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介绍
在当代艺术的领域里,带着“游戏”态度来创作的艺术家不少,也不乏直接关注“游戏”主题的创作,但这个展览关注的不是通常流行的“玩世不恭”和“嬉笑怒骂”,这个展览关注的恰好是「假装游戏」。
所谓的「假装游戏」,并非一本正经的板起面孔,而是以一种游戏化的态度或者方式在作品中最大限度的制造规则并设立假想敌,从而与现实最大程度的拉开距离或者无限接近。
而躲藏在作品背后的,是艺术家对既定现实与规则的深度体验和观察,是以作品对生命、人性、社会和文化现实的看似“游戏化”的模仿、回应、质疑、突破和再造。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在儿童认知心理学中提出过“想象游戏”的概念,其要义为:孩子从现实世界中吸收想法和概念,然后应用到虚构的世界中。
“想象游戏”既是“游戏”的—非功利性的、无目的的,同时又是“假装”的—经过了精心设计和事先考量的:因为在“想象游戏”中,孩子们虽然在玩假装游戏,但他们都遵守着一套既定的游戏规则,他们能清楚区分什么是现实,什么是虚构。
在“假装游戏”的概念中,“假装游戏”呈现的既是艺术家的态度,也是艺术家的策略和勇气:利用一种处于“漂移”状态的游戏化策略,艺术家们的探索和挑战不仅面对着艺术自身语言的既定规则、艺术史上的标杆,同样面对着现实生活、日常思维的无数固有框架、体系。
“假装游戏”的方式在为我们带来更多打破常规的思考和可能的同时,也以充满趣味性的方式为公众进入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一个不设防的大门:恰恰是这种“假装游戏”的态度和立场中产生的作品,不知不觉间打破了观者的既定思维模式,让观者跟随艺术家的视角产生思考,并在与艺术家的创作思路交际的那一刻会心一笑或肃然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