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3个展——吕山川、何汶玦、林一征三人展

开幕时间:2016-12-13

开展时间:2016-12-13

结束时间:2017-01-13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辛店路1 号清花园18-8

参展艺术家:吕山川,何汶玦,林一征

主办单位:復言社

展览介绍


山川是一个在一起让人开心,分开了让人惦记的人;一个充满力量,随时接收挑战或挑衅的人;一个憨态可掬但偶尔目光中流露出冷漠或不屑的霸气侧漏的人;一个据他的女粉丝所说的让女孩子三分惧怕七分想依附的人;一个养马喂鱼飙车打拳品茶喝酒同时把绘画当做最直接的生命需求的一个人。雪山海洋广场骷髅唐卡清真寺……山川的绘画题材广泛,视觉宏达,作品有着很强的压迫感和吸附性,观者会停留会凝视会走进去然后苏醒,这种感觉让我一直在思讨他那种瞻前顾后同时悠游自在,把对生活的审视俯视鄙视凝视粗暴而有序柔和的仁慈的心境。艺术家有的透过花石鸟兽传达个体的精神感悟;有的透过社会景观表达人生感悟;有的透过画面所隐含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存环境、人类命运的体味
和沉思抒发宇宙精神感悟。笔者认为山川的思考处于第二与第三的相互转化之间: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对人文风景思考,从而产生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助的宇宙情怀。
所以,山川的作品是有意忽略了“意境”后的“境界”的表达,是关乎现实人生、宇宙的主体体悟与沉思融汇于相关形象而生成的诗性精神空间。
——武毅
德国长达20 多年的教育、生活和工作经历,使林一征兼具了严格的理性规约与丰沛的情感表现的人格。通过在德国多年的法律学习,严苛的德国法学传统加上之前在国内的化学专业背景,绘画在林一征的视野中,仿佛是一组组可供拆解和重组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画面中的每一种变化都是可控的变量。林一征将其通过化学试剂与水墨产生反应的系列作品称为“减墨”,正体现出西方科学理性与东方水墨的意象的转化与互融,实际上,减少的并非墨色本身,而是某种形式逻辑。颜料的物质材料并未真正减少,而是改变了其形貌。通过这种转化,东方的水墨材料便融入了欧洲的“无具形”艺术之中,并相得益彰。
在艺术风格方面,林一征深受欧洲二十世纪后半叶“无具形”(L'Art Informel)艺术的影响,欧洲不服从美国式的“抽象表现主义”,遂将自己的抽象有带有强烈表现力的绘画称作“无具形”,或者“塔希主义”(Tachisme),即“斑点派”,一种强调自由挥洒和偶发行动的涂绘方式。而这种方式又与美国的“行动绘画”的观念形成了对应关系。表面上看林一征的作品在视觉上更接近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如波洛克的视觉形态,但实际上他受到的主要还是西欧和北欧的“无具形艺术”的影响更甚,无论是法国的让·杜布菲还是西班牙的塔皮埃斯的“原生艺术”(Artbrut),似乎都可以作为林一征艺术的精神先驱。
林一征的大部分作品中都能够见到“花”的意象,花是一种有机生命力的象征,它们隐藏于抽象的形式之间或者利用异质材料的象征形态,在真实的形象之外构建了一种弥散的存在。这种存在是意象化的,非再现的,而且是指代丰富的。这类意象扩张至画幅之外,扩张至展览空间之外,尤其是其装置作品,将一种工业化的产品逻辑转化为艺术的形式逻辑,再将一种有机的和充满生命力意象赋予无机的工业制品,从而达成对于艺术形式和文化边界的超越。
——高远
在艺术创作中,我尊重一切自然规律。我时刻在关注着环境、文化、医疗、人权等等社会的各个方面,我力图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思考和揭示。我常借助现成品的利用和对材料转换来揭示或提出社会的某些存在的问题,我个人比较喜欢将华美精致的材质运用到创作里。我喜欢严谨的创作态度,这种严谨包括我对于材质的挑选。我的作品中用到的材质通常是汉白玉、黄金、琉璃、玻璃、青铜、不锈钢、陶瓷,大理石等等,我对作品材质的选择与展览的主题有深层次的因果关系。易碎的汉白玉和琉璃等材质与稳固的材质形成的反差感、矛盾感,是我着重追求的,我认为正是这种矛盾和反差使我们学会了反思自身。我利用这些材质表达我对于生命、社会、世界的理解,以及我对于眼下社会现实的矛盾态度:一方面我是一个极度理想主义的人,对人生充满着幻想和希望,而另一方面在面对现实世界的时候,我告诉自己要接受所有和我想象中有偏差的事实,即便时常会感到失望不已。我是一个爱幻想的人,我的理想目标就是让我创作的作品进入美术馆的收藏,能与全世界的观众产生互动。我会在有生之年为之努力,并一直热爱这个美好的世界。我说世界美好,并不是说这个世界只有美好的事物,它当然也有瑕疵。正是因为世界不完美,所以我更努力地创造理想中的美好。
——何汶玦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


作品预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