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森林中国·学院新方阵十年展

开幕时间:2017-04-26 16:30:00

开展时间:2017-04-22

结束时间:2017-05-20

展览地址:今日美术馆2号馆1,2层

策展人:杨维民

参展艺术家:李桐,杨声,肖蓝,白璎,韩朝,杨怀武,张卫,白联晟,张明弘,杜小同,毕可燕,范治斌,宋忠山,屠鸿辉,党震,王兴堂,张新中,云门张岩,郝孝飞,李志坚,潘汶汛,曹远平,窦良羽,张继华,黄欢,郝世明,刘永涛,徐加存,王煜,徐钢,苏涛,孙源,王金峰,解海辉,杨运高,彭震中,宗锡涛,张艳,朱小坤,陈子丰,黄红涛,李振,曹鑫,赵怡文,黄麒元,李骏逸,谭斐,单鼎凯,傅颖川,刘利平,秦秀娟,郑元无,王琳,蔡涵悦,王云云,杨士奎,黄岑,王宏洲,蒋非然,王大根

主办单位:今日美术馆

展览介绍


  十年巡礼百年树人
  ——学院新方阵当代水墨十年特写

  杨维民
  “当代水墨”是中国当代艺术史上最重要的现实之一。
  “学院新方阵”自2007年末开始策划,2008年5月在上海首展,历经十年共11次展览,以特定的视角观察“当代水墨”的群体现象与学术走向,映射了当代水墨十年的真实路径与发展现实。
  一直以来,“学院新方阵”定位于学院,寻求水墨传统与当代融合的合理性,构成了学术诉求的基础。中国的当代学院教育,既重视对中国传统美学与绘画技法的尊重与沿袭,又注重西方传统写实主义的学院体系。这种相对完善、规律化的教育、研究系统,为形式表征相对传统的架上艺术类型——水墨,提供了生长的绝佳沃土。拥有学院背景的艺术家,无不具备正统教育下的写实功底与技法训练,而这种长期积累的美学经验也成就了其语言表述重要特征与自我的身份意识;同时,“学院”也是当代艺术前沿与实验的策源地,充斥着当代性的激流与思辨,当代性的形式实验、社会现实关注、个体生存经验、当代文化心理,这些酝酿于时代表征下的“问题”为水墨实现当代言说创造了可能性。“学院新方阵”以持续十年的“学院”关注,通过典型意义的架上绘画为研究路径追述当代水墨的审美经验与话语系统,目的在于探讨当代水墨尤其是架上水墨表达的观念性和形式语言的评价标准——兼顾水墨的文化身份与当代介入,从而凸显当代水墨的主流形态与主体意识,建构水墨艺术的当代文化性,实现本土文化内在的循环进化。
  “学院新方阵”展览的艺术史价值还在于当代水墨生态的营造,通过对当代水墨中的一类创作群体现象的关注,从现象中发现个体、引导成长,并归纳为一个共性的学术概念予以梳理,以集体面貌呈现出来。“学院新方阵”十年间所关注的群体涵盖了70、80甚至90,见证了这些不同代际的新锐从传统中出走,在不断流动的时代内核与社会变迁中实现个体的蜕变,看似“旧瓶装新酒”,却始终坚定的践行着当代水墨发展的“新生代、新面貌、新观念”。“方阵”构成了一个特殊的“场域”,一是构建集体性的学术面貌,使这个群体获得统一性的区别于其他艺术现象或类型的身份;二是作为交流的平台,使不同代际、不同身份的艺术个体在这个平台之上平等对话,延伸各自的创作道路。这实际上建立了一个持续性的艺术生态,以学术的引导、活动的推广、资源的对接形成有机发展的闭环,加速提早了这个群体在当代水墨创作现实中的整体进程。
  随着时代的嬗变,当代水墨的概念在今天信息化、多元化的文化表征下被不断解构重建。未来的水墨实践,核心依然是体系与标准问题,而关键在于本土文化情境的回归与当代性的把握,从中国画传统中寻找语言的资源与风格的生长点,基于水墨本体由外而内的关注,使之与当代文化经验的合理衔接、在地延伸,从而真正实现具有原创意义的新本土性探索。学院新方阵于十年之际重整启航,将继续积极关注水墨现象的发生、发展,引导、助力青年艺术家的创作成长,开辟当代水墨具有文化自信与本土原创性的新时代路径。
  十年回望,再启征程。

作品预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