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未完成

开幕时间:2019-12-21 15:00

开展时间:2019-12-21

结束时间:2020-05-17

展览地址:四方当代美术馆,南京市浦口区珍七路9号

策展人:刘林

参展艺术家:成佳亮,崔洁,福泰基,郭锡麒,胡昀,李巨川,倪有鱼,邱岸雄,石青,孙明经,徐悲鸿,张永和

主办单位:四方当代美术馆

展览介绍


  四方当代美术馆很荣幸地向您宣布,"地形学"项目第三回展览"未完成"将于2019年12月21日开幕,展期持续至2020年5月17日。
  本次展览源自一部未完成的城市规划方案,即1929年编定的《首都计划》(下文简称《计划》)。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立即着手打造新国都,将欧美的城市规划理念及市政建设经验引入,改造这座古老的南方首都,希望以此为示范,让整个国家和国民迅速摩登起来。1928年,国民政府邀请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全面主持对新都的规划。计划在1929年编定完成后,断续实施,最后于1949年废止。
  《计划》被誉为中国的第一份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方案,它不仅奠定了南京当代城市空间的基本格局和属性,也涉及了这个新兴的民族国家对于"现代性"的渴望与想象。就这层意义而言,《计划》也不再只是一本城市规划方案,而同时也是一份微观的(试点性的)现代性的总体方案。它试图将古老的中国人的身体置于一个全新的、充斥着现代技术、现代生活方式的时间和空间秩序中,以期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展览从这部方案出发,邀请十余位艺术家就此展开创作和漫游,并搜集了一批关于《计划》的重要历史文献,让艺术作品(包括绘画、装置、文本、影像与工作坊等)与这些老的书信、手稿、纪录片、照片、地图互为注解,让艺术家对于历史的体验/想象/写作与象征着历史本身的"物证"交错排列在展厅的空间中。除了追问中国早期现代性的起源与细节,展览还试图去传达一种关于现代性的混杂,一种关于现代中国在其自身的演进道路上不同(有时甚至是水火不容)势力、立场、态度和性情的扭打和交织,进而讨论中国现代性进程(这个过程直至现在)的复杂性及其绵延。
  展览期间,我们还将发起一系列与城市空间有关的公共项目,号召大家一起参与,探索这部古老的方案与当代南京城市之时间和空间的关联。
  参展艺术家简介:
  成佳亮,青年电影工作者。毕业于某艺术院校影视专业,工作生活于南京。作品有《权宜之计》。
  崔洁,1983年生于上海,2006年毕业于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她早期的创作多采用对现实图像的挪用、虚构与质疑,近两年的作品则将关注点转向城市景观与图底的研究。她近两年以此为创作出发点的作品收到导演奥森·威尔斯(Orson Welles)的电影中对图像叠影的运用的影响,因此她的作品所呈现的图像将建筑结构和城市景观以碎片分离重组然后层叠在一起,其中大量运用方格和三角形等几何图形。这些图像细节的放大使得画面传达出当代城市所构成的似曾相识又模糊的陌生感。她被华尔街日报形容为"升起的艺术之星"。
  福泰基 THE FOOTAGE,其是一个基于城市空间与电影仪式研究的艺术工作者协同体,脚步行进和机器转动引发写作冲动,并在其中试图剪辑和拼贴身体与空间的联系。
  郭锡麒(1896~1976),生于清光绪二十年(1896年),字澹观,广东中山县人,1910年肄业于上海三元宫义学,后毕业于上海广肇公学,1913年,上海伊文思书局任英文打字员,以后曾在柯达公司、苏维埃义勇舰队、花旗银行任职。
  1914年开始从事摄影创作活动,以风光摄影见长,精于照相着色技术,被誉为"最擅长设色"的摄影家之一。1930年,他的第一本作品集《南京影集》由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词,定为文化国礼赠送国际友人。继《南京影集》后,郭锡麒曾计划陆续编辑出版曲阜、昆明、黄山、普陀等一系列摄影专集。有的已编辑就绪,并准备出版,因抗日战争爆发而终止。直到民国36年(1947年),才以上海友声旅行团名义出版第二本摄影专集《西湖倩影》。
  1930年前后,他和胡伯翔、郎静山、胡伯洲、王大佛、王世廉等人研制了油渲(BROMOIL)照片。他是最早的摄影组织"华社"成员之一,从拍摄、冲洗、晒印、放大、以至修底、着色,样样自己动手,样样"均臻上乘",一生发表大量作品。抗战时期彩色摄影材料奇昂,而且不易得到,但他为了更好地表达对大自然的感受,表现大自然的美,激发人们热爱祖国,潜心研究照相着色技术。从1934至1946年间,在上海、昆明、南京、杭州,举办过6次个人影展,多数为着色照片展览。1948年,中国摄影学会在南京成立,他任理事。1976年在上海病逝。
