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我们在做什么?——独立空间2018文献展

开幕时间:2019-03-20

开展时间:2019-03-20

结束时间:2019-05-25

展览地址:的|艺术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段祺瑞执政府院内)

参展艺术家:陈可,戴陈连,董大为,范西,何伟,贺子珂,胡庆泰,胡伟,金宁宁,劳家辉,李维伊,林奥劼,刘冬旭,刘符洁,吕智强,米念,娜布其,聂世伟,邱瑞祥,王将,吴笛,姚清妹,曾宏,张乐华,张淼,张书笺

主办单位:的|艺术中心

展览介绍


  参展机构(首字母排序):
   的|艺术中心、顶上空间、缓存空间、黄边站、激发研究所、I: project space、你我空间、Salt Projects、器?Haus空间、石米空间、上午艺术空间、剩余空间、泰康空间、腾挪空间
  我们很认真地宣布,《我们在做什么——独立空间2018文献展》将于2019年3月20日下午4点开幕。它由 的|艺术中心 主办,歌德学院合作,共邀请了来自中国北京、上海、广州、东莞、重庆、武汉等地的14家独立空间,通过呈现每个空间在过去一年的活动文献,试图讨论非营利性独立空间在今日中国的现状以及相关议题。此次活动由 的|艺术中心 负责人夏彦国召集策划,焦安琪协助执行。
  独立空间在中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在当下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中国独立空间所遇到的挑战也越来越多元化,它一方面有着“蓬勃”之势,一方面又面临着断崖式的命运。它为整个艺术生态带来的价值和意义,并没有被认真严肃地讨论,这也很像中国当代艺术本身,很多概念也是在一种含混语境中被提及和简单使用,生存本身的紧迫性又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对它们进行更深入或者更公共思考的可能性。
  回顾它在中国的历史,很短;相比中国当代艺术本身的庞大,它的数量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但是为什么又有很多人愿意投身到这样的“非营利”事业中,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本身即是有意思的事,把这样的问题抛向公共层面,也是我们策划这次项目的初衷之一,无论你听到的回答是纯粹明晰的还是吞吐不清的,都从某个侧面折射出了我们这个时代对它的结构性需求。
  策划这个项目,最基本的愿望也是想促使国内独立空间之间的交流。创始人的目的,诉求,运营者在过程中对内容策划和经营管理的思考,空间面临的困境以及同外界的互动关系等等,每个空间都有自身的侧重点和思考。交流上的障碍在当代艺术界并非仅仅是艺术层面的问题,它很实际也很迫切。我们在知识生产的同时,是否也在建造某种门槛?我们在批判社会体制僵化的同时,是否也存在作茧自缚?如果艺术让生活变得更加困难,艺术知识让观众变得更加困惑,从事艺术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僵化,那我们可能需要重新思考我们与艺术、与外在的关系。
  另外,对“艺术生产”是否过剩的思考,也是我们在展览策划中常遇到的问题。艺术品、展览像今天的科技产品一样,进入了一种对层出不穷的“创新”的渴求中。新技术让生活变得更便利的同时,也让人的行为变得更机械化。仅在中国,似乎每天都有新展开幕,能进入认真讨论的却少之又少,即使被公共媒体和自媒体进行讨论,也会迅速被遗忘到扁平化的虚拟档案中,像微信“收藏”功能里的内容,之后被点开的几率非常之低。高效的生产与更多的浪费成正比。对2018年独立空间的文献进行呈现,肯定很难做到全面。通过这样对就近“历史”的回眸,也想讨论我们的时间和知识是否处于一种被浪费的状态中。如果有些东西值得回眸,那我们又应该记住哪些,所以在未来的项目呈现中,我们也希望 的|艺术中心 可以与国内外其他同行共享各自值得讨论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减少浪费,让“生产”慢下来。
  通过展览,进入讨论,是我们空间一直坚持的事。这次活动也不例外,它分为展览和讨论两个部分。在开幕后的3月21日和22日,我们将就相关议题邀请各个空间的负责人进行专题讨论,分别在 的|艺术中心 和歌德学院(中国)进行。之后在展览期间的四五月份,我们也会邀请与独立空间相关的赞助人(机构)、志愿者、策展人、艺术家、媒体从业者以及曾经(已关闭的空间)的运营者等,从他们的角度和立场来客观审视独立空间在中国的存在。(详情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号)
  此次活动感谢所有参展机构的积极参与,感谢歌德学院的倾力支持,感谢小米电视持续对我们的设备支持。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