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异名的肖像

开幕时间:2019-09-07 16:00-18:00

开展时间:2019-09-07

结束时间:2019-10-27

展览地址:上海市龙腾大道2879号302室

参展艺术家:何赛邦,胡子,靳山,李珊,刘任,宋琨,张如怡,张云垚

主办单位:东画廊

展览介绍


  九月,东画廊即将迎来群展"异名的肖像"。本次展览邀请何赛邦、胡子、靳山、李珊、刘任、宋琨、张如怡和张云垚八位艺术家。作为修辞学话语构成的形式,肖像早已跳脱或神谕或写实等古典观念的束缚。倘若以佩索阿"异名"的方式进行阐释,在视觉语言中,"肖像"成为异名书写的外在表现。艺术家将自我思想的碎片投射到非我的形体上,主体中不同部分的指涉变成了肖像,也是艺术家得以隐藏自身的面具。
  "我是空无。我将永是空无。"(N?o sou nada. Nunca serei nada.)--《烟草店》 阿尔瓦罗·德·坎波斯
  身份是肖像的第一层构建,作为当代文化中的重要话语,艺术家从人本主义的立场出发,对自我本质开始发问。灰色避免了颜色带来的情绪表现,强调了绘画的实在本性。对抽象特质的敏感捕捉使观者自然地进入宋琨所构建的角色中,美貌好斗的阿修罗和脆弱轻盈的水母,都成为女性的肖像。
  张如怡运用有色混凝土,对蛋糕纸杯进行叠加和挤压。纸杯脆弱的属性使它自然地半弯曲,配合瓷砖底座,形成静物的造型。被编辑后的日常物品与周遭环境发生碰撞,倾斜的柱体便成为个体意识的肖像,艺术家以此开始进行自我观察。
  胡子的作品来源于身边的朋友,也是她自身存在的映射。《Francesco Clemente》是距离四十多年,过去和当下的同时在场;《Giacomo Totti》则是用连续性的绘画定格线性流动的瞬间。时间对人性的塑造在肉体上留下痕迹。通过绘画,胡子以肖像化的时间构建了自己当下的生活。
  "所以,我的村庄和任何城镇一样大。因为我是我观看的尺度。"--《牧羊人》 阿尔伯特.卡埃罗
  自从现代主义将艺术从模仿论中释放,语言媒介的边界被接连跨越,艺术的尺度也不断刷新。作为艺术家观念的表征,语言体系的更迭体现了思想的嬗变,也提供了新的观看范式。
  刘任用网格来编码肖像。白雪公主的故事场景由网格符号构成,它们像数字碎片或记忆片段,携带着信息却又无法促成交流。白雪公主和苹果,夏娃和禁果,两者形成互文,伊甸园的原罪在童话世界里再次上演。
  何赛邦描绘的,是"创作"这个行动的肖像。他将感兴趣的图像留存下来,再针对图像画成草图,最后在草图的基础上进行肖像创作。作为原型的图像可以是人物、事件、风景,创作的过程被定格成肖像,跳脱狭义的对人的描摹,何赛邦扩充了绘画题材的边界。
  "多盐的大海,你全部的盐块中,有多少变成葡萄牙人的眼泪!"--《葡萄牙的海》费尔南多.佩索阿
  艺术创作总是离不开特定的时代语境。七十年代,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第一个在野团体,"无名画会"以素人为对象的日常肖像创作,有意与"三突出"、"红光亮"的主流画像拉开距离。摆出前卫与反叛的姿态,李珊为妹妹李璐创作的肖像画,使"无名画会"的人物作品再次回到艺术史的视野。
  靳山的《陌生者》同样来自对权威的质疑。古典雕像的面部被撕扯下来,突兀的线体朝着四面八方冲撞。文艺复兴式的美感被一举破坏,与观者脑中的印象拉开距离。潜伏在肖像下的血肉,是后人类文明的残骸。
  张云垚则以古典的造型为灵感,思考其于当代语境的意义。宗教或神话故事中人和动物的结合,是美术史中常出现的意象。随着对生物理解的深化和虚拟技术的快速发展,不同类型的生物体在视觉上的结合成为真实。因此,回过头来重新观看和描绘半人半兽的形象,将会产生更加独特的视角。
  "异名的肖像"像是一场角色扮演,个人身份与对时代的复杂体悟,成为隐藏在皮相之下的情绪症结。通过承载着不同身份经验、创作语言或时代环境的肖像,艺术家向观者展现出破碎的自我,成就了人格的异名伪装。
  *在葡萄牙语里,"Pessoa"意味着人,这也是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的名字,由拉丁语"Persona"演变而来,意为"面具"。也许如中国人所说"人如其名",佩索阿生来就对人格有着独特的认知,他在创作生涯中杜撰了七十多个异名,还为异名者们编撰了各不相同的身份和思想,他将自我遮蔽并分散到"异我"上,组成了"作者"这个矛盾综合体。
  *阿尔瓦罗·德·坎波斯,阿尔伯特.卡埃罗均为费尔南多.佩索阿异名。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


作品预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