  胡昀,1986年出生于上海,200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贝尔格莱德和上海。胡昀的作品包括绘画、水彩、行为、录像和装置。他着迷于个体在历史长河中的自我定位,在自己搭建的平台中探讨过去与现在,个体与公共密不可分的联系。胡昀擅长于调动来自不同人和历史的经验,将以往生产过的材料纳入进来,因此,无法孤立地去看待胡昀的每一件作品,每一个项目都享有共同的话题,他们都是有所预设、彼此关联的。胡昀痴迷于博物馆用以将观众带回某个特定语境的方式,在他的装置作品中,他通过模仿博物馆的展示技巧,来促使人们反思展品与自身之间的联系。
  李巨川,为跨越建筑与艺术两个领域的实践者,从1990年代开始,以行为、照片、录像等形式进行建筑实践,尝试以一种个人的与身体的直接实施,替代制度化了的常规建筑实践。近十 多年,他的兴趣更多地集中于城市空间问题与空间政治问题,特别是个人抵抗资本主义空间生产的可能,以及建筑师的知识用于更广泛的实践领域的可能。2010年他与武汉艺术家共同发起抗议华侨城集团在武汉东湖地区进行商业开发的"每个人的东湖"艺术计划,由此将个人的工作延伸到社会实践领域。他近年的创作更多地将空间本身作为工作对象,尝试在今天的城市空间中创造各种异质空间。
  倪有鱼,1984 年出生,2007 年毕业于上海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现工作生活于上海。2014 年,被授予当代中国艺术奖(CCAA)"最佳年轻艺术家"称号。
  邱岸雄,1972年出生于四川,199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2003年毕业于德国卡塞尔艺术学院,现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作品涉及动画,绘画,装置,录像等不同媒介。其作品以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结合新媒体形式表达其对当代社会批判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思考,代表作品有动画片《新山海经》,《民国风景》,《山河梦影》,影像装置《为了忘却的记忆》。于2007年创立未知博物馆,是近年当代艺术生态建设中的活跃力量。
  石青,出生于1969年,现生活工作于上海。"激烈空间"和"重庆工作研究所"创办人之一。近期工作强调田野,行动和写作的编织与推进,组织了"地方工作"、"腹地计划"、"上海电影地理","写一切"等项目。
  孙明经,山东掖县(今莱州)人,1911年在南京出生,1934年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40年赴美国考察。1941年回国后,任金陵大学理学院副教授、教授、影音部主任。主编《电影与播音》月刊。建国后,任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中国影协第四届理事。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编著有《孙明经手记》、《抗战前前夕万里猎影记》,译有《使用录像磁带》等。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被尊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他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提出了近代国画之颓废背景下的《中国画改良论》。
  张永和,非常建筑主持建筑师,同济大学教授,美国MIT教授。曾获1987年日本《新建筑》国际设计竞赛一等奖,2000年UNESCO艺术贡献奖,2006年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建筑学院奖,2016年获中国建筑传媒奖实践成就大奖。2011-2017年担任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曾出版文集《绘本非常建筑》、《作文本》、《小侦探》及多本作品集;2012年在北京UCCA举办了大型个展,曾参加过包括六次威尼斯双年展等国际群展。
  策展人简介:
  刘林,策展人,撰稿人,生活和工作在南京,任四方当代美术馆副馆长及主策展人。他也是四方当代美术馆长期在地项目"地形学"的主要发起人,曾策划"地形学"项目的第一、二回项目,即"麒麟铺"(2015)和"山中美术馆"(2016年)。"地形学"主要关注历史空间在中国现实中的处境,最终通过艺术项目去讨论人与土地的关系。除了策划展览以外,他经常通过公共教育活动去展现其研究方法与视角。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


作品预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