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介绍
1921—2021,百年征程,沧海桑田,这个有5000年历史的国家旧貌换新颜,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中国传统工艺,也在百年间历经了难以忘却的沧桑巨变和日新月异的巨大发展。
宝库文化第二季度特展,就将带大家回顾中国制瓷业百年来最光辉灿烂的一段。
2021年6月30日—7月24日,“傲立——为大国时代绽放”「7501瓷」上海特展将在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37层&38层的宝库文化中心展出。
“7501瓷”因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和工艺创新意义以及独特的时代文化气息,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也是见证共和国成长发展的“国家记忆”。
此次展览将展出上海著名收藏家张曙阳珍藏的“7501瓷”原作百余件(套),配合当时的设计手稿、质检报告等珍贵文献资料,回溯”7501瓷“的诞生过程,致敬老一辈艺术家们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勇于突破材料、工艺和技术的极限,于中国陶瓷发展领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什么是“7501瓷”?
1975年,中国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接到指示,要研制一批餐具和文房用具,作为领袖专用的生活用瓷。
这是陶瓷研究所1975年接到的第一项重大任务,时称“7501工程”,而这次研制的产品也就被称为“7501瓷“。
接到任务后,陶瓷研究所抽调了包括“珠山八友”的后人和传人在内的40多名陶瓷艺术家组成攻关小组,克服重重技术难关,用5个月时间烧制了22窑、共计14103件瓷器。
但由于成品率只有不到30%,最后的成品仅4200件,包括餐具、酒具、烟具、文房用具等34个品类。
最后,这4200件“7501瓷”中,约1000件被送至北京,部分次品被销毁,其余则全部封存入库以备损坏后补缺。
80年代开始,“7501瓷”逐渐流入民间,但据专业人员推测,其存世量应该不超过2000件。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性作品来说,十分稀少而珍贵。
1400度烧成 空前绝后
当年对7501工程的要求是,做成当今世界第一流乃至超一流的瓷器。
“7501瓷”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不仅达到了“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最高境界标准,其质量指标如白度、光泽度、表面硬度、透光度、化学稳定性能、热稳定性能、机械强度、尺寸精度等都高于世界先进水平,堪称时代巅峰。
而这些,都有赖于高超的技术和工艺水准,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其烧制温度达到了空前的1400°C高温。
虽然我们把高温釉瓷器的烧成温度划定为1250度—1400度,但在“7501瓷”之前,从未有瓷器能达到1400度,这已经是理论上瓷器烧制的极限温度。
“7501瓷”的基础配料,采用的是江西抚州出产的一种非常稀有的优质高岭土,这种高岭土制作出的半薄胎瓷器通体晶莹剔透、温润如玉、洁白无瑕,在光线照射下,器壁成半透明状。
经过反复研究计算,陶瓷研究所发现这种以抚州高岭土为主要成分的胎釉配方,烧制温度必须高达1400°C才能彻底瓷化,充分发挥出高光洁度、高硬度、和高透光度等优势。
但景德镇传统日用陶瓷的烧成温度普遍在1280度—1320度左右,窑炉通常只能升温到1300度,最多也只能烧到1350度,再往上每升1度都十分困难,而且有可能使整个窑炉报废。
此外,为了防止烧制过程中气体及有害物质对坯体、釉面的破坏及污损,瓷器都是放置在匣钵中烧制,而整个景德镇当时也没有能耐得住1400度高温的匣钵。
为此,技术人员不得不摸索出了一套全新的烧成制度,并更改匣钵配方,定制了一批特制的耐高温匣钵,这才有了“7501瓷”的问世。
事实上,不仅烧制环节突破了极限,“7501瓷”从彩料、设计到成型、装饰等诸多工艺流程都取得了创新和突破,将景德镇的制瓷水准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代表着“当代中国制瓷工艺的至高水平”。
双面对花 巧夺天工
当然,在处于时代巅峰的技术水平之外,“7501瓷”也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例如在本次展览中,大家将看到的釉下芙蓉对花碗。
所谓对花也叫双面对花,就是在碗外画什么,碗内也要画什么,而且碗内碗外的图案要重叠一致,不能有丝毫位移,否则在光线下一照就会出现重影。
根据陶瓷专著《陶雅》记载,价值连城的明代成化彩碗中就有这样的双面对花碗:“表里各画葡萄果一枝……内处彩色花纹,不走一丝,映日光照之,不知其为两面彩。”
不过这里的成化彩碗属于釉上彩,也就是在烧好的素白瓷胎上画出纹饰之后再进行二次烧制。胎质较薄的白瓷胎呈半透明状,内外对照着画,做到“不走一丝”并不是非常困难,即使画不好,也还可以擦掉重画。
而“7501瓷”的芙蓉对花碗却属于釉下彩,是直接在未烧制的胚体上绘制内外花纹,坯体并不透明,颜料画上去之后也没办法涂改,所以必须一次画成功,难度系数直线上升。
这种情况下还能做到内外纹饰丝毫不差,已经完全超出宝哥哥的理解范畴了,朋友们看展的时候一定不要错过!
三馆联动 全面展示
众所周知,“7501瓷”在画面装饰上分为4个品类:釉上水点桃花,釉上红梅翠竹,釉下红梅和釉下芙蓉。
洁白如玉的瓷器,配合上粉嫩的桃花、娇艳的红梅,整体视觉上简洁典雅,美观大方,艺术性与实用性浑然一体。
桃花、红梅和芙蓉的意象,取材于“桃花源里可耕田”“梅花欢喜漫天雪”“芙蓉国里尽朝晖”等诗句,高度契合其文人精神和浪漫情怀。
但很少有人知道,在“7501瓷”创烧过程中,还曾经出现过第5个品类——釉下菊花,设计灵感源于《采桑子·重阳》。
不知何种原因,釉下菊花纹饰最后并没有被正式采用,只在陶瓷研究所有极少量的库存。
而本次展览,不仅集齐了”7501瓷“的4种经典纹饰,连鲜为人知的釉下菊花也将和大家见面,全面展示的风姿。
最后宝哥哥特别提醒,为了这次展览,我们动用了37、38两个楼层,珐琅厅、宝库匠心馆C馆和宝库汇3个展厅(要知道上一次有这样的规模,还是一年前的龙泉大展呢)!
其中珐琅厅将结合场景和文献资料,呈现“7501瓷”的研发过程以及经典纹饰;
宝库匠心馆C馆集中展出100件(套)“7501瓷”原作;
宝库汇展厅则主要呈现新世纪国宝再造的衍生品,让大家看展之余,也能拥有7501同款瓷器。
“7501瓷”在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上所达到的成就,到今天都是无与伦比的。欢迎大家来宝库,欣赏中国制瓷史上的巅峰之作,回顾那段特殊而辉煌浪漫的时光。