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离散与汇聚——第三届全球华人艺术展
开幕时间:2020-12-26
开展时间:2020-12-26
结束时间:2021-03-14
展览地点:何香凝美术馆4-8展厅,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深南大道9013号
策展人:王晓松
参展艺术家:谢忝宋(Cheah Thien Soong)、曲德益(Chu Teh-I)、关伟(Guan Wei)、邢万和(Jeremy Hiah)、姜宏光(Jiang Hongguang)、靳埭强(Kan Tai-Keung)、梁蓝波(Lampo Leong)、托拉普•拉普贾恩斯库(Torlarp Larpjaroensook)、廖芳炎(Vincent Leow)、李冬霞(Li Dongxia)、李光春(Li Guangchun)、缪鹏飞(Mio Pang Fei)、杰勒多•谭(Gerardo Tan)、罗琳•塔雷雷
主办单位:何香凝美术馆
离散与汇聚
王晓松
"全球华人艺术展"的前身是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发起的"全球华人书画展",参展对象是全球华人,但以移居海外的华人、华裔艺术家为主。就我们所接触到的华人群体来说,很多人在生活中将书画作为一种日常行为,以书画调养、表达自己并在无意识中保持与故国故乡的联系。所以,前两届的展览选择以书画艺术入手,对海外华人艺术家的状况进行概览性展示。此外,虽然并没有以"双年展"为名,但从一开始就是按惯常的国际双年展的方式来推进的。在内容上则着重于反映世界范围内的华人艺术家书画创作的整体状况,最终也达到了这一目的。然而,这样一个长期持续的项目,应该随着社会环境、艺术生态以及华侨文化研究的变化而作调整,不仅能在同类展览中产生引领作用,还应该可以从视觉艺术角度为世界华人文化研究提供不同的资讯和思路,具有某种文化智库的功能。 "离散与汇聚",是对近年来全球化新态势所作出的一种主题回应。落实到具体的展览中,则是从华人分布和历史迁移路线出发,在区域地理范围内抽取一个或几个议题,强化其针对性和可延展度。在作品类型上,虽然仍以平面类型的作品为主,但是并不限定在作品本身,而是略向社会学借力,由艺术和人群两条线索齐头并进。本届展览从亚洲出发,基本范围不出传统的亚太地区。经过一年多的文献研究和访谈,我们从中邀请了来自亚太地区14个国家和地区的17位艺术家参展。其中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艺术史的线索,与20世纪以来中国艺术介入世界艺术史时所产生的艺术本体问题有关,另一种则更强调艺术家在血缘或文化身份上所反映出的特殊联系,而这些都与19世纪以来中国与世界在"现代"的路口相遇有关。策展团队经过对艺术家资料的研究、整理,主要以线上方式进行了频次不同的对话,从中可以看到世纪的风云变幻在每个人的艺术中所投下的影子。我们将这些资料整理出来,与作品一起编辑成一个完整档案,图文互补,互为注脚。 在有限的空间内,我们以体现艺术家创作状态为前提,通过作品向观众展示其艺术观,并把艺术与华人这一群体在20世纪的分布、影响等问题提示出来。在此需要特别介绍的是,此次展览所采取的"1+N"的模式,即"1"为根据主题从何香凝美术馆馆藏中选出一件中国大陆艺术家的作品,与"N"所代表的大陆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的华人艺术家。我们选择了何香凝美术馆藏张晓刚作品《兄妹》引领整个展览的叙事结构--这是张晓刚代表性作品"大家庭"系列中的一件,作品中所关注的自然家庭、血缘关系正是将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人汇聚在一起自然客体。其下部分由"新水墨"、"东方与抽象"和"站在华人这边"三个单元构成。"新水墨"单元集中在20世纪以来水墨在亚洲传播的不同路线;"东方与抽象"则主要针对经上海、杭州等地"中转出口"的抽象艺术在亚洲各地开枝散叶的状态,讨论抽象艺术在东方逐渐建构的新主体;"站在华人这边"则将目光转向艺术家的个人文化身份、家庭记忆,体会他们通过作品的虚构对自己非虚构血缘的回应。 因此,我们也希望观众能够图文并读,进入由作品和文献共同开启的艺术家的世界之中,留意被忽略的华人艺术家在现代世界尤其是亚洲文化形态塑造中所起的作用,或可以带入自我,比较在不同环境中全球华人世界观的种种变化。这是艺术的问题,也是一个把"我们"和"他们"聚到一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