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静观:景育民作品展

开幕时间:2017-10-15 16:00:00

开展时间:2017-10-13

结束时间:2017-10-22

展览地址:悦•美术馆(北京798艺术区 797路B06)

策展人:冀少峰

参展艺术家:景育民

主办单位:悦•美术馆

展览介绍


  文/孙振华
  现代材料、传统意象、日常物品、精致工艺、残缺、镜面、静止、运动……景育民的雕塑新作运用这些因素,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看"与"被看"的互动现场。
  我们甚至都很难说谁是"看"?谁是"被看"?
  每件作品都有"不锈钢镜面",它们在被人观看的同时,也在观看四周,看观众之所看。
  这些作品如果被称作雕塑,前提是必须有观者"在场",必须置身在一个特定场所;因此,雕塑、现场观众和周边环境形成了一种相存相依,无限纠缠的"看"和"被看"的关系:雕塑兼有"被看"和"看"的双重功能;观众也只有在"被看"的同时,才能"看"。
  作品、观众、环境的一体性,使景育民的雕塑成为一种扩充了的雕塑,它们是作者、观众与环境共在的雕塑。在展览现场,每个观众看雕塑。也是在看自己;拍雕塑,就是在拍自己。
  还有,因为时间,景育民的这些雕塑既是单一的"存在",又是无数的"存在";它每个时刻,针对每个观众,形成一个个不同的"看"和"被看"的关系,它们成为不同瞬间的"存在"。
  《静观》中这些极具当代思辨色彩的作品,无疑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例如对写意、对书法、对山水画的笔触、对佛教文化的领悟和借用……这些都非常明显。
  佛教讲,"诸法无我",是说世间上一切事物都是依靠因缘和合而成,它自身是没有本性的。《静观》中的这些作品又何尝不是如此?什么是它的实体?它并没有不变的形和相,一切都依因缘而生,彼此相互依存,所以,它并没有恒常不变的实体和自我规定性。只是因人、因时、因地、因缘而变幻无穷。你看它时,它才是它;你不看它时,不知道它是何种面目。
  景育民的这些雕塑提出了雕塑存在方式的问题。它们是一种超越了主客观二元对立的存在;是一种物我不分的存在。"看"和"被看"之间的相互纠缠,使得主体不再是主体,客体也不再是客体。
  在一个所谓泛雕塑的时代,雕塑可以观念化,可以非物质实体化(声、光、电都可以成为雕塑媒介);可以消除真与假、虚与实、艺与器、审美与生活的界限……
  那么,雕塑究竟如何存在?
  景育民的作品,就是用自己的方式对雕塑存在问题的扩展和延伸。
  2017年9月26日于杭州
  景育民简历
  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民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雕塑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雕塑学会展览部长,英国皇家雕塑协会会员,中国雕塑院特聘专家,
  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城市规划学会公共艺术委员会主任、天津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天津大学博士生导师、
  历任:天津美院雕塑系主任、天津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院长.
  2017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主火炬塔《逐梦远航》等公共艺术项目
  中国天津
  2017新加坡国际微型雕塑展新加坡当代美术馆
  2016《无形之境》,中国姿态--第四届中国雕塑大展"中国公共艺术学术奖"
  2016景育民当代雕塑作品展澳门科技大学
  2016《面壁》马来西亚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吉隆坡·马来西亚
  2016《行囊》澳大利亚悉尼海滩雕塑展悉尼·澳大利亚
  2016《静观》系列第三十三届国际雕塑展冈布茨画廊o澳大利亚
  2016《无形之境》首届海南国际艺术双年展海南海口
  2016《达摩·面壁》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展圣乌尔班美术馆o瑞士
  2016《行囊》澳大利亚佩斯海滩雕塑展佩斯·澳大利亚
  2015《景育民创作手卷》中国·澳大利亚双年展,墨尔本·澳大利亚
  2015《达摩·面壁》当代中国-水墨与雕塑艺术展迭戈·里维拉美术馆
  墨西哥
  2015《无形之境》太原国际雕塑双年展太原美术馆
  2015《无形之境》《大地延伸线》艺术红岛-公共雕塑作品展
  山东青岛
  2015《行囊》韩国釜山国际艺术设计展"最高奖"釜山o韩国
  2014《春江夜》"中国意象-中国当代水墨与雕塑艺术展"巴黎·法国
  2014《黑雨》天津美展"金奖"、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北京
  2014《行囊-从长春到N个城市》第三届中国雕塑大展"中国公共艺术学术奖"山东济南
  2013《达摩·面壁》国际当代雕塑作品展,法国·巴黎(卢浮宫)
  2013《切脉》中国雕塑学会20年优秀作品回顾展,深圳
  2013《达摩·面壁》亚洲现代雕塑家协会第22届作品年展,广州
  2012《行囊-芜湖站》获第三届"刘开渠奖"国际雕塑大展"评委奖"
  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主火炬塔《传承之炬》设计、监
  制获住建部"中国环境艺术最佳范例奖",
  2011《福o禄o寿o喜系列NO.福》开悟·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大同
  2011《对接·启程》中国姿态--第二届中国雕塑大展"中国公共艺术学术奖"
  2011《春江花月夜》凝固的旋律--国家大剧院雕塑作品邀请展,北京
  2011《惊悸》蓝色交响·中国南戴河国际雕塑展,南戴河
  2010《切脉》第二届中韩现代雕塑交流展,北京
  2010《凝视》韩国高阳国际雕塑营,韩国·高阳
  2010《山水行云系列·时速180》中国当代艺术纽约展,美国·纽约
  2010《怒潮》获全国城市雕塑60年成就提名奖,中国·北京
  2009《记忆的残片》永久建于上海世博园区
  2009《切脉》全国城市雕塑徐悲鸿大展,获"优秀作品奖",宜兴
  2009《切脉》文化部"中国美术六十年大展"
  2009《东归·土尔扈特的史诗》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银奖(雕塑类最高奖)
  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央电视台、内蒙古博物馆、天津美术馆、上海雕塑馆、长春雕塑馆、青岛雕塑馆及国内外多处雕塑公园、海外机构与个人收藏。

