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万象共此时

开幕时间:2017-10-05

开展时间:2017-10-05

结束时间:2017-12-10

展览地址:伦敦河岸街180号商店工作室

策展人:格雷格•赫尔蒂,奥西安•沃德

参展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艾未未,阿洛拉·卡尔萨迪利亚,艺术&语言,科里·阿肯吉尔,托尼·克拉格,理查德·迪肯,娜塔莉·杜尔伯格&汉斯·伯格,西尔·弗洛耶,瑞安·甘德,丹·格雷厄姆,罗德尼·格雷厄姆,苏珊·席勒,施拉泽·赫什阿里,安尼施·卡普尔,李禹焕,理查德·朗,哈龙·米尔扎,宫岛达男,朱利安·奥培,劳拉·普罗沃斯特,瓦尔·肖基,劳伦斯·韦纳,斯坦利·惠特尼

主办单位:里森画廊,黑胶工厂

展览介绍


  “如今,世间万象同时发生,我们的灵魂也合宜地走向电子化(时刻保持关注)。”
                                   ——约翰·凯奇,1966
  1967年,里森画廊在贝尔街(Bell Street)成立,彼时,与凯奇做出上述现代性判语仅仅时隔一年。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当下这个互通不息、忧心忡忡的时代。撷取个中灵感也为庆祝画廊成立50周年,里森将携手独立艺术团体黑胶工场(The Vinyl Factory)特别呈现大型场外群展《万象共此时》(Everything At Once)。透过画廊代理的24位艺术家的新旧之作(过去50年中已有超过150位艺术家在里森画廊举办过个展),这场大型群展旨在将半个世纪的艺术进程汇聚于同一屋檐下,回首过去,展望未来。
  不出凯奇所料,我们愈发生活在一个万象共此时的时代,这种情况下概念不再是线性理性的,所谓远距离也只需瞬间一击便不复存在。今天的艺术,跟生活一样,比以往任何时候更猛烈地从多种感官向我们发起冲击,以摧枯拉朽之势使时间和空间崩塌,化为各种经验、效果和事件。
  作为回应,里森画廊50周年展览《万象共此时》无意成为一部编年史,亦非希望以百科全书的方式回顾画廊自1967年以来的成就。更恰当地说,此次展览更像是一场内在紧密相连的旅途,通过展示45件作品,结合经验、影响、事件等议题唤醒及时性和不变性。此次展览展示了里森画廊在各个时期代理的重要艺术家们所创作的包括文字、装置、绘画、雕塑、行为艺术以及声音等在内的作品。展览以超大型的作品开头,其中包括丹·格雷厄姆(Dan Graham)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馆”系列作品之一--《炫耀身体》(Showing off the Body,2016)。这件作品是为时尚品牌Céline在法国巴黎时装表演创作的。如果说这件由玻璃和不锈钢组成的建筑介入反映并折射了观众以及展览场地本身的粗野主义建筑,那么艾未未长达50米的壁纸装置《奥德赛》(Odyssey,2016)则代表了在全球、过往以及仍然持续不断的人类迁徙。这件作品同时也触及了艺术家讨论世界范围内的难民潮所面临的困境的最新纪录片《人潮》(Human Flow)。
  展览的大厅里展出了上个世纪最重要的雕塑宣言之一--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的《在世界之边 II》(At the Edge of the World II,1998)。巨型的圆顶悬浮在观众的头顶,以看似不可能的方式遁入时间和空间;理查德·迪肯(Richard Deacon)则通过呈现《漠视》(Turning a Blind Eye,1984)--一个酷似莫比乌斯环状的胶合板几何结构以及不锈钢墙上系列作品《无限》(Infinity)呈现了艺术家对于材料的物性和多样性的诠释。
  其他在过去50年里具有经典意义或是在艺术家创作生涯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还包括罗德尼·格雷厄姆(Rodney Graham)1997年于威尼斯双年展加拿大馆展出的电影短片《恼人荒岛》(Vexation Island,1997)、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1975年的电影三部曲:《解放思想》(Freeing the Mind)、《解脱身体》(Freeing the Body)和《释放声音》(Freeing the Voice)。