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转瞬之间

开幕时间:2017-07-08 11:00:00

开展时间:2017-07-10

结束时间:2017-08-26

展览地址:香港中环德辅道中33号6楼

参展艺术家:杰里米·艾弗雷特,何意达,菲利普·赖,翰迪怀尔曼·萨普川

主办单位:马凌画廊

展览介绍


  转瞬之间,脆弱的平衡就被打破,短暂的游移之后另一种平衡被建立起来取而代之,每一刻都是一种神奇的诗意的平衡。这个夏天马凌画廊(香港)荣幸地向观众推介由艺术家杰里米.埃弗雷特(美国),何意达(中国),菲利普.赖(马来西亚,英国),翰迪怀儿曼.萨普川(印尼),陶辉(中国)共同参加的联展《转瞬之间》。奇妙的组合、意想不到的材料、难以察觉的笔触,艺术家以此来提醒我们对平常生活的关注,要为周围司空见惯的事物驻足停留,因为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无法复制,一去不返。展览主题同样契合马凌画廊对艺术之于社会意义的理解:比视觉生产和观念挑战更为重要的,是为艺术而停步,这应该是匆忙的人生中时时应该保持的精神状态。
  何意达(b.1980)的艺术实践以充满雕塑语言的装置为主,把偶然拾得的现成物与工作室刻意制作的物件相结合,柔软的、坚硬的、易碎的、弯曲的、能拉伸的等不同属性的材料被糅合在一起,或悬挂、或倚墙、或垂坠,在空间中以独特的建筑感相并置,一种微妙的平衡被建立起来。何意达的创作过程正是朝着这种平衡抵达的过程,尽管在过程中、在形式上充满了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但是作品的完成却是当机立断的,在某个瞬间艺术家意识到了这种平衡,于是作品宣告完成。作为创作的主体,何意达对创作对象所投射的控制力、判断力和想象力是作品的意义所在。
  陶辉(b.1987)对世界的悉心洞察正反应在他的作品中,童年的乡村记忆、生活中的直接和间接经验、流行的普罗文化、梦境中无序的画面都是陶辉灵感的来源,影像是他的主要表达方式。本次展览中陶辉将会创作一件有关风速仪的作品。城市中风速仪对陶辉来说有种神秘莫测的魔力和诗意,它们转译风的语言,记录风的轨迹,陶辉常常驻足观看。陶辉擅长以隐喻的方式映照当今社会的文化心理和美学需求,他的作品结合真实与虚构,理性与直觉,促使观众直面自身的文化历史、生存现状和社会身份。
  菲利普·赖(b.1969)的艺术灵感来自生活中他与周围环境或情景的偶遇,通过与图像、人群、公共空间里的各种相遇,他获得了一种极其个人的艺术描述的生产方式。他对空间中的不确定性深感兴趣,观察我们与身边的物件、图像和空间的关系,并试图进行重新整理和配置,他时常将他的想法,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这种关系的习惯性思考相对照,并探寻简单的物质属性,即物件是如何被形态化,又如何为人类所感知的。
  杰里米.埃弗雷特(b.1979)的作品正体现了他对这个世界的神秘的观察方式。埃弗雷特在“平凡”中寻找美感,时间的流逝总以不同的形式被反映在埃弗雷特的作品中,每一种努力都有价值,每一个地点都是一种漫长的旅程,包含了各种阶段和印迹。埃弗雷特熟知自然侵蚀力对物料的影响,因而将其收纳为创作的一种力量。埃弗雷特的作品探讨了空间的本体论,每一个空间都是独特的,每个空间中的时刻都不可重复。埃弗雷特对空间环境的干预以照片的形式收藏,或是以物件为载体吸纳,埃弗雷特并不企图占有这些空间和场域,他试图进行短暂性的实验。如同空间没有边界,埃弗雷特的实验将会永远进行下去。
  翰迪怀儿曼.萨普川(b.1975)的作品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诗化反映出一个不断变化中的世界。他在装置作品使用日常的材料,包括棉花、毛发、塑料包装、木材等,以一种违反惯例的方式将它们重新放置。由此产生的神秘感使得寻常的物体变得难以辨识。这种与众不同的对物质的解读是他独特的工作方式。他的绘画则使用现实主义的技巧呈现他的如静物般的装置作品。他研究不同寻常的事物与平凡事物之间的关系,更具体地说,他研究知觉的力量如何能抓住想象力,改变人们对普通事物的印象。感知赋予形态以意义,而这种意义总是具有开放的解读方式。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


作品预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