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石匮夜航-华人的艺术博物学

开幕时间:2016-09-03 16:00:00

开展时间:2016-09-03

结束时间:2016-10-02

参展艺术家:郭维国,刘时栋,陈伯义,吴灿政,邱昭财,豪华朗机工,吴权伦,许哲瑜

展览介绍


大未来林舍画廊将於九月与策展人沈伯丞合作,邀请八位艺术家郭维国、刘时栋、陈伯义、吴灿政、邱昭财、豪华朗机工、吴权伦与许哲瑜齐聚一堂,推出策展项目「石匮夜航__华人的艺术博物学」。

洞穴作为一种隐喻,总是离不开柏拉图的「洞穴喻」。沿着柏拉图的理论,西方文明从而建构出了所谓的「知识论」(Epistemology),由此而建构起西方科学的知识大楼,而博物馆观念的核心正是这个延续了柏拉图理性论知识的空间展现。

有别於柏拉图,当代女性主义以反男性沙文的姿态提出:「洞穴乃是孕育文明的原初子宫,而官能知觉则喂养了人类想像与表达。」而原始的洞穴艺术,恰是此论述的最佳例证。然而,这个女性版本的洞穴比喻,依旧是一种人类处於主宰位置的人本主义中心「知识论」(Epistemology)。

相较於西方,在东方的思想中「洞穴」有着截然不同的诠释和比喻,其毋宁更像是凝封了或者启迪丰富智慧的场域,也因此洞穴在东方文化被比喻为保存知识的场所甚或是知识之海。例如元代的伊士珍的《琅嬛记》便是这样的传奇。「石匮夜航」一词源自於明朝张岱所着的《石匮书》与《夜航船》,前者是历史研究,後者则是东方的百科全书式着作。也因此「石匮」与「夜航」分别投射了记忆与想像的特质。这个命名,一方面指涉艺术的构成乃是相对於柏拉图式理性哲学的智性系统,更意欲指出「当代艺术」其构成更倾向於奠基在东方思想上。奠基於东方思惟,「石匮夜航」的企图在於探问-是否能够构成一种由艺术建构的有别於科学知识论的知识结构系统?

贝娄(Saul Bellow)曾提及:「存在着另一种真实,那种我们无法直接看见的纯粹真实。这一种真实总是以暗示的方式呈现,欠缺艺术,则吾人无法接收。」又包姆嘉登(Alexander Baumgarten)在建构美学时,引入了Gnosiology这个概念。根据定义Gnosiology乃是通过敏锐的知觉及智性所获得的知识,而这恰好与佛教「受」、「想」、「行」、「识」的过程一致。又在早於Gnosiology被提出的半个世纪前,石涛的《苦瓜和尚画语录;尊受章第四》中便有着同样的概念。正是在石涛与包姆嘉登,让我们相信艺术的Gnosiology可做为一种独立的知识结构。

相较於提出一个确定的理论论断,策展更应该是一个理论的提问,而艺术作品便是艺术家尝试提出的回应与反馈。每一件作品都是艺术家独特Gnosiology的表现,也因此展览中的所有作品便构成了一个集合的知识系统。「石匮夜航」是一个以东方思惟来重构Gnosiology知识系统的探问,更希望邀请观者透过艺术重新认识这个世界。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


相关展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