相较于格雷厄姆电影里具有强烈漫画感的视觉效果,阿布拉莫维奇的作品在检视人类潜能的同时以更加具象的方式呈现人类的身体和思想。托尼·克拉格(Tony Cragg)在《大教堂》(Minster,1988)中拾得和改造的教堂尖塔与他亲手制作的巨型石块《工具》(Tools,1986)在泰晤士河上与伦敦这座城市汇合;朱利安·奥培(Julian Opie)展出的是1993年的早期混凝土赛道《想象你正在驰骋 (雕塑4)》(Imagine you are driving (Sculpture 4))以及两件以第一人称叙事呈现的电脑模拟驾驶动画近作《隧道与夜晚的摩托车道》(Tunnel and Night Motorway (2016-17))。自1973年起就在里森画廊进行展览的艺术家组合艺术&语言(Art & Language)在影片《谁将能够》(Qui Pourra,2008)中提出时间推移这一议题,指向消耗在工作室中的时间的同时也指向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积累起来的思考与想法。
  过去十年间里加入画廊的艺术家,包括瑞安·甘德(Ryan Gander)、瓦尔·肖基(Wael Shawky)、哈龙·米尔扎(Haroon Mirza)、娜塔莉·杜尔伯格和汉斯·伯格(Nathalie Djurberg & Hans Berg)以及今年秋季刚宣布代理的艺术家劳拉·普洛沃斯特(Laure Prouvost)将展览的时间线快进并延伸至今天,呈现了一系列从未在里森画廊或是英国其他地方展出的作品。普洛沃斯特将年少时期的潜意识放置在她的迷幻公路电影《舔舐过去》(Lick in the Past,2016)中;甘德的机械人在引发情感共鸣的同时也为我们所有人勾勒了更美好的世界。娜塔莉·杜尔伯格的全感官四屏动画《黑罐子》(The Black Pot,2013)被汉斯·伯格相似的沉浸式乐谱包裹了起来。
   《万象共此时》这一主题所暗示的同时性和历史全局性对于任何一个群展而言都是一个无法实现的命题,因此这次展览试图检视个体作品中多重的模糊性与矛盾性、引述与解读。在展览第一层,西尔·弗洛耶(Ceal Floyer)的极简作品《忙音》(Line Busy (UK),2011)安置在墙上,呜呜作响的扬声器模仿着一通没有拨通的电话,流露着拘谨的幽默。科里·阿肯吉尔(Cory Arcangel)那被黑客入侵的电脑游戏屏幕《MIG 29 苏联战斗机和云》(MIG 29 Soviet Fighter Plane and Clouds,2005)既可以被视为一则政治寓言,也可以被视为模糊的梦境;阿洛拉和卡尔萨迪利亚(Allora & Calzadilla)的作品《太阳灾难》(Solar Catastrophe,2012)则是利用太阳能吸收板创作的一张极简硬边抽象作品,它同时可以被看作对于可循环利用的能源所遗留下来的残骸的讽刺。
  为此次展览专门新创作的作品包括理查德·朗(Richard Long)长达60米的泥土新作。艺术家以自己的手沾进雅芳河的淤泥中直接在墙上创作;李禹焕则是在理查德·朗的作品对面进行极简艺术风格创作,他的多层次笔触被作为时间和地点的标志;斯坦利·惠特尼(Stanley Whitney)的全新绘画组合则是为这个较有诗意、也更具冥想性和哲学性的章节完美地收尾。
  展览的顶层融合了不同的语言和声音。瓦尔·肖基的《Al Araba al Madfuna III》(2015)是艺术家这一史诗般电影三部曲的终章--这是一部由孩童演绎的埃及寓言故事。苏珊·席勒(Susan Hiller)在《频道》(Channels,2013)中呈现了以100台电视机组成的墙--记录着曾经游走在濒死边缘的人们,或是那些声称曾经瞥见来生的人们的故事。哈龙·米尔扎将另一位对于乐谱和符号语言颇有兴趣的艺术家的谱曲进行了转译,创作了名为《霍维茨的密室》(A Chamber for Horwitz,2015)的声光电展空间;施拉泽·赫什阿里(Shirazeh Houshiary)的装置《呼吸》(Breath,2013)将四大宗教的圣歌重新转化成为具有冥想性质的圣殿。在宫岛达男(Tatsuo Miyajima)的《时间瀑布》(Time Waterfall,2017)里,一根布满随机数字的立柱不仅代表了人类生命的轮回,也代表了时间的推移以及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时间之于纪念的徒劳。
  展览信息
  免费开放,另有电梯可供有需要人士优先使用
  开放时间:2017年10月5日至12月10日;每周二至周六,中午12时 至下午 7时;周日,中午12时至下午6时
  地址:伦敦河岸街180号商店工作室
