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介绍
艺术的主义一点也不比政治的主义少,尤其是自印象主义绘画以来,欧洲近百多年来的艺术史,主义可谓一个接着一个,至今仍然是不绝如缕。艺术的主义层出不穷,是艺术风格学的转换,亦是艺术理念的变迁,或者如托马斯·库恩所说,是一种范式革命。由主义所主导的艺术史,不仅构成了欧美主流的艺术叙事,而且也影响到中国艺术史的书写。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八五美术新潮以来的艺术运动,是西方各种主义艺术的中国翻版,目前当红的中国现当代艺术家及其作品,均可以在西方找到他们的源头。于是,总是有一些中国艺术家出来,试图以他们的作品来建构起一个新的理论——这个理论未必是要挑战西方的艺术话语霸权,而更多地是表达自己特有的艺术理念和立场。
我把刘永刚的“线相”艺术概括为“线相主义”,是基于艺术家对中华民族庞大的艺术资源的认知和梳理,也是基于艺术家对其自身艺术实践的感悟和总结。在刘永刚看来,所谓艺术之“线”,是指中华民族的内在艺术精神,这种艺术精神一以贯之,渗透于书法、绘画、雕塑、建筑、陶艺、戏剧、器物制造以及彩陶纹、青铜器纹等艺术语言中;而所谓艺术之“相”,则是指不同时期的艺术样式、类型及其精神面貌。线是艺术千百年来传承的基本脉络,是文化之根,而相则是艺术活跃于不同时期的各类艺术形式的生动显现。中华艺术气象万千,但万变不离其宗,线之艺术精神源远流长。
本次展览是刘永刚艺术的又一个面相,他曾经历了写实的艺术、表现的艺术和抽象的艺术的不同阶段;曾让文字站立起来,从二维走向三维空间;亦曾使生肖符号转换为书法的表现形态,进而拓展出水墨的新边界。运用不同的材质、方法和观念所形塑出来的不同的艺术之相,其实呈现的是艺术家一直坚守的的中华艺术精神。毫无疑问,线相主义是属于中国的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