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亚热带未有的景象——北欧四国设计大展

开幕时间:2018-12-01 16:00-18:00

开展时间:2018-12-01

结束时间:2019-03-03

展览地址:何香凝美术馆4—8号展厅

策展人:冯博一,艾伦·霍尔斯顿,约赫·胡斯克宁,杨杨,毕昂·弗雷瓦格,陈淑瑜,王晓松,王东

参展艺术家:郑江,赵路,沙丽娜,王祺,任伦,张永基

主办单位:何香凝美术馆

展览介绍


  深圳是联合国授予的设计之都之一,有着活跃的设计师和繁荣的设计艺术生态。而每年的十二月份是深圳“设计创意月”活动最集中的时段。地处深圳的何香凝美术馆,关注、举办国际设计艺术展览一直是其学术定位之一。北欧四国——丹麦、芬兰、挪威、瑞典的设计,已经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风格样式,可以说为现代化、平民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日常设计理念,简洁、朴素的产品,强调设计与生活的关系和设计师与工匠结合,以及对自然、环保材料的有效利用,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设计、创意具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在深圳的何香凝美术馆举办“北欧设计艺术展”,对于深圳乃至全国的设计界应该具有了解的深入性、扩展性等多维的现实意义。
  当代设计无所不在,尤其是与高科技的结合。相对于感观层面的视觉愉悦来说,当代设计已经从多样的、唯美的、实用的角度,开始转向予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人与产品之间的多重关系之中,涉及到当代设计的背景、轮廓、边界和未来等诸多问题,具有较强的跨边界、跨领域的社会性、实验性。为此,策划、举办这次北欧设计展览,更多的是对社会问题的介入性与带入感,以及奇思妙想的艺术方式,它既包含有北欧设计的最新潮流和设计师的前沿性探索,也包括从内容到形态,从设计语言到媒介,从展览空间到陈列方式的各种实验,所希望达到的是与传统、惯常设计的表达方式、审美趣味之间的相互打破,甚至对所谓设计艺术概念的重新定义。所以它不仅仅是对设计审美、形式或语言的完美化,而是带有某种挑战、颠覆和革命性的作用。
  我们试图通过举办展览、研讨会、公共教育推广等等活动,为深圳乃至全国的设计界提供一次深入了解北欧四国的整体设计生态,特别是他们在不同设计领域的最新进展,并建立深圳及国内与北欧四国设计界进行交流、对话、探讨的机会,由此检视中国设计艺术的特殊性和差距性,以及面临的相关问题,其目的在于提高中国本土设计的整体水平,并与国际设计领域实现接轨。
  在展览开幕的第二天,我们将举办“不可能的设计——国际设计学术研讨会”,围绕着展览的主题,展开相关的学术讨论。
  在创意经济的大潮下,无论是产业、创意还是政策,都成为设计行业发展的助推器。设计的万能假象,单方面夸大了“设计”的作用,滋长了设计的“专业傲慢”,并在一定程度上屏蔽了不断在扩大、变形的社会实践,而这些实践本身已经随着问题的滋长自发地做一些探索,这些还没有被设计的概念所归类的活动或许是设计思维不会僵化的根本。
  “可能”意味着清晰可见,离自设的陈规也就不远了。而“不可能”才是设计要挑战的重点对象,从不可能中发现新的可能性道路是设计思维发生机制的必经之路。设计思维、活动不是成功学,“不可能”或死路一条才是实验中的常态。就当下而言,现代设计所依赖的社会运行方式出现了重大转变,科技基础在发生剧变。AlphaGoZero的出现使敏感的人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它多少是处在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之外的,与设计学家还在设计伦理上纠结的智慧型物品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人工智能之所以热门,在我们看来正是它引向的是未知的、只能疲于猜测的世界,包括像设计学家所谈论的智慧型产品与人的关系问题。现在看来,在此之前作为某种技术解决方案或人类自身能力的延伸和增强的设计似乎已进入了“主流”、“确定”的“古典”时期。
  既然以“不可能”为主题,就希望研讨的内容不是某种盖棺定论的理论,而注重对保持设计思维敏感性和危机意识的作用,甚至看起来不成形的想法或奇谈怪论。研讨的内容,将以三个方面入手:1、在新资源(科技、经济、社会)面前,作为一般性思维的设计所能够做出的反映和判断;2、在非传统设计领域所进行的设计方法论探讨;3、设计活动的外形表现为具体的案例,在理论探讨之外,我们将设置案例单元,邀请具有非主流社会意识的创作者介绍他们的案例,以启发人们从设计思维的角度关注鲜活的、与设计概念无关的社会现场。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