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赟个展:随心入影
开幕时间:2021-03-13
开展时间:2021-03-13
结束时间:2021-04-06
展览地点:北极熊画廊 | 北京
展览地址:北京市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中一街D06
策展人:李裕君
参展艺术家:陈赟
主办单位:北极熊画廊
随心入影 - 陈赟绘画浅析
文/李裕君
如果从“美”的视角进入来讨论艺术,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其核心问题是环境中的人。人即是艺术的主体,也是构成艺术形象和审美的统一性特征的内在主因。而艺术,本质上就是心灵性的。艺术应通过“美”的感性形象去显现理性的真理,从而使人受到吸引和感化,达到改善人类的最高目的。 上述基本的概念看似浅显易懂,但在现实的创作实践中却并非是每一位艺术家都能在艺术创作中容易表达的一件事情。陈赟深知这一道理,于是孜孜不倦。从西南大学育才学院美术学专业毕业后,又进入中央美术学院综合绘画语言高研班进修深造。从坦培拉技法到油画语言,再到观念的表现性,她试图在“美”的创造和感受中自由地观照自身,从而进行人的自我创造,自我审美化。 陈赟出生在福建宁德一个平凡的四口之家。从小父母对她的宠爱和任由使她独立且刚毅,像个男孩子一样长大。用她的话说,她没经历过太多的坎坷,却懂得了自给和选择,是一个快乐的叛逆者。多年来,她怀揣艺术的梦想,独自北漂,学习绘画和创作实践。在她租住的阁楼里,除了艺术理论的相关书籍,更多的是已完成和正在进行中的尺幅不等的坦培拉和油画作品。她对艺术的追求和信念,就像她在微信朋友圈备注上写的“为了对抗我们的渺小,唯有步履不停”。所以,在陈赟的世界里,画画从来是任何事情都不能替代的一种心影,《我们都是宇宙中的渺小尘埃》作品也正是这一写照。 随心而作,随性而为常常是她绘画的直接动因。在创作内容和形式上,她多选择以日常的静物,自然中的景观,或时间与空间的关系作为图式,让现实的自然与个人的心性构成画面叙事的完美统一,从而表达自身生活经验中的某种内在精神。比如作品《幕后》,她从2018年开稿直到2020年才完成。在她的创作笔记中,她写到:“当时是去红砖美术馆看展,逛到后院忽然捕捉到了这个画面,关注到了每个大型展览背后容易被忽视的工人们,便一直惦记着画一张,并想用画面效果去表达我当时的内心感触,因此画面效果我改过多次,没满意就一直放置在画室角落,最后画面呈现的效果终于感觉够了才收笔,所以延续了这么长时间。”观看她的作品,总会让观者有一种疑惑和矛盾,而这感受在我看来恰恰是她有意想营造的某种视觉体验,或者更多的是她的一种无畏的追求与尝试。 过去的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原本陈赟的此次个展是在2020年举办,但因为“疫情”影响推迟到了2021年。“疫情”让每个人反思生存的环境和生命的意义,甚至改变了一些人的行为方式和观念。陈赟也不例外,她更加坚定了艺术探索的信心。于是,心绪和情感压抑了很久的她创作了油画《无声的炮竹》三联画,画面中点燃的口罩很快就消耗殆尽,以叙事性的方式暗喻着“疫情”给世人带来的伤痛。 相比油画,陈赟更痴迷于坦培拉这种古老的绘画技法,从媒介材料到形式语言,再到视觉效果,总能让她乐此不彼。 坦培拉又称蛋彩画,在文艺复兴时期曾获得辉煌的成就,到16世纪后逐渐被油画取代,是一种古老的绘画技法。坦培拉常用蛋黄或蛋清调和颜料绘制成画,多在表面敷有底料的画板上创作,有不易剥落,不易龟裂,色彩鲜明而保持长久的特点。蛋彩多为透明颜料,制作时须由浅及深,层层叠加,是区别于油画技法的间接画法。蛋彩的调配和绘制程序技巧复杂,配方也很多。不同的配方、使用方法和表现效果也各有特色。 陈赟的每一幅坦培拉作品也都是她的一次新的尝试和探索。因为在陈赟看来,通过每一次坦培拉绘画的实验和尝试,从中获得的偶然经验也将会与下一次创作产生必然的联系。因此,从画板的选材、刷底到调配颜料,她都要经过认真的思考、一遍一遍的精心处理和总结,直至自己完全满意才会开始绘画。例如《壳》三联画就是她对混合性坦培拉的一次尝试,比较有意思是,她在很小尺幅的画板上故意把画面处理的很昏暗,并在画面上通过金粉材料渲染出斑驳的环境色,衬托出画面的主题“壳”。在观看作品的时候,只有通过特意的灯光照射才能发现作品的精彩,从而让作品充满了神秘的意味。 关于艺术家 陈赟 1993年 生于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 2016年 毕业于西南大学育才学院美术学专业 2018年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综合绘画语言高研班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重要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