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中花树
开幕时间:2016-07-09 18:00:00
开展时间:2016-07-09
结束时间:2016-07-26
展览地址:北京二十二院街艺术区1-11
策展人:刘冠
参展艺术家:朱青生,陈宝国,史钟颖
主办单位:景天下(北京)园林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策展人:刘冠
参展艺术家:朱青生,陈宝国,史钟颖
参展机构:景天下(北京)园林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欧李科
策划协调:王野
支持机构:今日美术馆 北京二十二院街艺术区
开幕:2016年7月9日 18:00
时间:2016年7月9日-7月26日
地点:北京二十二院街艺术区1-11
二十年前,朱青生先生提出了"自然雕塑"的理念,十五年前,朱青生先生将"自然雕塑"的理念进一步推进,强调"在高度集约化的城市空间中,将公共空间和建筑的外立面作为信息的载体,从而提高城市的效率;同时,在每个家庭的私人空间中,划出一块极小的区域建造私人的园林。"并以之作为自己与自然的精神节点,在其中运用各种现代科技和艺术手段,使之最大限度地具有自然的诗意和个性选择的余地。以此为基础,朱青生先生参加了艾未未和张勤策划的"节点--绵阳建筑艺术展",展出了"微园"(私人森林)的模型。后来,该作品虽以文献方式赴韩国等地展出,但始终未能在国内进一步开花结果,反而近年来韩国日本的几位艺术家和设计师,开展了与之类似的城市中"阳台花园"与微景观设计的产业化实践,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本次展览的主题取自《传习录》中"岩中花树"的对话,此次展览构成了对这一典故的隐喻,人们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解读:
第一,当年王守仁一行人所见,在山谷岩石中一株花树亭亭玉立,遂引发友人一问;而今日的城市之中,我们身处钢筋混凝土所构成的"山林"之中,放眼望去四外皆为人工与科技构成的"现代秩序",其间虽有绿化带、行道树作为点缀,但既无野致,亦无诗情,很难引发观者任何的遐思,仅为城市中的"绿化指标"而已。因而,此次展览立足当代城市的现实,以现代化的城市街道为岩谷,将当代艺术新的尝试带入社区,在街区中创造出能够引人驻足,且可玩可赏的景观节点,其间既包括了艺术家的创作和观念,又包括生态园艺的科技成果,同时还有当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和参与,并共同构成了在灰暗的城市背景中盛开的"一树艺术与科学融合之花"。一见之下,便生出了观者之心与此花之意。
第二,"岩中花树"与山中自开自灭,也是一份对艺术和理想坚守的隐喻。此次参展的艺术家和作品,皆出于各自对艺术的深刻思考;同时,更是使自然回归现代化城市的一种努力和尝试。尤其此次展览的室外展出部分,需要在同一装置内将艺术、园艺、科技等多种因素有机结合,艺术家和工程师在缺少相应案例借鉴的情况下,经过反复实验和摸索,总结经验,终于使其得以在展览中如期呈现。因此,在作品本身之外,参与本次展览的艺术家、企业、设计师、工程师们正如那株"岩中花树",在贫瘠的石缝中扎根、生长、茂盛,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显现出性格与境界。
第三,"岩中花树"虽有空谷幽兰之境界,但若永久地失去了人们的关注和支持,最终还是会归于寂寥。因此,本次展览的主题也蕴含着一种希望和期待,期待有更多的人可以关注这些艺术家和工程师的创造与作品,同时积极参与现代城市人居环境的优化改造研究中来。无论是从学术理论的角度、艺术创作的角度、市场经营的角度,还是社会公共政策的角度,对城市中的人、艺术与自然,提出更多的思考与建议,从而令此花与汝心一同"明白起来"。
于"微园理论"
在现代化的以城市为主体的生活中,人与自然的最后一个通道是通过梦幻和技术来实现的,同时也需要对虚拟的技术的彻底反叛与逃避。"微园"就是针对虚拟技术对人异化的一个在狭小空间里的自然雕塑和私人花园。"微园"的技术本身是一个用各种现代的光照、排灌水土和种植技术,结合古代的园林、盆景、插花和陈设的一个现代工艺设想,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在公寓居室中被添置的"微园"基础设施,在其中展开自己的想象,也可以选择、配置、流通、更换的家中的立体图画和全方位盆栽园艺和自然植物装饰。
我将20年前推进的"自然雕塑"的理论,15年前在艾未未和张勤策划的"节点--绵阳建筑艺术展"上,展出了"微园"(私人森林)的模型。这个展览的手稿和照片将在本次展览中展出,并且希望这个技术能够在现代工业的支持之下变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有意义的设计和尝试。
--朱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