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介绍
2018年3月8日,上海——Prada基金会将在上海Prada荣宅呈现由Germano Celant策划的“罗马 1950-1965”艺术展,此展览将于2018年3月23日至5月27日期间对公众开放。揭幕预展将于3月22日(星期四)举行。此次展览旨在探索二战后罗马蓬勃发展的文化与艺术氛围,届时将展出由艺术家Carla Accardi、Afro Basaldella、Mirko Basaldella、Alberto Burri、Giuseppe Capogrossi、Ettore Colla、Pietro Consagra、Piero Dorazio、Nino Franchina、Gastone Novelli、Antonio Sanfilippo、Toti Scialoja 及Giulio Turcato创作的30多幅绘画和雕塑作品。-
在意大利经济繁荣和工业化日益提升的历史背景之下,精神和文化的辩论聚焦于语言革新和政法条例的中心论点。自20世纪40年代中期开始,意大利文化的创新体现在文学和电影领域,如以电影导演Luchino Visconti、Roberto Rossellini及Vittorio De Sica等为代表的新现实主义运动,亦有似ElioVittorini和Cesare Pavese等作家及知识分子打造了一个以实验主义和思想包容为核心的非凡时期。在艺术领域,四处可见争锋相对的辩论和煽动,对立群体及立场相悖者不断激增。罗马正是这场思想碰撞最关键的中心阵地之一。这场思想碰撞转化为对Renato Guttuso和Giacomo Manzù等艺术人物所倡导的意识形态现实主义的反思,以及对调和集体生活与个体经验、空想与政治激进、艺术与科学的尝试。
1950年11月,Mario Ballocco在《AZ》杂志上发表了文章<起源派别>(Gruppo Origine),宣扬并界定了他与Burri、Giuseppe Capogrossi和Ettore Colla在米兰创立的群体的纲领。他们“表达了对严谨、连贯且充满活力的文化氛围的需求”,强烈反对装饰主义,如摒弃固有三维形式;减少色彩运用以达到“最简单却极具深刻表达能力”;重现“图像本源、线性和纯粹的基础性图像”。Burri的加入证实了此群体放弃理想主义以支持人类和物质的诗学根本。自1948年以来,他便开始通过在画布上使用不同的工艺,借助自然或人工元素,尝试从材料的磨损、撕裂、孔洞、斑块、霉菌、疤痕和腐蚀中寻找表现灵感。而Ettore Colla则依靠其找寻到的工业废料进行雕塑创作,使得作品富有戏剧性:艺术家从他们的固有形态中剥离出了一些东西,标记为废弃和变质的商品,并将它们重新定义为“人类智慧行为”。通过二维绘画,Giuseppe Capogrossi对手势和标识尝试了非具象化研究调查,与同时期的国际研究产生共鸣。
其后一代是形式派(Forma),尽管创立于1947年,但却由一群较年轻的艺术家组成,其中包括Carla Accardi、Ugo Attardi、Pietro Consagra、Piero Dorazio、Giovanni Guerrini、Achille Perilli、Antonio Sanfilippo和Giulio Turcato。他们在《Forma 1》杂志第一期上签署了一份宣言,确定了该组织的存在。他们的艺术视角更多地集中在绘画上,对原始材料的兴趣转淡,复兴了Giacomo Balla和Umberto Boccioni的未来主义元素,以及Kazimir Malevi?和Vladimir Tatlin的建构主义元素。他们的形式主义是充满活力且富有开放性的,仍然对由革命性和先锋思路推动的社会和政治事件给予密切关注。他们的核心在于源于一种不受控制姿态的标志,以及通过使用原色和新形式创造新现实但并非代表现实的能力。特别是Accardi、Sanfilippo和Turcato,他们首创了由画布表面自由浮动的恒星和原子组成的宇宙或生物维度。Dorazio、Consagra和Perilli采用的方法更加系统化:在他们的作品中,色彩和材质成为他们所创作故事的核心。
形式派(Forma)、起源派(Origine)、八人组(Gruppo degli Otto)和新艺术战线(Fronte Nuovo delleArti)等代表着罗马主要的艺术群体和运动,其中汇聚了几十年来意大利艺术发展的重要人物。在此期间,绘画和雕塑倾向于无形式和姿态化。Jackson Pollock、Arshile Gorky、Willem de Kooning和Franz Kline的行动绘画和抽象表现主义的影响,在Afro Basaldella和Gastone Novelli这样的画家中凸显出来,他们在符号的基础上进行了语言实验。
在此次展览涉及的15年间,罗马从战争的废墟中迅速发展成为一个集美丽与痛苦、沉沦与虔诚、感官享受与辉煌的城市,如Federico Fellini在电影《甜蜜的生活》(La Dolce Vita,1960)所描绘的所有矛盾一样。这座城市不仅吸引了这个时期的重要作家和学者,如AlbertoMoravia、Italo Calvino、EnnioFlaiano和Pier Paolo Pasolini,还包括一群活跃在Cinecittà的演员、名人以及意大利本国及国际著名的电影制作人,这里被美国人戏称为“台伯河上的好莱坞”。多年来,这些人物将许多大制作电影带到了罗马,提升了罗马作为意大利首都在集体想象中的传奇地位。“罗马 1950-1965”艺术展亦收集了那段时期的重要文献,包括历史照片和原版出版物,探究当时的文化氛围;再现此次展出所涉及的艺术家们生活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在那样的环境下,他们彼此之间展开了连续且富有成效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