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介绍
这是一个无助而彷徨的时代,我要经历这个时代、勾勒这个时代、影响这个时代。
——凯绥·珂勒惠支
以深广的慈母之爱,为一切被侮辱和被损害者悲哀,抗议,愤怒,斗争;所取的题材大抵是困苦,饥饿,流离,疾病,死亡,然而也有呼号,挣扎,联合和奋起。
——鲁迅
凯绥·珂勒惠支的作品是现代德国的最伟大的诗歌,它照出穷人与平民的困苦和悲痛。
——罗曼·罗兰
珂勒惠支是我们这一代艺术家的偶像,我们爱珂勒惠支的原因有三个,第一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旗手鲁迅先生首先向中华民族介绍了珂勒惠支,埋下了中国版画和先进文化的种子;第二是因为珂勒惠支的艺术是人民的艺术,她的艺术跨越了国界;第三是因为珂勒惠支版画的语言非常犀利、浑厚,她的艺术跨越了时代。
——许江
珂勒惠支的作品对母爱及生命中那些闪烁爱的光芒的瞬间之刻画,可谓主题鲜明而又入木三分。
——吴为山
凯绥·珂勒惠支是20世纪德国版画家和雕塑家。珂勒惠支对于中国现代版画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决定性的。20世纪30年代由鲁迅把珂勒惠支的绘画带入中国,当时的青年艺术家尤其是版画家们以珂勒惠支为榜样,掀起了一场新兴木刻运动,成为中国现代版画的新发端。
珂勒惠支如鲁迅一样致力于为一切悲惨生活中的底层人民呐喊。她的创作直面人间的苦痛,充满人文关怀。她的版画多为“生与死”、“骨肉亲情”、“压迫与反抗”等沉重的现实题材,以此展露世间的饥饿、疾病、压迫、战争、死亡……体现她对妇女儿童及一切受苦受难人命运的悲悯。
珂勒惠支在艺术上的巨大影响力并非只因创作题材的震撼力,更是因为她极高的艺术造诣。她的版画在构图形式、刀法、以及黑白的排布都有高度的把控能力。正是这种技法能力和艺术敏感度,才使她单靠黑白,就能把人物的悲哀、愤怒、绝望、反抗精神刻画得淋漓尽致,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力量。珂勒惠支精湛的技法仍为今天的版画家们受益。
我们对珂勒惠支创作的展示、了解、讨论、研究,相对于她对中国现代版画的意义来说仍然是不够的。透过珂勒惠支的作品,我们能更加清晰全面的理解中国现代版画走过的近百年道路。举办珂勒惠支的作品展既是对我们自己的回望,也表达对我们对所受润泽的致敬,因而尤为必要。
凯绥·珂勒惠支
Kaethe Kollwitz
1867-1945
德国表现主义版画家和雕塑家,20世纪德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出生于东普鲁士柯尼斯堡,14岁时即开始学习绘画。
1884年进入柏林女子艺术学院学习。
1889年和在贫民区服务的医生卡尔·柯勒惠支结婚,后经画家门采尔推荐,当选普鲁士美术学院成员,主持版画部工作,是德国艺术教育界第一个女教授。
1931年她的作品被鲁迅介绍到中国来,并出版她的作品集,对中国新木刻运动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1945年战争即将结束时死于德累斯顿附近莫里茨山。
1979年北京举办《珂勒惠支作品展》,展出了她一生中最主要的作品113件。
现代美术史上最早以自己的作品反映无产阶级生活和斗争的版画家之一,在中国革命美术运动中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使得新兴木刻版画成为了中国木刻第一次真正的吸收了西方的风格,从而改变了中国木刻版画历史的进程。正如鲁迅所说:“中国木刻图画,从唐到明,曾经有过很体面的历史。但现在的新木刻,却和历史不相干。”在这一重大的变革中,直接最先深受其风格影响的是身处上海这个中国新兴木刻的发源地与最前沿的版画家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