来自威尼托地区,是生活威尼斯的独立艺术家。自2011年进入Forte Marghera 绘画工作室进修学习,并创立名为Maluta的团体。多次在威尼斯参加群展。这次展出的油画作品看似是一组烂漫的植物与天空的交响乐,实则是富有寓意或诗意,请看这组作品的名字:《即使死去,仍可再见》、《投入战斗》、《似乎蛇也相信祖先》、《我们总为不记得的事情吵架》、《那些从未给过你的礼物》。
任如鑫是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的在校生。他的水彩和油画作品已被多次收藏。他的肖像画人物多半是由想象交织出来的完美组合:这种完美并非是五官的外在表现,更有丰富的内心和情绪的瞬间表达。此次展出的八幅水彩作品是他近两年来创作的优秀作品的展示。
宋夏腾是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的在校生。在佛罗伦萨这样一个充满着辉煌艺术和历史的城市,他的镜头没有留恋令人叹为观止的名画和古迹,而是徜徉在学院之外的街头巷尾。他这次展出的这组胶片摄影作品是他捕捉到的此时此刻,流露出意大利人一朝一夕生活的味道:历史纵然辉煌,此刻仍然精彩。
张艺立是威尼斯美院的在读学生,也是《国家地理》约稿摄影师。她这次展出的作品拍摄于威尼斯、罗马和那不勒斯,展现着意大利生活的不同场景。她的摄影作品中每一个动态都永远静止下来:因为动人。
禾苗作为这次展览的策展人,也在第零空间带来为期十天的行为作品《向阿布拉莫维奇致敬》。今年将迎来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七十周岁生日,这个《艺术家在场-中国篇》是向她致敬的作品。2010年,在纽约的《艺术家在场》这件作品结束于与在中国分别的男友乌雷的重逢;这次在中国发生的《艺术家在场》,是在中国情景下对这个轮回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