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介绍
“涉险的快感”将于6月10在N3画廊开幕,此次展览将呈现马轲、徐赫、赵银鸥三位艺术家的重要绘画作品,每位艺术家的作品都形成了独立完整的脉络,一方面为观众提供了丰富全面的审美对象,另一方面也对观众常规化的绘画观看提出了相当的挑战。这三位艺术家都具有非常独特的绘画特质,并且敢于在创作中实践迥然不同于当前主流面貌的艺术理念和手段,对个体真实性的探寻十分看重,对于整个中国当代绘画的创作现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当代中国处于剧烈变动之中,一边吃力地消化着近代以来的庞大历史遗产,一边疯狂地拥抱全球化时代的发展契机,敏感的个体意识处于撕裂和重组当中。由于历史与当下的各种问题相互纠缠难解,此刻全部排列在眼前并共同发生着对话,它们杂交转换,混沌、无序又激烈、复杂。毫无疑问,各类历史惯性在这样的震荡中不断被碾压和粉碎,个体经验也在科技与现实的对撞与搅拌中变得越来越碎裂化。指望从“立人”的角度去尝试个体解放虽然困难重重,但似乎是一条仅存的可能性道路。历史大势呼唤一种新的艺术伦理:以更坚决的态度、更大的勇气去破坏自我惰性,破除对任何技术、媒介、方法的迷信与依赖,以复杂式的思考和宽广的视野关注现实中的具体问题。跌宕的现实巨浪焕发出巨大能量,无论是在创作实践领域还是在思想认知领域都充满了可能性与未知性,在这种未知的开放现实中大胆“涉险”,正是中国当代艺术家此刻必须实施的行动。
所谓“涉险”指的是主动进入危险和不确定的状态中,艺术家的“涉险”实际上就是主动地反击固有艺术体制、僵化审美传统、各种意识形态的巨网,这不仅是为了抵抗生活中的虚无和无奈,更是为了自主地穿刺艺术世界内外无处不在的牢笼。“涉险”的绘画无论采用何种手段与语言,都充满着怀疑和智性,并时时以展露画家内在精神为念。绘画的表达,对应着画家对个体真实感性与思辨性目光,这不是对意义的捕捉,更不是对意义的完成,它是对意义、概念的破坏或中断。绘画的快感虽具有享乐的含义,但也有承担未卜风险的意味。当绘画追求自身的冒险时,它就逐渐冲破了使之屈从的形式框架和绘画传统的束缚。画家一旦具有一种不断渴求异质与风险的人格,他的绘画创作才有可能真实触及自己所处的深刻处境。当下的绘画本体变成了一种不断运动变动甚至碎裂化的广延,不断进行着重新自我建构与解构,进行着不停歇的交合、崩坏与重组。绘画的效果不再是结论式的结果,只是画家在追问现实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行为轮廓,是艺术家个人解放的一种象征,是一种个体意志的图腾和具体观念的痕迹。
本次展览邀请马轲、徐赫、赵银鸥这三位长期生活在中国的70后画家,他们都经历过中国从集体主义极权文化向资本主义现代文化转型的完整过程,这些艺术家正处于艺术生涯和人生轨迹的关键时期,忧患意识明显,自我认识比较深入,创作经验也比较丰富,但对自己的不满、对艺术飞跃的渴望也更为强烈,他们对于“涉险”有着真实的渴求。他们画中的造型语法和空间意识是精神化的,不是对故事和念头的直接显示。这些画家都倾向于敞开感性,将绘画状态引向检讨个体真实性的轨道上来,着力于个体感性及潜意识的有效释放。他们都渴望冲决自我、走向个体精神与绘画本体的双重自觉,在绘画行为与思想立场上都关乎“立人”与“自由”的现实命题,尽管各自的问题意识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展览中的作品是他们创作实践所体现出的及物性和复杂性的最好证明,无论是其揭示出来的绘画课题还是现实指向,都值得深刻的观看与具体的讨论。中国当代绘画的推进不再依赖进化论逻辑和英雄主义的造反精神,而要依靠实实在在的个体奋斗,每一位画家在自己的问题域当中不断深入,在客观上就参与了全新文化体系的建设,从马轲、徐赫、赵银鸥等画家的身上已能看到这种征兆,虽然只是征兆,但荆棘中的道路似乎确实变得清晰起来。
该展览将持续到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