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听风
--读黄荣川山水系列作品有感
文/陆丽娟
无论是精神的师承或方法的沿袭方面,黄荣川都有学院派艺术家的风格气质。从他的艺术实践中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审美趣味有意无意地留驻在每一件作品里,似乎想恢复曾被现代性所摒弃的东西,致使其作品尝试重估传统、神圣、非理性和直觉、反应等存在的价值,以此重焕它们应有的温度,甚至让它具有"小宇宙-大爆发"的内在力量。
黄荣川对一切艺术形式都有非凡的兴趣--水墨、陶艺、雕塑、装置、涂鸦甚至行为艺术,除了圈内师友对他的熏染之外,还有作家、诗人、建筑师、时尚达人等"跨学科"背景的挚友的影响和支持,使他稍显"另类"的思想行为得到激发、鼓舞,并逐一付诸实现,如尼采"到处寻找哲学"一般郑重与尽兴,不禁让人眼前闪现他头戴萌兔面罩,仰望星空、观望世界、洞见人性、质疑现实的那一幕,由此就不难理解他在山水系列作品中的思考方式了。
桂林,是黄荣川的出生地,也是他童年成长和大部分求学时间的记忆库。他的山水系列作品,背后隐蔽着一双艺术自由之手,摘除了思想的牢笼,先于观者的视觉记忆,将陶土、不锈钢、钢网、鱼线等综合材料融入"桂林印象"里,似是而非,镜像悠长,记忆库的思维成像不再困滞在是否是纸上水墨还是综合材料。然而,粗粝的粉砾废墟现场摧毁了美好的现实,颠覆性的青绿山水撞开虚幻的历史梦境,这种在时间、空间维度上产生出的权力和身份的概念,无疑加重了这一系列作品的现实意义。最重要的是,黄荣川对"社会道德"和"生存困境"等问题的质疑与发问,关注微观物理学与宏观生态学相互较量之下的残酷事实,以静山柔水之作传达人类行为方式不当所遭到应有的控制、惩罚和变异,最后慢慢滑向人类的虚无与消亡的哲学思考。
我独爱"空山听风"的意境,好比炫目的太阳下飞舞的那些灰尘,慢慢落下,直至无声地坠入泥土,很宁静,逼迫人在一天繁杂的事务中选择停顿一样,不再喧嚣,而在沉下心,由意象推及现实又回到精神,肃穆的涤荡内心,静默听风!
戊戌仲夏写于桂林
城市·废墟·风景
——谈谈黄荣川的艺术创作
文/赵嘉
对自然进行观看和审美是中西方美术的传统。西方从文艺复兴开始,"风景"作为湿壁画的背景进入绘画,并在17世纪中叶成为了独立的审美对象。随后在艺术史上出现了诸如康斯太布尔、透纳等风景画大师。而中国从魏晋南北朝对自然美的发现,山水景物入诗入画,经过长期的发展在创作、审美和批评方面都形成了较完善的体系。直至现代,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自然不再是神秘、敬畏的对象,而是成为了科学和消费的对象。
黄荣川的创作关注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他的装置作品向我们显示了"风景"在现代城市体验中是如何被建构起来的。"风景"成为艺术家对问题的反应。作品从材料的物质形态的转化入手,借助光影、色彩等手段创作出形式简洁的装置作品,以此来质疑"人类中心主义"、有用与无用的固定观念,将哲学思考和诗意追求融为一体。
艺术家介绍:
黄荣川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高级工艺美术师
1982年生于广西桂林
2004年本科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2010年研究生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现工作、生活于南宁
2006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厦门中国美协(组委会收藏)
2007新时代.新广西.新画派-漓江画派作品大展--北京/南宁
2008中国当代艺术家工作室特邀展--深圳
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了50周年美术大展--南宁/桂林
2009中韩陶艺家作品邀请展--南宁
中国动力-中国国际雕塑年鉴展--北京/杭州
感恩.重建-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美术作品展--成都中国美协
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陶艺展区--厦门中国美协广西区一等奖
2010第六届中国.宋庄文化艺术节--北京
第二届中国山水画艺术双年展--桂林(组委会收藏)
2011首届中国高岭国际陶瓷艺术展--景德镇(景德镇陶瓷馆收藏)
2012首届广西当代艺术展--南宁
"今日艺术汇"当代艺术名家邀请展--三亚(冯小刚收藏)
景德镇当代国际陶艺展--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博物馆被收藏)
2013第二届中国高岭国际陶瓷艺术大赛展--景德镇
广西艺术作品展--南宁
首届中国-东盟艺术双年展--南宁
2014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西安中国美协广西区一等奖
广西艺术作品展--南宁
20152015亚洲当代陶艺交流展--杭州
2016"灿烂广西"美术作品展--南宁
2017获2017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资助项目
2018"荡空山"个人作品展--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