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象·童心”毕加索走进中国对话展
开幕时间:2016-07-20 15:00:00
开展时间:2016-07-20
结束时间:2016-08-08
策展人:高登科,马天意,王昕
参展艺术家:杜飞辰,莫隐,裴晓宇,唐诗,吴双,张窍,丁宁,贺艳菲,黄明,李展,周池,陈昱,邓相伟,杜世栋,欧阳耀明,韩艳茹,侯籽研,黄丽丽,刘文杰,刘小才,莫芷,王冲
毕加索的艺术风格一生中多次变化,本次“毕加索走进中国”大展的作品充分体现了毕加索艺术的本真和童趣,他曾说自己“用了一辈子时间学习怎样像孩子一样画画。”盲人摸象是中国的寓言故事,以童心切入,邀请“艺术天真者”来完成一场跨越历史和东西方的对话。艺术天真者从中国艺术家、儿童、听力障碍者等人群中公开选拔,共有22位艺术家及200件左右作品参展。本次展览将于7.20日至8.8日在山水美术馆举办。
“大象”是这次展览的起点,发现这个时代的“大象”则是上本次展览的基础动力。对于“大象”,我们追求的是“大象无形”之大象,是时代之象,这与艺术风格论中的“面貌”略有差异,而与中国哲学传统中“象”的概念以及现象学还原后的“象”关系更为紧密。美国艺术评论家Jerry Saltz在《画廊之死》曾说:“观看、制作、思考、体验是我们的起点。艺术为我们将世界之门打开,让我们看到无法言说的事情,创造新的思考模式,在公共空间里创造神秘的仪式,发明宇宙起源论,探索我们的意识,绘制他人可以看到的意识地图和分类。”而我们所说的大象就是Jerry Saltz口中能够被他人看到的“意识地图”。
当代艺术发展至今,如何窥其全貌?在中国当代艺术历史进程中,“85新潮”30年来又有多少真正新的艺术?在新水墨、新工笔、新文人画等多个主推“新”的艺术概念被热捧的情况下,什么样的“新”才有意义?本次展览选择的艺术家,与当下流行的形式逻辑拉开距离,与为艺术而艺术的思路保持高度警惕;不把媒介和表现手法作为艺术的核心,而是探求生活语境中、生命历程中独特的生命经验与表达;画面不在于冷暖,在于指涉的艺术层面;我们关注社会问题,但是拒绝艺术与政治、社会的单纯游戏,而是用沉着的方式,将个人切肤之感、之思、之求、之惑、之梦娓娓道来,切肤是一个基本要求。“摸象”之“摸”就是要体现这种切肤之感,在视觉、触觉等多元感知中,完成梅洛庞蒂《眼与心》中所说的“眼与手”、“手与心”转换。
当然,对于“摸象”这个主题,更为我们熟知的是“盲人摸象”,在当代艺术的“大象”面前,在艺术创作的“意识地图”面前,我们能够做个称职的盲人已经难得了。历史叙述的完成具有偶然性,后人对于历史的选择就像顽童在海滩捡贝壳,参展的艺术家或许就是要一起成为海滩上的贝壳,有着经得起时光的硬度和手掌把握得住的温度。或许这枚贝壳会永久地被埋进沙滩,能够贮存了当下的海风成为海螺之声,化作时代之象,也便不白“盲”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