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处·不厌·回见——当代水墨展 - 99艺术网 - 北京久久弋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2019第七届“艺术长沙” | 相处·不厌·回见——当代水墨展

开幕时间:2019-12-07

开展时间:2019-12-07

结束时间:2020-02-06

展览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湘江北路与溪山路交汇处

参展艺术家:多巴

主办单位:湖南省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

展览介绍


  2019第七届“艺术长沙”,湖南省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区将举办水墨名家李津、刘庆和、武艺的当代水墨个展,三位艺术家的作品将在同一个展区呈现,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区策展人吴洪亮的策展思路是“和而不同”。
  “三位参展艺术家是三个好朋友,每个人的特点非常突出。他们都在解决‘我’的问题,但是点都不一样。李津老师带来的作品,与他往常充满烟火气的作品不同,能体验到他对中国水墨的那种豪迈对冲,将会在展览中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想象;刘庆和一直在描绘身边世界的变化,特别是他的家庭和家人。此次除了水墨作品以外,还将带来一些雕塑和偏装置的作品;而武艺会主观地选择所处的环境,不是游览式的体验,而是会住下来认真完成。他带着内心的种子在当地养成一株植物。因此,在取名的时候,我希望能用最通俗的、最简单的文字来呈现。”(吴洪亮述)
  “三少”——展览前言
  记得上大学时曾讨论过何时最风流倜傥?最后的结论是年轻时的所谓“人不风流枉少年”,都算不上什么?那不过是“动物凶猛”,荷尔蒙的作用罢了。中年之后,依旧“风流倜傥”,现在叫“不油腻”,那才是真风流!这种感受也同样适用于艺术的创作,尤其是中国画。对于画中国画的人来说,50岁之后,才是艺术的发端,刚刚开始,乃是少年。再有,前几天看到一个对崔健的采访,他大概是这样说的:一个成熟的人,一个中年的成功者,在这个人生的节点还在延续着青春期的那种精神是非常珍贵的。他还强调:不假思索的往前走和经过思索仍然往前走,那种力量是不一样的!那种力量是大的!李津、刘庆和、武艺,这三位艺术家在我看来就是这样的人,在这个时候,他们在“艺术长沙”的展览就是一次思索之后的前冲,“延续青春期的那种精神”,力量是大的!才是真“风流”!故而,这个展览名字叫“三少”,三位少年。
  当然,还有一层意思,“三少”两个字合写,是长沙的“沙”字。长沙作为地名自秦即有,它本是二十八星宿中属于轸宿的星座,传说秦始皇命名“长沙郡”,正是因此地在方位上正对应长沙星。其来历还有一个地理相关的说法,因为长沙处于湘江河谷地带,随着河水的枯汛涨落,大量河沙沉积,形成了长长的沙地。无论星辰还是沙洲,都来自漫长时间的蚀刻与雕琢,艺术亦然。而“三少”的英文Triptych , 可译为三联画,尤指欧洲的那种圣像画,对应楚地,别有意味。
  在展览布局上,从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三层到五层展厅,分别定为“回见---刘庆和作品展”、“相处---武艺作品展”和“不厌---李津作品展”。苏轼说:“万里归来颜愈少”,半个多世纪与世界的“相处”“不厌”,“回见”那一刻,心底依然少年。
  吴洪亮
  2019年10月30日于北京
 
  艺术家介绍
  李津
  1958年生于天津,1983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任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教授。2013年被AAC艺术中国评为年度水墨艺术家。2014年被权威艺术杂志《艺术财经》艺术权力榜评为年度艺术家。2015年在上海龙美术馆举办大型回顾展“无名者的生活——李津三十年”。作品被波士顿美术馆、西雅图美术馆、中国美术馆、香港艺术馆等机构收藏。
  李津的画充满了对俗世的热爱,也充满了无法扼止其必死的悲伤。他揭示了通过对俗世飨宴最深刻的快感触及到不朽的神光。他的画张开感官的毛孔,并通过毛孔敞开通向宗教的大门。李津的笔墨是去诗意化的,甚至是反智的。它们大多指向饮食男女,是仿日记,记录私生活的流水账,是穿衣服或不穿衣服的自画像。他所谓的家常主义,貌似不属于普罗大众,是“我自己的家常”。仔细看,李津所有作品中最精彩的,都是“我自己”的形象。很多时候,“我”与美女美食在一起,我不是在享乐,便是在去享乐的路上。我不在享受美色,便在享用美食,或者,食色一并享用。
  刘庆和
  1961年出生于天津。1981年毕业于天津工艺美术学校。198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硕士学位。1992年在马德里康浦路狄安塞大学美术学院访学。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曾获得第八届AAC艺术中国年度水墨艺术家大奖。上海证券报年度金艺术家奖。《艺术财经》年度水墨艺术家奖。国画作品《走过的路》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2届全国青年美展”,并获“第2届天津青年美展”二等奖。
  刘庆和的绘画能够将当代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表达得非常复杂,他没有给你一个明确的答案,他也不试图教育你什么。中国水墨画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是中国人文精神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之一。在传统水墨画中,画家们注重绘画技巧和表达精神志向,包括松、竹、梅等植物都有约定俗成的寓意,而当下的生活却很难入画。一些水墨画家尝试变革,将中国水墨画向西方油画靠近,但常常失去了自身之美。刘庆和作为水墨画家,也在不断地探索。他说:“水墨画在介入当代的时候,因为相对于传统水墨画的一种创作方式和解读方式,包括欣赏方式,我会更多的考虑到水墨画怎么进入当代,在介入当代的时候,怎么样能够保持艺术家的个人的一种创作状态。”
  武艺
  1966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祖籍天津宁河。199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从师卢沉教授,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壁画系第四工作室主任,中国国家画院实验水墨研究所副所长。
  作品曾被专题介绍于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并被德国、美国、日本及香港、台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博物馆及私人收藏。
  武艺是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中为数不多的杰出水墨艺术家。但无论从主题,还是从风格及绘画方式来看,他与今天常常谈及的所谓“传统”没有直接的关系。他关于童年记忆的创作来自于中国的新历史,他的绘画方式也常常更让人联想起欧洲的印象派,他使用毛笔和线条,但更多的却来自欧洲的古典绘画技巧,他用写意,却不是文人画的写意。尽管如此,他的画却只能设想为是水墨画——毛笔、墨和宣纸是他直接表现内心现实时使用的最为合适的媒介手段。
  这三位艺术家都是“85”以后逐步建构起自我的艺术特征。三人为众,三位艺术家也是一个小世界,这个展览即是借由他们的作品观照自己,映照社会,也同时呈现他们艺术日臻成熟中的新实验、新探求!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