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介绍
J:GALLERY 荣幸宣布,蒲英玮最新展览“蒲英玮与吉姆·汤普森建筑事务所”即将于2017年9月16日开幕。本次展览呈现了蒲英玮持续三年的针对边缘城市的研究实践,并以法国七十年代兴起的乌托邦思潮和集体主义建筑的历史与艺术家自身的背景相重叠,同时挪用了吉姆·汤姆森这一神秘的东方文化的迷恋者作为自身的反面展开辩证的双重叙事。艺术家运用影像、装置、摄影、绘画、出版物等多种媒介,展现他作为全球化语境下个体身份的流变与徘徊。在由多重历史与文化所叠错的缝隙中,艺术家试图以个人的经历来实现一种情感弥合,隐喻并重新勾勒“身份”与“故土”的记忆图景。展览即将持续至10月28日。
蒲英玮,曾用名蒲英桐,1989年出生于山西太原,现生活工作于法国里昂与中国北京。蒲英玮201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2014年至今就读于法国里昂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普通家庭,独生子女。其母亲是一名市立医院的医生,日常爱好看电视剧,最远的地方去过海南。其父亲是一名卫生监督所的公务员,日常爱好书法与古玩,最远的地方去过上海。在童年时期,他的家庭居住在一间五十平米的两室一厅中,他每天步行去不远的地方上小学。在2000年,他家搬到了一间八十平米的三室一厅,房屋由其父亲的单位分配所得,他开始骑自行车上学。由于蒲英桐的学习成绩总是稀松平常,他的父母决定给他改名,因为“蒲桐”听起来很像“普通”。最终,在2002年将要进入初中之前,他开始使用一个新名字,蒲英玮。
蒲英玮2002年进入他小学对口的市立初中就读。学校离家很远,但其父亲的单位分配了一辆面包车,父亲便借用这辆车每天接送他上下学。同时,家里买了第一台电脑,蒲英玮开始学习上网与打游戏。最集中的一段时期是2003年的年初,非典爆发导致学校停课,蒲英玮的母亲也被派去隔离区照顾病人。他每天白天在家里玩电脑,并在父亲下班回家之前关掉。几个月后母亲从隔离区回来,非典结束,生活照旧。2015年,蒲英玮由于美术特长被市里一所中等高中录取,进入学校的普通班学习。由于蒲英玮的学习成绩依旧稀松平常,同时他与他的父母了解到通过美术专业可以考取一个相对好的大学,于是大家一起决定了他的第一个人生规划:艺术家-蒲英玮。
蒲英玮的创作以文献研究的方式展开,他认为个体的经验与记忆是作为世界存在的证据。通过影像、装置、照片、绘画、文本等不同媒介的表达方式,这些感性的档案在跨越了种族、国家、宗教、语言、殖民等宏大叙事后,最终降落在作者自传式的个人史写作上。近期的展览包括,“游牧小说-蒲英玮个人项目”,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7。“全球定位”,油罐艺术中心项目空间,2017,“教学相长-第三届实验艺术文献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017.曾获得约翰·莫尔绘画奖(2012),文章《泛灵主义与庸俗物质》入围IAAC国际评论奖(2015)。2014年开设写作平台SQUARE从事理论翻译与当代艺术展览评论工作,并认为母语写作与翻译工作是处于 “他者”位置的身份构建与语境生产行为。2016年当“后真相”成为年度词语后,蒲英玮开始虚构写作。近期写作《一篇后身份政治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