  10月15日,"静观"景育民作品展在798艺术区悦﹒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孙振华担任学术主持,冀少峰担任策展人,王飞跃、殷小烽任展览总监,武沛、景晓萌任策展助理。展览集中呈现了景育民近年来创作的15件雕塑作品,展现了艺术家个体对写意雕塑的全新理解与实践。
  景育民从2012年开始,尝试以当代艺术的方式切入东方传统文化语境,以寻求本土化、个人化的雕塑语言构成,先后创作了《达摩﹒面壁》、《无形之境》、《静观》、《镜像屏风》、《横象﹒竖象》、《空象》等一系列反映东方哲思的雕塑作品。在他看来,雕塑在东西方文化系统中的本源性差异,在于对"空间"的理解:西方的空间是物理性的,是实体存在的概念与方式;东方的空间则偏重于观念性,是由现实存在延伸的虚拟形态,即"意"的概念。他的写意雕塑,就是从写意叙事性的技法表现到观念性的意象呈现中,从材料、语境、表现方式到空间意象拓展的裂变,同时将中国的意象观念同西方的极简主义抽象思维相互融合,实验"写意"的形态到"意象"空间营造新的可能。
  此次展出的"静观"系列作品,不仅是艺术家个体心理状态的真实表征,也是基于现实的深层文化关怀的体现。学术主持孙振华先生在评价这一系列作品时这样谈到:景育民的这组雕塑之所以具有颠覆性,是对雕塑存在方式的自我解构,它客观上在质疑雕塑的"本体",通过营造雕塑的"虚实"和"有无",来对雕塑的"主体"和"实体"提问,对雕塑的真实性和主客体关系提问。佛教讲,"诸法无我",是说世间上一切事物都是依靠因缘和合而成,它自身是没有本性的。"静观"这组作品何尝不是如此?什么是它的实体?它并没有不变的形和相,一切都依因缘而生,彼此相互依存,所以,它并没有恒常不变的实体和自我规定性。只是因人、因时、因地、因缘而变幻无穷。你看它时,它才是它;你不看它时,不知道它是什么。景育民的这种创作方法论接近佛教所说的"有相","万法为识",所谓形象只存在于认识之中,它并无自性,它的存在只是因缘而起。
  展览名为"静观",并以东方意象的"空间"理念为切入点,将"非典型"的东方式意象形态植入悦﹒美术馆极简风格的展览空间,构建出了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相结合的多重空间形态,使观者置身其中体验观念延伸与尺度张力。正如策展人冀少峰谈到的:这些作品与作品间,作品与场域间,作品与观众间,形成为彼此"看"与"被看"的一种变幻流动的镜像游戏,空无一人的场域与众声喧哗的场景,使得景育民营构的视觉场景不断地变幻、增长、减少、再增长……如此循环往复,一个未尽的奇妙的空间不断油然而生,扑面而来,甚至一个不存在雕塑中的未来空间亦带给阅读者无尽的想象,阅读者的视线巧妙地被景育民隐藏于镜像边缘,但却又给阅读者有意编织出一个观看的悬念,大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
  本次展览作为景育民近年来的一次重量级个展,也将给中国当代雕塑界带来新的思考与话题。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0月22日。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


作品预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