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前言
文/卢应初(策展人)
最有世界影响力的美国艺术运动抽象表现主义有两副面孔:一副面孔主体性飞扬,代表人物波洛克和德库宁;另一副面孔冷静内敛知性,由Barnett Newman, Clyfford Still 和 Mark Rothko 所代表 -- 美国战后最重要的批评家格林伯格称后者为 Color Field (1955)。
天明的作品具有这个流派很核心的特征:在作品中除去所有对现实世界的暗示,在颜色和形状的有机体中,传达形而上的观念和情感。
画家艺术观念的核心是图像 -- 不是现实主义艺术的现实具象,也不是技术世界冷冰冰的机器图像。天明的世界,是一个艺术家的眼睛、神经、耳朵和心灵所感知的像素世界:冷峻如光学色彩学作业,深情好奇如初遇像素世界的孩童。
“归纳与推演”, 这个很数学感的名字描述的是他也不是他:他似一个探究视觉人性的数学家;但确切地说是一个诗意数学家,他能听见颜色的音乐,并且在探入一个富有诗意的奥秘:就是为什么我们的灵魂会对数字般严谨的音乐和光谱有深沉的反应…
文/刘天明(艺术家)
当代绘画中,图像的影响依然广泛而深刻。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的极大泛滥不断地刺激着艺术家的神经,改变着他们的新陈代谢。数字技术更给了艺术家新的灵感和创作方向。对超高分辨率的照片再进行模拟,对数字图像细节的增强表现,创造出了一种虚假的,模拟的,却更令人信服的“现实”。正如让.鲍德里亚在《现实的消失》中提到的:“模拟的东西永远不存在于现实中”。在我的绘画中,较少地进行绘画性或再现性的追求,而是通过对照片的模拟,留下一个陈述式的视角。与其说其表现的是绘画与图像的冲突,倒更像是关于颜料与视觉的思考,和对感官与现实的批判。
新的视觉手段的出现,似乎将科学观察法发展到了穷尽,这种冲击让艺术家或者走向不同的艺术媒介,或者开始思考绘画的存在价值和更本质的问题。柏拉图的洞穴隐喻,同样对人类认识真理的过程进行了深刻的批判,隐喻了现代人对感官的执念和人类的悲剧性。其思想不由得让我们思考绘画作为一种艺术行为的思考: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增长的像素不断完善着视觉体验,让我们有机会更加深刻的认识自我,认识现实。而现实是一个永无停歇的进行时,世界不会因为观察主体的出境而停止运动。
感官作为现实的一种形式,从人性中来,回到人性中去,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桥梁和表达情感的媒介。如何在不断被满足的感官激素中找到绘画这一行为的单纯本质,是当代绘画的一个重要议题。从颜料、光等基础视觉规律的角度重新审视绘画,是跳出图像枷锁对艺术行为的再认识,是对人性自身的探索。
刘天明 Alex Liu
工作经历
2017-2018任教于马里兰艺术学院
2015-2017 马里兰艺术学院研究生院助教
教育经历
Sep.2015 马里兰艺术学院 (MICA) 艺术硕士(MFA)
Sep.2012 鲁迅美术学院 中国画专业 硕士
Sep.2008 鲁迅美术学院 中国画专业学士
个人展览
2018 归纳与推演,丽禾美术馆,深圳,中国
2016 相望——刘天明水墨作品展,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巴黎,法国
群展
显与隐,MOCA美术馆, 亚特兰大, 乔治亚州
偏离,Max Fujishima 美术馆, 纽约,纽约
折叠与展开, 迈阿密大学美术馆, 迈阿密,弗罗里达
MFA秋季展—Pinkard美术馆, 马里兰艺术学院,巴尔的摩,马里兰
马里兰艺术学院艺术硕士毕业展—Lazarus美术馆, 巴尔的摩, 马里兰
Neither/Or––霍夫伯格绘画学院秋季展,Lazarus美术馆,巴尔的摩,马里兰
2015届全国青年美展,辽宁美术馆,沈阳
鲁迅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展,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沈阳
为中国画——全国高等美术院校中国画作品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
30/30——青年艺术家作品展,辽宁美术馆,沈阳
小型架上绘画作品展,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沈阳
回归——一种视觉的方式,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沈阳
获奖
马里兰艺术学院艺术硕士奖学金
国家优秀硕士研究生
E-land优秀创新奖
2015全国青年美展
入选全国十大美院中国画交流展
发表与出版
《视觉语言与画面表现》发表于《美苑》2018第五期
《感官作为视觉的形式》发表于《美术大观》2017年10月刊,pg152-161
《中国水墨画,当代艺术学习断想》发表于《美术大观》2017年6月刊,pg106-111
作品收藏于巴黎中国文化中心,马里兰艺艺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辽宁美术馆,华商晨报美术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