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介绍
卓纳画廊于香港空间欣然呈现比利时知名艺术家吕克·图伊曼斯(Luc Tuymans,b. 1958)的新作展——这将是艺术家在大中华地区的首次个展,也是图伊曼斯在卓纳画廊的第十四场个展。展览将呈现艺术家的精选近期绘画作品以及一件单频动画影像作品,它们均由一系列历史及当代的图像延展而出。正如展览标题所示,这些作品充满着一股矛盾与不确定性并存的暗流。
图伊曼斯以独特的绘画风格闻名,他的图像同时展示了交流与隐瞒的力量。自1980年代崭露头角以来,图伊曼斯开创了一种非叙事性的具象绘画表达,他深入探索那些嵌套于特定场景及能指符号之中的信息。他的作品提取自各类图像素材。它们色调柔和,暗示着模糊的记忆和褪色的往昔。然而,在画作安静与克制的表面之下,还掩藏着潜在的道德复杂性。它们不仅关乎历史及其表征的问题,同时紧系日常生活的主题。图伊曼斯的绘画始终意涵隐晦深邃,藉此去破坏亦重塑了围绕“纪念”的传统观念。
这次展览将涉及全球、历史和当代的诸多议题汇集在一起,呈现了艺术家创作中长期以来饶富兴趣的主题。其中一组布面画作,以荷兰南部代尔夫特(Delft)瓷砖的快照图片为蓝本。这是一种源起十七世纪荷兰帝国主义历史背景下的工艺。这些镀锡陶瓷产生于荷兰商贸的黄金时代,最初是为了应对珍贵的明代瓷器在欧洲的供不应求,而以相对低廉的价格来生产与流通。它们试图模仿精美的中国瓷器所具有的外观和技术,并常常以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场景为主题,由此更好地适应欧洲的语境。图伊曼斯具有一半的荷兰血统,他生活工作于安特卫普,那里曾是众多瓷器生产工坊的所在地,直至工坊后来迁至代尔夫特。艺术家致力于描绘这些瓷砖中的每一个独立形象,以凸显这些图示中中西融合及发展衍变的特性,因为这些瓷砖目前仍然是一种全球化的消费品。
展览中的其他绘画作品则涉及了历史主题,比如《牢房》(Cell,2019)。这幅画面神秘的作品描绘了1930年代柏林某无名监狱的牢房大门,门上有两个可供窥探的小孔,似乎将监狱看守和被监禁者的凝视合并在了一起。作品《深圳》(Shenzhen,2019)探索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不断加速的联结。画作描绘了这座中国城市的鸟瞰图,绘制自艺术家在笔记本电脑上观看纪录片时截取的静帧图像。这幅原本普普通通的城市风景上覆盖着播放、后退和快进的符号,画面散发出既回望过去、又指向未知将来的怀旧气息。
展览还将呈现作品《套装》(Outfit,2019),描绘了早期好莱坞演员汤姆·米克斯(Tom Mix)曾经穿过的一件戏服。在20世纪上半叶,米克斯曾以牛仔的形象出现于近三百部美国西部片中。西部片从美国出口至世界各地,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充当着美国形象的某种原型。在这里,牛仔的形象以博物馆中一具没有人形的道具呈现,由此增强了一种吊诡之感,暗示着美国在全球市场的文化和商品出口中不断演化与转变的角色。
展览还囊括了尺幅宏大的作品《无名者 I》(Anonymous I, 2018),出自艺术家基于法医重建的黑白面部肖像图而创作的系列。艺术家所描绘的是一个或许在生活中并不真实存在的人,而他为人物赋予了一层神秘的存在感。图伊曼斯长期迷恋于将人脸视作某种物件的想法,这为他的作品在直白和含蓄、真实和建构之间营造出了张力。
展览中的动画作品《猫头鹰》(Owl,2019)体现了图伊曼斯对动态影像和静态图像之间关系的持续关注。作品中,一只猫头鹰正在飞翔。这个夜行动物可被视为体现着某种二分法——它既是智慧的象征,又是一个完美的捕食者,因为它能悄无声息而秘密地接近猎物。正如弗朗西斯科·德·戈雅(Francisco de Goya)在充满危机的1799年创作的著名蚀刻作品《理性沉睡,心魔生焉》中的猫头鹰那样,图伊曼斯的猫头鹰似乎也可被视为某种预兆。
展览还囊括了尺幅宏大的作品《无名者 I》(Anonymous I, 2018),出自艺术家基于法医重建的黑白面部肖像图而创作的系列。艺术家所描绘的是一个或许在生活中并不真实存在的人,而他为人物赋予了一层神秘的存在感。图伊曼斯长期迷恋于将人脸视作某种物件的想法,这为他的作品在直白和含蓄、真实和建构之间营造出了张力。
展览中的动画作品《猫头鹰》(Owl,2019)体现了图伊曼斯对动态影像和静态图像之间关系的持续关注。作品中,一只猫头鹰正在飞翔。这个夜行动物可被视为体现着某种二分法——它既是智慧的象征,又是一个完美的捕食者,因为它能悄无声息而秘密地接近猎物。正如弗朗西斯科·德·戈雅(Francisco de Goya)在充满危机的1799年创作的著名蚀刻作品《理性沉睡,心魔生焉》中的猫头鹰那样,图伊曼斯的猫头鹰似乎也可被视为某种预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