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物象之上”——当代艺术邀请展

开幕时间:2017-09-12 19:30:00

开展时间:2017-09-12

结束时间:2017-10-31

展览地址:广州天河广园东路中森食博汇D区一楼觀空间

策展人:陈观宝

参展艺术家:王南诒,江衡,刘可,任戎,吕青,杨国辛,张洪立,张庭群,张啸天,吴欣默,郑国谷,柯济鹏,黄一山,谢莉斯

主办单位:觀空间

展览介绍


  前  言
  文/陈观宝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意境”或者“意象”颇为有“抽象”的意味,刘勰曾在《文心雕龙物色》中以“随物以宛转,亦与心而徘徊”的委婉态度来描述“意境”或者说“抽象”的含义,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艺术营造方式,形成了中国艺术特有的一种感性认知体系,如果单纯用西方关于“抽象”艺术的定义去解析,“中国传统抽象艺术”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因为我们没有一个科学的、理性的、相对完整的研究理论体系,当然这是在西方艺术中心论的背景前提下判断。
  本次展览之所以取名“物象之上”,是基于东西方人文思想差异化的语境下,采取一种更为兼容开放、相互补充的态度,从符合不同文化形态的角度去对广义的“抽象艺术”进行更为合理的拓展与探讨。春秋时期,老子曾提出过“无相之相”、“超以象外”之说;一千多年后的宋代,周敦颐绘制了太极图,两者对于宇宙自然规律的理解,都是一种无形的思维活动概念转成图形符号化表现,用文字或符号对宇宙万物进行一个本质的提取,无论是从现代符号学或者社会学的角度去理解,这些近乎于极简主义图式或文字所呈现的内涵及作用,在当下也是极为合乎时宜的。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西方现代艺术最初涌入中国的新浪潮期间,我们有很多艺术家在“抽象”艺术这条路上也不予余力的摸索,在赵无极、朱德群、吴大羽等先行者的带动下,不断快速涌现类似于西方抽象艺术风格作品的艺术家,力求探寻西方抽象艺术的真谛。但由于国人长期处于感性主义思维下,在对以西方为标准的抽象艺术的生搬硬套,以及传统的“意境”夹击下,造就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迷糊状态。2003年,批评家高名潞及栗宪庭先后策划了“极多主义”与“念珠与笔触”的展览,两位批评家都未利用“抽象艺术”去界定那种具有本土人文性的艺术表达方式,而是用极多、念珠、笔触这些词语来强调作品的观念性叙事,他们强调积简而繁的创造过程,都尝试着用东方的人文思想去构建新的艺术体系。近年来,有关东方人文语境下的“物象”这一路线则呈现越来明朗的态势,这给中国当代艺术提供了一个新的出发点,让我们既不用去纠结西方科学理性主义下的抽象是否还有没有发展空间,也不用担心超越物象的图式是否彻底和纯粹。
  本次展览可以说是一次从多个层面、多种角度去梳理有关东方人文形态的尝试。参展艺术家郑国谷的作品《另一种审美》,是他在伴随园林“了园”的构筑过程中不断精神升华,伴随着他由符号学转向能量学的研究;张庭群、张洪立、柯济鹏三位艺术家均用近乎于“禅”的修行在画写着单调,反复品味他们每一幅作品你能使顿悟般的意念贯入其中,从而发现他们其实是正在描写内心中那份最原始的纯真;杨国辛、江衡、黄一山、谢莉斯、吴欣默等五位艺术家用超越写实的法术,突破了传统意义上虚拟与真实、主观与客观、物象与抽象的界限;刘可的《折合的几何体》及吕青的“拉链”系列装置作品会带你自由穿行于具象与抽象的临界线;任戎的《创世纪》系列一如既往的延续了东方眼光下的西方神话叙事及组合图式;至于张啸天、王南诒的作品在大面积的底色之上,更是闪烁着“无”与“有”的哲理般对话!这十四位艺术家作品的集合,像一群游刃于西方“抽象”与东方“意象”之间精灵,在代表自然世界的“物”与代表着抽象思维的“象”中,共同塑造了一个超乎物象之外的超扁平、平稳的意象精神空间。
  ——2017年9月1日于觀空间

作品预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