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路易斯‧内维尔森与尹秀珍双人个展

开幕时间:2019-09-21

开展时间:2019-09-21

结束时间:2019-11-15

展览地址:香港中环皇后大道中30号 娱乐行15C

参展艺术家:路易斯‧内维尔森,尹秀珍

主办单位:佩斯画廊

展览介绍


  香港—佩斯画廊隆重呈献20世纪先锋雕塑家路易斯·内维尔森(Louise Nevelson)与知名中国当代艺术家尹秀珍的双人个展;这亦是内维尔森的雕塑作品首次于香港佩斯集中展出。来自截然不同的时代与文化背景,内维尔森质感厚重的深色调的大型木雕,与尹秀珍色彩缤纷材料轻盈的雕塑及装置,首次于同一空间内展示,在形成鲜明对比的同时,均呈现出以拾得材料为主体的波西米亚风格,在并非对立的并置中产生视觉上的冲击与理念上的共鸣,以崭新的解读,阐明两位艺术家的意念关联。是次展览将于佩斯画廊 H Queen’s 空间进行,2019 年 9月 21日开始持续展出至 11月 15 日,开幕酒会时间为 9月20日下午 6 时至 8 时,尹秀珍本人亦将出席。
  路易斯·内维尔森最著名且最具特色的作品是她在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制作的大型“墙壁”雕塑。这些由废弃家具与她工作室周边找到的其他木质元素组成的雕塑,令她广为人知。她将这些元素组合成嵌套的盒状结构,然后涂以黑色、白色或金色的单色,将分散的元素转换成统一的结构。此次展出的便是她最具代表性的黑色雕塑。在与收藏有其作品的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的一次采访中,内维尔森谈到对黑色的青睐,她说,“黑色意味着死亡只是西方世界的一个主观假设,对我来说,它意味着完满、完整,甚至是永恒。”
  本次展览展出的黑色墙上浮雕和独立雕塑中,一件特别引人注目的作品便是《无题》(1971)——由83个部件组成,这是一件视觉上便使人感到强烈存在的作品。《无题》的复杂性不仅在于它的材料部件和构造方法,更在于它内部空间的多变;内维尔森通过平坦与凹陷、直线与弧线、重叠与留白的交错变化,达到令人联想至立体主义的效果。而在色彩处理上,艺术家独树一帜地将整体涂绘成同样的黑色,在视觉上统一所有的部件,同时也模糊了它们的原始身份。《纽约时报》早在1988年便称内维尔森“是第一流的艺术家,也是她那个时代最令人瞩目的人物之一。”在当时现代雕塑变得越来越开放透明的潮流中,内维尔森 “通过她对暗色和深邃阴影的熟练运用吸引了公众的想像力。她把神秘感重新带回雕塑中….她的黑色雕塑于阴影中生存并汲取了生机;她的作品中蕴含着其它任何现代艺术中找不到的东西。”然而物体本身所蕴含的个体历史和功能并没有被抹去——曾为内维尔森举办大型巡回展的沃克艺术中心将内维尔森的这类作品描述为“就好像我们正在看一面图书馆的墙,其中所有的书都被翻译成另一种语言。”
  这一“不同语言的书籍”的艺术意象,无独有偶地可以在中国当代艺术家尹秀珍的作品中找到。运用与内维尔森迥异的艺术语言,尹秀珍亦善于通过转换日常生活的遗留与琐碎,来传达个体经验并展开,折射出社会政治、经济,以及历史的变迁。是次展览中呈现的《书架》系列中,大量使用到尹秀珍极具个人特色的媒材,旧衣服,为艺术家的代表作品。“为什么我要用旧衣服作为材料?” 尹秀珍曾说过,“这是因为我一直对人们的生活经历深感兴趣。中国清朝的绘画大师石涛曾经说过,他希望‘搜尽奇峰打草稿’。那我想我要搜尽人生经历来为我的作品打草稿。我觉得衣服就像是人的第二层皮肤,我收集了来自不同地方的书架,并为书籍制作了新的‘衣服’以保持温暖。它们有自己的表达语言,与它们走过的时代相关联,因此也与历史紧密相关。”
  同时展出的《壁器》系列中,艺术家对世界敏感而富有洞察力的思考也再一次地从她对材料的选择中显露了端倪。与其以往作品中最常使用的标志性材料——被视为人类“第二层皮”的旧衣服所不同,该系列中艺术家还选择了陶瓷这种新材料进行创作。这种转变喻示了艺术家对材料的“身体性”认识正探索至更为形而上的精神世界。陶瓷虽同样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之物,却因其精致形成了某种微妙的距离感,而瓷自身经过复杂的冶炼过程从平凡之土转变为精致之器的过程无疑有着更强的象征意味。因此,在该系列作品中以“器”的形态出现的陶瓷可被视为一种“精神之器”,承载着复杂而生动的生命乃至灵魂。从残垣般的瓷块缝隙之中努力探出的旧衣物碎片象征着自破败中涌出的生命力量,而残垣瓦砾本身也成为了这个不断破坏继而重生着的时代的纪念碑。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