  《万象共此时》由里森画廊的格雷格·赫尔蒂(Greg Hilty)和奥西安·沃德(Ossian Ward)与黑胶工厂一同策划,并由一场黑胶工厂于商店工作室所策划的一系列视听项目之第一项:池田亮司的《测试图第12》 (Test Pattern no.12)-- 一场由实时声波生成的视觉图案所组成的特定场域的视听体验作品将一起构成整个展览。
  关于里森画廊
  里森画廊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和历史最悠久的国际当代艺术画廊其中之一。于1967年由尼古拉斯·劳格斯戴尔建立,它开创了早期最重要的极简和概念艺术家生涯,如艺术和语言、卡尔·安德烈、丹尼尔·布伦、唐纳德·贾德、约翰·莱瑟姆、索尔·勒维特、理查德·朗和罗伯特·雷曼等等。在它的第二个十年中介绍了英国和欧洲的一代重要的艺术家,当中统称为新的英国雕塑家,包括托尼·克拉格、理查德·迪肯、安尼施·卡普尔、施拉泽·赫什阿里、朱利安·奥培。画廊如今持续支持新一代青年艺术家包括科里·阿肯吉尔、娜塔莉·杜尔伯格和汉斯·伯格、瑞安·甘德、哈龙·米尔扎等等透过两个在伦敦和两个在纽约的空间,画廊目前支持和开发54位国际艺术家。
  9月将发行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书籍以纪念里森画廊的这50年历程。由荷兰著名设计师Irma Boom担任美术指导,近1000逾页的画册内以字母A到Z的顺序通过文献、文字、图画、照片等其他形式,将所有曾在里森画廊举办过个展的艺术家包罗在内。
  关于黑胶工场
  黑胶工场(The Vinyl Factory)创立于2001年,旗下拥有唱片公司、黑胶压制厂、 唱片行Phonica和音乐杂志《FACT》,同时也开展各类视觉艺术活动,包括新的艺术委约项目、展览和促成音乐人与当代艺术家的跨界合作。
  黑胶工场厂牌除了发行各类音乐人与艺术家跨界合作限量版专辑,也举办各类活动和表演。其发行的艺人包括:Daft Punk、Christian Marclay、Massive Attack、Eddie Peake、Roisin Murphy、Dinos Chapman、Florence + the Machine、Maurizio Cattelan、Pet Shop Boys、Martin Creed、Bryan Ferry、Giorgio Moroder、The xx等。
  黑胶工场在“商店工作室”(180 The Strand and Brewer Street Car Park)策划了一系列现场视听体验项目,包括《无限组合:当代声音与图像》、以及Ragnar Kjartannson的《寻访者》(The Visitors)、池田亮司的《超对称》(supersymmetry)、Carsten Nicolai的《单色》(unicolor)和Richard Mosse的《飞地》(The Enclave)等作品的英国首映。
  黑胶工场还与威尼斯双年展、海沃德画廊、巴比肯艺术中心、迈阿密海滩巴塞尔艺术展、蛇形画廊等顶级艺术机构广泛合作。亮点项目包括在商店工作室举办的《无限组合》、Jeremy Deller在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英国馆内上演的“英国魔法”(English Magic)、Christian Marclay在白立方Bermondsey空间举办的大型展览和美国多媒体艺术家Doug Aitken在巴比肯艺术中心举办的《站到站》展览(Station to Station)等。
  关于商店工作室
  商店工作室(The Store Studios, 180 The Strand)创立于2016年10月,其建筑空间具有典型的野兽派风格,是一片独特的集创意空间和播音室于一体的园区。由海沃德画廊和黑胶工场联合主办的开幕展《无限组合》备受赞誉,获得了良好的反响。
  商店工作室是伦敦时尚周的新主办地,此前还曾先后与路易威登、移动博物馆、拉扎里季斯画廊、Punchdrunk剧团合作办展。此外,园区内还集结了Dazed Media、黑胶工场、The Spaces和《FACT》杂志等创意公司。
  商店工作室最初于2015年2月在柏林Soho House诞生,以推动艺术、文化、美食、时尚的跨界合作与交融为宗旨,目前拥有3处空间。商店工作室创意总监Alex Eagle表示:“所有的空间,其未来必然是现场体验和外向型传播体验相结合。”

作品预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